韓愛祥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語文教材作為知識最基本的物質形態(tài),只是一個無生命的符號,經過教師的個性解讀和精心的教學設計與開發(fā),賦予教者的智慧,以教學內容的形態(tài)介入課堂時,這個物就會被激活,作為一個靈動的生命呈現在學生面前。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的示范,要用好教師這個例子。本文借助文言文《口技》教學中朗讀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實踐過程中的一點體會,對教師作為例子示范這一角色進行解讀。
一、文言朗讀,彰顯教師示范作用
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之魂,學生的朗讀訓練必須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和指導,即必須有一個很好的示范。教師課堂上的親身示范要遠比范讀錄音來得親切?!犊诩肌氛n堂教學中,我首先進行了范讀,傾情投入,贏得了學生一片掌聲。不過在接下來指導學生朗讀時,學生有點拘謹,放不開,對學生方法的指導花了很多時間,依然不太令人滿意。
課后反思,自己的范讀比起出示現成的音頻素材確實更具榜樣性,因為對學生而言,這個例子就在身邊,并不遙遠。然而作為教師的我,經過了反復訓練,精心準備,但卻給學生感覺一下子難以達到,從而信心不足。不經意間師生之間的距離又如出示錄音般遙遠了。
二、師生共讀,展示教師學習過程
如果一開始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朗讀質態(tài)要求是他們很容易達到的,那樣學生肯定更容易模仿。將朗讀的要求分解開來,與學生一起探討,教師示范也由淺入深,教師放低姿態(tài),讓學生覺得可以模仿、可以超越,這樣教師這個例子便更具示范性。
于是第二次上課,便將朗讀的要求由易到難分步提出。準確朗讀,讀準字音——理解朗讀,讀出層次——情境朗讀,讀出文趣。以下是師生共讀片段實錄:
師:怎樣才能讀出這些層次呢?我們師生來個朗讀競賽,我和大家PK一下如何?
生(興高采烈):好!
師讀第二段,語調很平,沒有變化。讀完后,生沖老師笑,神情頗為得意。
生:你從頭到尾都是一個調子,一個速度。
生:該快的地方要快,該慢的地方要慢;有的地方語氣要輕,有些地方語氣要重。
師(順勢):你示范一下好嗎?
生讀第二段,明顯勝過老師,讀完后大家鼓掌。
師:下面第三段,你們先來?
生踴躍舉手,老師叫一位。該生讀第三段,讀完后學生不太滿意。
師:誰點評一下?
生:第三段是三個場景中聲音最少、最安靜的,應該更緩一些,更輕一些。
師(順勢):你讀一下。
生輕柔地、緩慢地讀第三段,大家鼓掌。
師:讀得很好,我們在朗讀時,除了注意輕重緩急之外,還要注意停頓。第四段是三個場景中聲音最多、最熱烈的一段,同學們先自由地讀一讀,體會一下。
生自由讀第四段,較投入。
師:大家一起讀一下。
生齊讀第四段,聲音響亮,氣氛熱烈。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很受啟發(fā),再給我一次機會,將三個場景連起來讀一下,可以嗎?
如果讀得比剛才有所進步,請大家鼓勵一下(生點頭說好)。
師讀2、3、4段,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生全神貫注,師讀完后熱烈鼓掌。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主要是同學們指導得好!其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同學們聽了我的朗讀以后,也會有新的體會。我看大家一個個精神飽滿、躍躍欲試,再讀一遍肯定更好,是不是?
生(一齊響亮地):是!
生齊讀課文,效果與老師不相上下。
在 “準確朗讀,讀出層次”這個要求的指引下,教師放低姿態(tài),與學生進行誦讀PK,虛心接受學生的“朗讀指導”,通過學生的實踐、總結,歸納出朗讀的方法:注意停頓與連接,注意輕、重、緩、急。師生之間的距離感縮短,在學生面前的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企及的范本,而是和他一樣的學習者。
三、尊重差異,明曉教師例子并不唯一
結束《口技》研究課的教學之后,自己很是為自己的變化感到慶幸,同時也深感教師作為一個例子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影響的重要性。
沒過多久,我的思考又有了新的改變,那是一次參加骨干教師誦讀培訓,來自播音主持專業(yè)的大學教授為我們播放了幾位著名演員和誦讀名家對陸游詞《釵頭鳳》的朗讀視頻,他們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讀出了不同的韻味,對“錯、錯、錯” 及“莫、莫、莫”的朗讀語氣的輕重甚至完全相反,但是都令人拍案叫絕。
想起自己對學生的朗讀訓練與示范,不免有些遺憾。朗讀并沒有固定的標準,原則是音義結合,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朗讀,讀出個性來。原來,教師既然作為學生學習的一個例子,那么只能是學生學習例子中的一個,而不是唯一。如果在朗讀訓練達到很好的層次之后,再提出“個性朗讀”的設想,讓學生自己廣泛搜集朗讀資料,結合自己的理解讀出個性那就更好了。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中學教育集團樹人學校(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