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禮
摘 要:小學教育是一個人受教育的基礎階段,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小學階段開設古詩詞教育,有助于從小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的良好健全的人格。情境教學法的引入,有助于幫助小學生形象地理解古詩詞的含義。鑒于此,本文以人民版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為例,指出了現(xiàn)階段情境教學應用于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中的必要性,同時,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運用情境教學法的新思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段;古詩詞;情境教學
古詩詞融合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將優(yōu)秀的作品編選入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僅能從小使學生受到中華文化的熏陶,還能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在教學古詩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置身于詩人所描繪得情境中,體驗其中的意境,從而獲得情感上的升華。
一、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第一,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加注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要充分尊重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因此,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上述要求,對于理解能力逐漸提升的高年級小學生,在教學古詩詞時,應該以加強其情感體驗為出發(fā)點,選擇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教學。
第二,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當下,很多語文教師在講解古詩詞時,偏重于詞語意思的理解,一般是從翻譯詞語到翻譯整句話,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古詩詞的內(nèi)涵。然而,學生無法體會到古詩詞中的意境,也就難以把握其中的隱含內(nèi)容。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情境教學方法
(一)聯(lián)系實際生活體驗,啟發(fā)想象
語文知識源于現(xiàn)實生活,古詩詞也不例外。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將古詩詞的內(nèi)涵內(nèi)化于心,教師要創(chuàng)設貼近小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引發(fā)情感共鳴,從而使其由此及彼,調(diào)整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再現(xiàn)作品中的形象,進而入境生情。師生置身于情境中,再設計一些貫穿生活與情境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言語創(chuàng)造力。
例如,《泊船瓜洲》這首詩主要表達的是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字里行間透漏著作者想要推行新政、重返政治舞臺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師在講課時沒有為學生講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背景和人生經(jīng)歷,那么學生是很難全面地理解這首詩想要表達的深刻含義的。為此,筆者認為教師應該花一些時間給學生講述王安石的寫作背景和人生經(jīng)歷,他在推行新法中因與別人不意見不一致而遭到小人的彈劾,最終被迫辭官。此后,當他再次被皇帝啟用而離開風景秀麗的江南時,不由得想起了當年主張變法時的苦苦掙扎,從而產(chǎn)生一種思想且迷茫的情感。這樣有助于之后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之后,針對“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教師可以抓住“綠”字,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用字的精準,啟發(fā)其想象江南的美麗春景,感受詩人對江南好風光的念念不忘之情。同時,指導學生通過誦讀,透過“又”字體會詩人離開家鄉(xiāng)已久的情感,從而理解王安石憂國憂民之慮。
(二)用語言描繪古詩詞中的意境,增強情感體驗
古詩詞本身是用簡單凝練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一幅幅動人、美麗的畫面,營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為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感受古詩詞的意境之美,教師應該通過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渲染古詩詞的美妙意境,增強學生對詩歌的感悟力。如,教學《長相思》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納蘭性德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感,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背景音樂《愴》,營造一種凄涼的氣氛,與此同時,再深情地為學生朗讀一遍,讓學生體深切地體會作者內(nèi)心的那種身心分離的感受。如此一來,在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的語言情境中,學生的頭腦中也形成了一張情景圖,和著悲涼的音樂,帶著深切的感受自己誦讀故事,充分感知其中蘊藏的思鄉(xiāng)情感,為升華主題做準備。
(三)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感受古詩的畫面美
蘇軾在評價王維的《藍田煙雨圖》時曾說過:“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庇纱丝梢?,詩與畫之間是有很多共通之處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的古詩有很多都描繪出一種畫面美,其中也寄托著作者的某種思想情感。為此教師在教學古詩時應該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深度理解作者所刻畫的不同場景,使其在欣賞畫面美的同時,真正地讀懂詩人蘊含其中的情感。
比如,教學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生動地描繪始終所展現(xiàn)的唯美畫面:艷陽高照下,遠處的高峰上仿佛升起淡淡煙霧。從這里看廬山瀑布,仿佛從天上傾出,氣勢浩瀚,從天際涌向人間。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廬山瀑布,不管時光如何變化,至今依然能想起最初見到它的場景。學生在教師充滿情感的講解中,體會到了詩中描繪的畫面,同時也加深了對古詩內(nèi)涵的理解。
綜上所述,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情境教學的運用方法,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引導其充分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傳承傳統(tǒng)文化。
參考文獻:
[1]賴冬梅.小學高年級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討[J].新校園(中旬),2017(04).
[2]劉麗蘭.淺談小學高年級古詩教學中情境教學方法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