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品
摘 要: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日常所接觸的語言文字就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切入點,其中言語形態(tài)的表達所涉及到的就是修辭,它是指在一定語境中所選用的最恰當?shù)谋磉_方式。本文對小學語文修辭教學中關于句式篇章的組織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修辭;句式
語言離不開修辭,語文教學亦是如此。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解常見的修辭格及其一般用法,引導學生隨文進行必要語法和修辭知識的學習。”由此可見,修辭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對于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有積極作用。
一、句式篇章的修辭教學策略
句式修辭,指的是在一定語境中,選擇和安排合適的句式,以求達到最佳的語言表達效果。在小學語文修辭教學中,主要涉及到的就是句式的變換,常見的有長短句的轉(zhuǎn)換、主動句和被動句的轉(zhuǎn)換、肯定句與否定句的轉(zhuǎn)換幾種形式。而篇章結(jié)構修辭則是在語言結(jié)構、句式搭配上所使用的表達技巧,關鍵在于其運用能否起到篇章緊湊、簡單明了的效果??傊揶o教學在提升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更能夠有效提升其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表達交流等能力。
(一)變換句式。句子是語言信息交流過程中的基本形式,句子結(jié)構的質(zhì)量決定信息傳遞的質(zhì)量,其中不僅僅涉及到語法,還有修辭等方面。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句子的修辭習慣,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語意連貫、暢通”、“清晰展示篇章、段落層次和文章脈絡”、“使其富有節(jié)奏性”,根據(jù)不同的對象、目的等,要選擇恰當?shù)木涫絹磉_到預期的表達效果,根據(jù)語意及情感的表達要求來對句式進行合理的變換。
(二)長短句的變換。前面的修飾詞和限定詞語較多,語言描寫較為詳細,是長句的特點,長句在不同的語體中,表達效果也不一樣。在散文中,通過細膩的描寫,能夠讓形象更加突出,情感的表達更加強烈;在說明性文章中,能夠使表達更為準確、詳盡。短句相對于長句,表達簡潔明快,還能富有一定節(jié)奏性。比如書面語較多的詩歌、兒歌,或是戲劇體裁中的對白等等。
長短句進行轉(zhuǎn)換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先找出句子主干,然后去除修飾部分,對主干內(nèi)容進行精煉,最后按照一定順序?qū)⑿揎椩~精簡化的加入到短句中,只起豐滿作用即可。
(三)主動句、被動句和把字句的轉(zhuǎn)換。主動句是行為發(fā)起者的句子,被動句是行為接受者的句子,把字句則是將動詞支配的部分,放到詞語前面;由主動句變?yōu)楸粍泳洌灰獙ⅰ鞍选弊謳У馁e語換到主語的位置上即可,將“把”變成“被”。如:他打開了門。(一般陳述句,主動句)他把門關上了。(強調(diào)“門”)門被他關上了。(被動句,強調(diào)“他”)由此可見,主動句的表達效果更加簡單明了,語氣直接、干脆。而被動句就會稍微有一些含蓄,強調(diào)主語的被動性。二者可以相互轉(zhuǎn)換,表達效果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也會有所不同。例如:這么好的建議都沒有被采納。他的建議被采納了。前者表達效果較為含蓄,言語中似乎有所保留。后者則簡潔明了,直接突出表達重點。
(四)肯定句與否定句的轉(zhuǎn)換??隙ň涫菍λ磉_的對象作出肯定的、具有判斷性的句子,否定句正好相反。如若表達同一語義,那么既可以選擇用肯定句,也可以選擇否定句,但修辭效果卻不同。例如,他的文筆很好。他的文筆不錯。兩句話都表示肯定,前者是肯定句,語氣比較直接、果斷;后者用否定來表肯定,語氣委婉,較為緩和??隙ň湫再|(zhì)比較單一,而否定句卻還可以分為單重否定、雙重否定和三重否定,它們有著不同的修辭效果。例如:你要想成功,非得下大工夫不可。昨天那個事,你不會還不知道吧?前者使用雙重否定來表示“一定要”的肯定意思,比一般的肯定語氣更加強烈;后者雖然也用了雙重否定來表示事實,但表達方式卻比一般的肯定句語氣稍緩和些。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自行體會并記憶這些否定句的用法和效果,例如“非……不……”、“不……不……”、“不能不……”等等。三重否定指的是連續(xù)使用三個否定詞來表示否定,例如:沒有一個人不覺得他不好。
二、分析句子和篇章結(jié)構,掌握語言條理性
(一)根據(jù)表意需求選用主動句或被動句。主動句包括帶賓動詞謂語句和把字句。在教學中,教師要提醒學生多關注有突出修辭作用的主動句,特別是能夠轉(zhuǎn)換相應帶賓動詞的主動句,這需要考慮到的是作者之所以選擇把字句,是因為其語言傾向性更加明顯,能夠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突出強調(diào)表達內(nèi)涵和其決心。例如在《蝙蝠和雷達》中,“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讓它在屋子里飛?!睆娬{(diào)了該實驗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在被動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轉(zhuǎn)換法,將“被”引介的行為發(fā)起者轉(zhuǎn)換到主語位置,再根據(jù)語句意思,將受動者移至介詞后。例如《金色的腳印》中,“漸漸地,木樁被啃得很細了?!薄犊评飦喌哪鞠弧分?,“他們的房子還在,屋子里的東西卻被法西斯搶走了?!鼻罢咄怀鲶w現(xiàn)了老狐貍的執(zhí)著和勇敢。后者充分表達了人們對于法西斯的無奈。
(二)根據(jù)前后文來選用主動句或被動句。主動句與被動句的選擇不僅要受表意的限制,而且更多時候取決于上下文的語境,以及整篇文章結(jié)構是否能夠保持連貫。因此,兩種句式不論是在賞析還是寫作修辭中的運用都要緊密聯(lián)系語境和上下文內(nèi)容。
綜上,本文僅對各類語句組織中的一個角度進行了簡要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多種語句的靈活組合,還有多種形式的擴展和糅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多角度展開分析,提高學生語句組織的條理性。
參考文獻:
[1]丁偉娜.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修辭教學[J].學周刊,2015(31):68-69.
[2]秦慧絨,朱文獻.小學語文教學中修辭知識的運用[J].修辭學習,1999(0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