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佩佳 邊寶娟 陳杰斌 魏連波
510315南方醫(yī)科大學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腎病科(廣東廣州)1
523770東莞市大朗醫(yī)院腎內科(廣東)2
難治性腎病綜合征(RNS)是臨床上常見的腎臟疾病,常表現(xiàn)為水腫[1]。目前西醫(yī)治療是RNS的主要手段,主要為增加激素的劑量或者使用時間,以及聯(lián)合免疫抑制劑,但效果不滿意,而且存在嚴重的并發(fā)癥。因此,對RNS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評價其臨床有效性及安全性,采用隨機對照及雙盲的臨床研究方法進行研究。
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RNS患者72例,采用1∶1隨機區(qū)間隨機方法分兩組,最終納入統(tǒng)計的例數(shù)69例,試驗中脫落3例。治療組35例,女16例,男19例;平均年齡(41.2±2.8)歲,平均病程(0.9±1.5)年。對照組34例,女16例,男18例;平均年齡(42.7±3.2)歲,平均病程(1.0±2.7)年。兩組入組前一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包括心率、性別、病程、年齡、身高、呼吸、血壓,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1)參照《內科學》制定[2],符合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NS)的診斷標準:①高度水腫;②血漿白蛋白<30 g/L;③尿蛋白定量>3.5 g/24 h;④高脂血癥。排除糖尿病腎病、乙肝相關性腎炎、紫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等繼發(fā)性NS。(2)同時具備以下任何一項難治性因素者:①激素依賴:經(jīng)激素治療后減少或轉陰的尿蛋白,但患者在停藥1個月內或激素減量過程中出現(xiàn)復發(fā)而因此需長期使用激素;②激素部分效應:經(jīng)足量標準激素療程治療后24 h尿蛋白定量減少,但仍≥2 g/1.73m2。③激素抵抗:經(jīng)標準激素足療程治療后,尿蛋白無減少,或雖減少但仍未脫離NS。④常復發(fā):治療緩解后1年內復發(fā)>3次或0.5年內復發(fā)>2次。
納入標準:①入組年齡18~65歲;②符合RNS西醫(yī)診斷標準;③符合中醫(yī)證候的辨證診斷標準;④腎小球濾過率(GFR)≥60 mL/(min·1.73 m2);⑤自愿簽署入組知情同意書;⑥高血壓、感染、心腦血管等嚴重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心、腦、血管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②正在妊娠或哺乳期的婦女;③對多種藥物過敏者;④合并腫瘤及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⑤精神病、意識障礙等無法合作者。
隨機雙盲:運用SAS統(tǒng)計軟件,將72例患者采用隨機區(qū)間隨機方法按照1∶1隨機分為治療組36例和對照組36例。治療藥和安慰藥都為顆粒劑,外觀、口感和氣味均相同。將72例受試者隨機分組,按隨機編碼表,列出流水號001~072,且流水號與藥物編號對應,在藥物外包裝醒目位置上貼上相應藥物編號。設2次盲底,這對分次揭盲是有利的。A、B組由第1個盲底獲得,而第2次盲底分對照組與治療組。
治療方法:(1)基礎治療:①糖皮質激素:首選醋酸潑尼松片,起始足量,晨起頓服,1 mg/(kg·d),維持治療8周;后減藥,過程應緩慢:每隔2周減少原用量的10%(1片),減少至20 mg/d時,每4周減5%(0.5片);減至10 mg/d時,維持1年。若肝功能出現(xiàn)損害,更換甲潑尼松龍。②抗凝:使用低分子肝素鈉0.4 mL/d,皮下注射,共2周;隨后改雙嘧達莫50 mg/次,3次/d,口服。③免疫抑制劑:首選環(huán)磷酰胺(CTX)8~12 mg/(kg·d),連用2 d,每月重復,總量至150 mg/kg。如果出現(xiàn)CTX不良反應,可改他克莫司膠囊0.1 mg/(kg·d),口服。④ACEI/ARB制劑:鹽酸貝那普利片10 mg/d,口服;或者纈沙坦膠囊80~160 mg/d,口服。⑤對癥處理:抗感染、利尿消腫、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⑵治療組(基礎治療+中藥顆粒劑治療),治療藥物:北芪60 g,白術12 g,益草母15 g,芡實30 g,玉米須60 g,水蛭粉5 g,小葉石葦15 g,太子參15 g,山楂20 g。1包/次,3次/d,溫水餐后沖服。⑶對照組(基礎治療+中藥模擬劑)。1包/次,3次/d,溫水餐后沖服。⑷觀察指標及治療時間: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r)、血漿白蛋白(Alb)、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酐(Scr)、尿素氮(BUN)、中醫(yī)證候及不良反應。治療觀察周期12周,每4周檢測1次觀察指標。
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尿蛋白定量<0.20 g/24 h;②有效:尿蛋白定量與基線相比下降≥50%或達0.21~3.5 g/24 h;③無效:尿蛋白定量≥3.5 g/24 h。療效判定主要參照《2007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以及《2003年第7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學術會議(海口)有關腎病綜合征診療標準》[3-4]。
主要臨床療效評價:以尿蛋白定量為主要評價標準,治療組顯效、有效和無效分別為22例、9例、4例;對照組分別為9例、11例、14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635,P=0.026,P<0.05),見表1。
中醫(yī)療效評價:根據(jù)中醫(yī)癥候評價標準,治療后治療組臨床緩解3例,顯效8例,有效2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8.57%;對照組上述指標分別為2例、3例、10例和19例,總有效率44.11%。治療后治療組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次要療效指標的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次要療效指標(Alb、BUN、Sc、Alb)比較,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Alb均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UN、Scr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lb治療后治療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UN、Scr在兩組間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藥物不良反應評價:治療組出現(xiàn)不良反應(庫欣綜合征、感染、肝損害、腎損害,消化道反應)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組的發(fā)生率為48.72%,對照組為79.31%,治療組不良反應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735,P=0.036,P<0.05)。
RNS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確定的疑難病癥之一,其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西醫(yī)治療RNS首選激素,如激素無效或依賴,治療就較棘手。配合嗎替麥考酚酯(MMF)、CTX、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或雷公藤、火把花根等治療,部分患者能夠得到臨床緩解,但總體療效并不滿意,而且往往出現(xiàn)更為嚴重的并發(fā)癥,因此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為臨床控制此類患者的蛋白尿,從而延緩腎功提供有效安全的治療手段。
中醫(yī)治療RNS有較多的報道[5]。根據(jù)RNS的臨床表現(xiàn)歸屬于“癃閉”“水腫”“尿濁”等范疇,其中以“水腫”最常見。《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景岳全書·水腫》:“凡水腫等證,乃脾肺腎三臟相干之病?!笨傮w上認為RNS的基本病機是本虛標實。標實以濕濁、瘀阻,造成虛實錯雜,病程纏綿,病情反復駁雜,本虛即肝腎陰虛,脾腎虧虛[6]。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給予基礎治療聯(lián)合中藥治療,有效率達88.57%。
RNS按中醫(yī)辨證分型主要有4種,即氣虛(脾、腎、肺),陰虛,血瘀,濕熱。對其治療采用益氣、養(yǎng)陰、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法[7]。本課題組根據(jù)魏連波教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RNS方面的長期臨證經(jīng)驗,根據(jù)其經(jīng)驗方,對應的組方:北黃芪60 g,白術12 g,芡實30 g,太子參15 g,玉米須60 g,小葉石葦15 g,水蛭粉5 g,益草母15 g,山楂20 g。本方以黃芪益氣養(yǎng)元為君藥,黃芪能扶正祛邪、補氣升陽以治本虛,能利水消腫,以消標實,通過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黃芪即能有效減少尿蛋白,又能提高血漿白蛋白[8]。輔以白術補脾益胃、燥濕和中為臣,通過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白術能提高小鼠的免疫能力,減少感染的不良反應[9];佐以芡實益腎固精,玉米須利尿瀉熱祛濕,小葉石葦利尿通淋,太子參補脾益氣生津,水蛭破血逐瘀。水蛭是目前已知的天然抗凝劑,其有溶解血栓、抗凝血的作用,即中醫(yī)的活血化瘀作用,能對NS液高凝狀態(tài)起到改善作用[10];益母草活血調經(jīng)、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體外試驗證明,益母草有拮抗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能使外周循環(huán)中的血小板總數(shù)及其聚集物顯著減少[11];山楂消積食、散瘀血,加強活血化瘀之功效。本課題在治療過程中采用辨證施治,標本兼治,符合RNS的病因病機和治療大法。
本研究表明,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對于RNS有一定療效,中西醫(yī)結合可以更好地減少尿蛋白,保護腎功能,減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不良反應,縮短療程,延緩終點事件,為RNS的臨床治療,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療思路。然而本研究觀察時間較短,沒有做病理的研究,沒有做分子學研究,沒有深入探究RNS的發(fā)病機理以及中藥治療RNS的作用機制,值得今后做進一步探討。
表1 兩組主要臨床療效評價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n(%)]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檢測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檢測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項目 治療組(n=35)對照組(n=34)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Scr(μmol/L) 81.90±12.16 73.13±3.51※ 78.30±9.64 76.38±3.76 BUN(mmol/L) 5.73±1.28 4.23±1.31※ 5.35±2.74 6.42±1.76 Alb(g/L) 20.36±6.44 36.18±6.23※△ 20.94±5.32 23.03±6.17※TC(mmol/L) 7.51±2.34 3.38±1.38※△ 8.20±1.03 6.95±1.04※TG(mmol/L) 4.53±1.51 1.94±0.72※△ 3.64±1.42 2.8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