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濤,馮 雪,翟曉玲,高 智,王建華
(湖北省武漢市中醫(yī)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14)
糖尿病腎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嚴重的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早期起病隱匿,緩慢進展,一旦進入大量蛋白尿期,腎功能損害的速度加快,且不可逆轉(zhuǎn)。因此,DN早期防治極為重要,也是臨床工作的難點。DN的發(fā)病機制涉及高糖導(dǎo)致代謝紊亂等多個方面,炎癥反應(yīng)和凝血功能異常是推動DN進展的兩個重要因素[1-2]。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在西藥控制血糖基礎(chǔ)上,配合中醫(yī)藥治療有助于提高DN治療效果[3]。本研究觀察了我院經(jīng)驗方益氣補腎方治療早期DN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療效及對炎癥指標血清超敏C反應(yīng)蛋白(hs-CRP)、凝血功能指標纖維蛋白原(FIB)及早期腎損害指標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CysC)的影響,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診斷標準
1.1.1西醫(yī)診斷標準 按WHO診斷分類標準(1999)確診的2型糖尿病。DN診斷按照國際公認的Mogensen診斷分期標準[4],早期DN即Mogensen分期的Ⅲ期[診斷標準:出現(xiàn)持續(xù)性微量白蛋白尿(30~300 mg/24 h)或UAER在20~200 μg/min]。同時排除原發(fā)性高血壓、心力衰竭、泌尿系感染、酮癥酸中毒等引起尿白蛋白增加的因素。
1.1.2中醫(yī)辨證標準 按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腎病分會制定的《糖尿病腎病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5],證屬脾腎氣虛證者,伴或不伴瘀血征象。主癥:小便頻數(shù)或清長,或渾濁如脂膏,納呆,疲乏;次癥:面色蒼白,腰膝酸軟,或少尿,肢體水腫; 舌脈:舌淡胖、苔薄白,脈細帶滑無力。符合DN西醫(yī)診斷標準,并具備以上主癥2項,次癥2項,同時符合以上之舌象、脈象,即可確診為DN脾腎氣虛證。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①符合西醫(yī)DN Ⅲ期診斷診斷,且符合中醫(yī)脾腎氣虛證標準;②空腹血糖(FPG)≤7.8 mmol/L,餐后2 h血糖(2hPG)≤11.1 mmol/L,病情穩(wěn)定2周以上;③血壓<140/90 mmHg(1 mmHg=0.133 kPa);④腎功能正常;⑤曾用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ACEI)、ARB類藥物者需停用1個月以上。
1.2.2排除標準 ①近1個月內(nèi)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泌尿系感染者;②合并心腦血管、 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③因患有精神病未能合作者;④癌癥患者;⑤過敏體質(zhì)或?qū)Ρ局苿┧幬锝M成成分過敏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或準備妊娠者;⑦近1個月內(nèi)參加其他臨床試驗的患者。
1.3一般資料 按上述標準從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診治的DN患者中選擇符合條件者60例進行研究,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50.1±17.2)歲;病程5~18年。對照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50.9±16.8)歲;病程4~19年。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4治療方法 2組均給予基礎(chǔ)治療,包括:①糖尿病教育。②糖尿病飲食及優(yōu)質(zhì)低蛋白飲食。③嚴格控制血糖:選用口服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使受試者在整個試驗過程中FPG<7.8 mmol/L,2hPG<11.1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8%。④降壓:均服用替米沙坦片(規(guī)格:20 mg/片,海南賽立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172)20 mg,每日1次;血壓仍高者加用鈣離子拮抗劑、利尿劑等其他藥物控制血壓。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加服中藥益氣補腎方(黃芪20 g、當歸10 g、白術(shù)10 g、黨參15 g、淫羊藿15 g、茯苓15 g、積雪草10 g、川芎10 g、丹參15 g、菟絲子10 g、金櫻子10 g、芡實10 g、山藥10 g、山茱萸10 g、甘草6 g)。由本院制劑室統(tǒng)一水煎,每劑中藥水煎成200 mL藥液,每日1劑,每日2次分服。2組均治療12周,每2周隨訪1次,12周后檢測各項指標,評價療效。
1.5觀察指標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2組治療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24hUAE)、FPG、HbA1c、血清肌酐(SCr)等。全自動血凝分析儀Glauss法測定FIB水平;免疫比濁法測定hs-CRP、CysC水平。
1.6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腎病分會制定的《糖尿病腎病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4]制定。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尿白蛋白排泄率降至正?;蛳陆?/2以上,血糖、HbA1c在正常范圍,腎功能指標正常。有效:臨床癥狀較治療前好轉(zhuǎn),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不足1/2,血糖、HbA1c有所下降,但未達到顯效范圍,腎功能指標正常。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或惡化,實驗室指標無變化或升高。
2.1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2組治療前后FPG、HbA1c、SCr水平比較 2組治療后FPG、HbA1c水平無明顯變化(P均>0.05);2組治療后SCr水平均有相對下降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FPG、HbA1c、SCr比較
2.32組治療前后24 hUAE、FIB、hs-CRP、CysC比較 2組治療后24 h UAE、FIB、hs-CRP、CysC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均<0.05),且治療組較對照組改善更顯著(P均<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24 hUAE、FIB、hs-CRP、CysC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隨著糖尿病發(fā)生率的增加,糖尿病已成為我國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人群中,糖尿病相關(guān)腎臟損傷所占比高于腎小球腎炎慢性腎臟病(1.23% vs 0.91%)[6],我國的DN防治任務(wù)日趨繁重。早期診斷及干預(yù)可延緩DN進展,從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降低病死率。SCr是腎功能檢測的常用指標,但早期腎損害出現(xiàn)時變化并不明顯。CysC由有核細胞產(chǎn)生后,可以自由通過腎小球,在腎小管重吸收并降解,幾乎不受其他生理因素影響,被認為是能夠評價腎小球功能的理想標志物。DN微量白蛋白尿期,盡管患者SCr還沒有明顯變化,但血清CysC已出現(xiàn)明顯升高,能更敏感地反映DN的早期腎功能損害情況[7]。本研究亦證實CysC是反映DN早期腎損害的理想標志物,可作為藥物治療早期DN的監(jiān)測指標。
炎癥反應(yīng)是DN持續(xù)發(fā)展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1],炎癥細胞因子水平異常升高與機體腎功能損傷有密切關(guān)系。DN患者體內(nèi)的固有免疫系統(tǒng)被激活,釋放各種炎癥因子,損傷腎小球內(nèi)皮細胞,受損的細胞釋放促炎蛋白,進一步加重炎癥反應(yīng)[8]。此外,體內(nèi)的抗凝活性也因此減弱,內(nèi)皮細胞受損導(dǎo)致膜上血栓調(diào)節(jié)蛋白減少而抗凝活性下降,由此所引起的高凝狀態(tài)進一步加重炎癥反應(yīng),加速腎功能惡化[10]。CRP可直接或間接介導(dǎo)腎臟血管內(nèi)皮細胞和系膜細胞損傷,促進DN的發(fā)生和發(fā)展,hs-CRP能在低水平上能更好地反映炎癥的存在,是機體存在亞臨床炎癥的標志之一[9]。FIB是肝臟合成的體內(nèi)一種重要的凝血因子,能夠影響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引起血管內(nèi)皮損傷,其增高使血漿和全血黏稠度增高,利于腎小球內(nèi)微血栓的形成,是反映凝血亢進和纖溶活力下降的指標。在2型糖尿病患者,高水平FIB可能是發(fā)生DN的危險因素和尿蛋白進展的預(yù)測指標[10]。本研究觀察到早期DN患者hs-CRP、FIB水平均明顯增高。
早期DN屬于中醫(yī)學“消渴”“尿濁”范疇。筆者認為,早期DN病位主要在脾,可累及于腎,病機為脾氣虧虛,脾氣虛無以固攝精微,精微無法正常輸布于全身,加之脾不升清,腎氣不固,故精微滲漏而化為尿濁。此外,血瘀貫穿DN的病程始終。在眾多中醫(yī)古籍中均有消渴病血瘀證表現(xiàn)描述,并有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予以證實[11]。故而以健脾益腎攝精、活血滲濕利水為法的益氣補腎方可針對性適用于早期DN的治療。益氣補腎方中重用甘溫之黃芪,黨參補中益氣、培補后天之本,以恢復(fù)脾臟“化、運、升、統(tǒng)”之職。佐以淫羊藿、菟絲子溫補腎陽以助腎氣;山藥補脾腎之氣;白術(shù)、茯苓健脾利水,滲濕利尿,利水而不傷陰;佐以當歸、川芎、丹參、積雪草活血通絡(luò)祛瘀;山萸肉、芡實、金櫻子益腎固精,甘草助補益而和諸藥,共奏健脾益腎攝精、活血滲濕利水之功,使瘀血袪,脾腎固則尿濁得以清。中藥組方的復(fù)雜性致其作用具有多靶點,多向性。現(xiàn)代藥理學證實,黃芪甲苷可通過抑制p38MAPK信號通路的活化和HGF的過表達顯著抑制高糖誘導(dǎo)的人腎小管上皮細胞凋亡[12],黃芪多糖可維持足細胞 nephrin和podocin的表達[13];淫羊藿的主要成分淫羊藿苷能通過抑制TGF-β1和Ⅳ型膠原表達,從而延緩STZ誘導(dǎo)的DN大鼠腎臟損傷[14];丹參可通過抑制TGF-β1、CTGF、PAI-1等細胞因子的表達,從而對糖尿病大鼠腎臟起保護作用[15]。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2組患者24 h UAE、hs-CRP、FIB、CysC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益氣補腎方能減少早期DN患者尿蛋白排泄,而更有效減輕體內(nèi)亞臨床炎癥反應(yīng),改善凝血異常是其延緩早期DN進展的可能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