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喻晗锜 陳燕雯 余宇航
摘要:馬爾代夫全稱為馬爾代夫共和國,是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全國由26組自然環(huán)礁,1192個島嶼組成。截止2013年,在所有島嶼中,居民島僅剩188個,無人島增至1004個,隨著馬爾代夫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無人島被開發(fā)成為旅游島。馬爾代夫也因為其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使旅游業(yè)蓬勃發(fā)展。隨著越來越多國外游客的涌入,為馬爾代夫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就業(yè)機會,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如何能夠更好的服務世界游客,成為馬爾代夫發(fā)展旅游業(yè)面臨的一個問題。本文從教育角度出發(fā),認為提升馬爾代夫當地居民的教育水平可以更好的提高居民素質,提升旅游服務的質量,有助于當地旅游和經濟的發(fā)展。本文通過實地走訪Kaashidhoo居民島,以及調查問卷的方法,對馬爾代夫居民受教育水平及相關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提升當地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馬爾大夫 教育 受教育程度
一、背景介紹
世界銀行教育局局長哈比特說:“每一個國家必須確定優(yōu)先要辦的事情,每個國家必須在資源有限的時候作出艱難的選擇。 但是,一個國家能否成功地達到任何一個目的,都取決于本國公民的受教育程度。①”可見教育的發(fā)展,是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石。馬爾代夫作為一個擁有115300平方公里國土的群島國家,以旅游勝地著稱。旅游業(yè)是馬爾代夫的支柱型產業(yè)。截至2013年,實現產值61.39億拉菲亞。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處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可僅僅依托旅游資源的經濟增長都不是可持續(xù)的增長,旅游資源的稀缺性和易損性會在未來影響馬爾代夫的發(fā)展。因而本文結合中國,韓國等國家在經濟發(fā)展中的經驗,尤其是大力發(fā)展教育,創(chuàng)造經濟的內生式增長方式的相關經驗,通過走訪馬爾代夫居民島——Kaashidho,調查了當地的居民受教育程度,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通過教育的發(fā)展,居民素質的提升這種內生式的發(fā)展,促進馬爾代夫旅游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和經濟的良性發(fā)展。
本文從馬爾代夫教育的發(fā)展歷史、教育發(fā)展的現狀,成因分析,相關措施這四個方面對馬爾代夫的教育情況進行了全面的剖析。馬爾代夫早期的學校教育有三種主要形式:一是“艾杜魯格”,宗教學校;二是“馬克塔布”,相當于現在的基礎小學;三是“馬德拉沙”,相當于現在真正意義上的小學。而這個階段,教育采用的都是馬爾代夫的本地語——迪維希語。 1960年,馬爾代夫引進西方教育模式,建立了現代教育體制。采用英國倫敦中學的教學模式,使用英語為教育的普遍用語。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馬爾代夫政府在增加對教育的投?的同時注重尋求必要的國際援助,到2010年,除極個別島因學生數量少而不具備辦學條件之外,馬爾代夫幾乎每個島嶼都有自己的學校,所有學校可提供1—10年級教學。目前馬爾代夫實行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5級教育體制。在2011年完成教育改革的第四次修訂以后,小學為6年制,分成兩個階段,1~3年級為第一階段,4~6年級為第二階段;初中為4年制,7~8年級為第三階段,9~10年級為第四階段;高中為2年制,11~12年級為第五階段。其中,1—10年級為強制性免費教育階段。②
二、馬爾大夫島內居民接受教育情況的現狀
本文從馬爾代夫島內居民的初中凈入學率及識字率,島內居民受教育的水平、島內居民對教師師資水平的滿意程度,對基礎設置課程的滿意程度,職業(yè)分布這五個方面來總結馬爾代夫島內居民受教育的情況。
(一)較高的初中凈入學率和識字率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tǒng)計,2010年馬爾代夫的初中凈入學率達到84%,其中男生為81%, 女生為87%,這組數據在全世界排名靠前。15—19歲的人群中,女性識字率達到97.3%,男性識字率達97%。全國成人識字率達98.4%,居南亞各國之首,也是發(fā)展中國家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因而可以看出在馬爾代夫的島內居民具有一般的識字能力,基礎教育開展的較好,居民一般都只接受過基礎教育。
(二)島內居民的教育水平普遍達到十年級,十年級以上教育水平的男性居多
接受調查的島嶼的當地居民的教育水平普遍達到十年級,只有少數為十年級以下或以上的,而接受教育達十年級以上水平的,男性又占大部分(如圖一所示)。因而可以看到雖然馬爾代夫島內居民開展基礎教育十分廣泛,但高中以上的教育開展缺失嚴重,隨著年級的增長,男女受教育水平的差別較為明顯,也可以從側面體現在馬爾代夫島存在男女受教育不平等的現象。
(三)島內女性對師資力量普遍較為滿意,男性則表現的較為一般
在調查的過程中,馬爾代夫島內居民中女性對師資力量較為滿意,但是男性的評價比較一般,從滿意到不滿意分布比例較為均衡(如圖二所示)??梢钥闯鰨u內居民中女性對師資力量沒有過高的要求和需求,但是男性對師資力量有較高的需求 。
(四)島內居民對基礎課程的全面程度及本島教育水平滿意程度較為一般
在對島內居民進行基礎課程全面程度及滿意度的調查中,本文發(fā)現,島內居民對這兩者的評價較為一般,50%認為滿意,其余認為較為一般或是不滿意,因而可以看出在基礎課程的設置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而在本島居民中也有一部分居民對教育水平不滿意,可以看出有一部分人群已經能夠意識到島內教育水平需要提升和提高,這對于創(chuàng)建居民自覺提升自我教育水平的氛圍是有正向影響。
(五)受教育人群中女性所從事職業(yè)較為集中,男性則更為多樣
在接受調查的居民當中,能順利參與英語交流的女性受訪者普遍為在校學生、教師等;而男性的涉及的職業(yè)范圍則較為廣泛,包括漁夫、護士、工程師、教師、獄警等??梢娫隈R爾代夫島內居民中男性所進行的職業(yè)選擇更為寬泛和多樣,女性則非常集中。
本文在對馬爾代夫島內居民受教育情況的調查中,總結了島內居民受教育的現狀,同時根據馬爾代夫島自身發(fā)展,文化特點等,對此五方面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三、馬爾大夫島內居民教育現狀的成因分析
本文從馬爾代夫的文化習俗,對教育的認知,經濟情況、政府政策這四個方面進行成因分析。首先從馬爾代夫的文化習俗來看,馬爾代夫受宗教文化影響深重,尤其是婦女因受習俗及宗教信仰的影響,不能外出工作,婦女們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家中照顧孩子老人或者制作一些手工的生活用品。這種根深蒂固的影響使馬爾代夫島內居民對教育的認知不足。其次如圖三所示,在調查中,本文發(fā)現島內居民對教育的認知不足是制約馬爾代夫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家長對教育不夠重視,認為沒有必要進行十年級以上的深入教育。同時大多數男性在接受調查中反應接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這種對于教育的認知使得當地的教育很難有較大發(fā)展,只停留在基礎教育層面。再次政府對教育的支持也成為影響島內居民受教育水平的原因,在當地由于政府設置1~10年級為強制性免費教育階段,因而居民都只完成了免費教育階段,由于學費,路途遙遠等其他因素,一些家庭也會選擇讓學生放棄就讀更高學歷。
綜上所述,島內居民教育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一個相對復雜,各種原因相互作用的結果。文化的習慣,理念的陳舊,經濟水平的限制,政府較少的支持投入這幾方面綜合作用,產生了馬爾代夫島內居民基礎教育普遍,高中以上教育基本缺失的現象,制約了當地的教育發(fā)展與經濟發(fā)展。
四、提升馬爾代夫島內居民受教育程度的相關措施
在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發(fā)現當地居民對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寄予了期待,希望政府能給予更多的財政支持,興建更多環(huán)境優(yōu)美和設施完善的高等學校,引進更高水平的任課教師,開設更多課程。
本文對Kaashidhoo在教育方面的建議為,(1)政府創(chuàng)造均等的受教育機會,保證各個環(huán)礁間的教育平衡,這種教育平衡包括各個環(huán)礁的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比例應該是要相近的、將高等教育學校合理分布、對家庭貧困學生進行補助,加大財政在教育方面的支出;(2)豐富教育內容,加大對非基礎性教育階段的宣傳,喚醒群眾意識。馬爾代夫的基礎教育處于?個很成熟的階段,但是在普及基礎教 育的同時,還應該緊密聯系社會實際,例如增加應用技術的技能教育,加強職業(yè)教育和成人教育,在被普及的基礎教育上,提高居民的就業(yè)技能,同時能夠通過政府的宣傳,使居民重視高等教育,有意識的提升自己的受教育水平;(3)利用各種媒介或是科技手段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馬爾代夫政府可利用廣播、電視、電腦、手機機等各種現代化方式對各環(huán)礁居民進行個性化的遠程教育,打破地理的限制;(4)提高教師的福利保障,并定期對教師進行職業(yè)培訓和提升,并與其他國家建立交流機制,提高本地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yè)素養(yǎng)與技能;(5)發(fā)展經濟,提供更多的就業(yè)機會。提供更好的就業(yè)機會,可以提升居民對教育水平的追求,引導居民提升自我素質與接受更高教育的思想與行為。
五、結語
馬爾代夫作為一個在全球范圍內享有盛名的渡假勝地,旅游業(yè)帶來的經濟效益以及其背后所推動的文化教育需求日益增長。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旅游與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這種內生式的增長,減輕了依托發(fā)展旅游業(yè)對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并能夠產生新動能,促進馬爾代夫經濟的多樣性,多元化的發(fā)展。教育的提高勢必帶來科技的提升,更高的效率也會提升馬爾代夫經濟的增長速度,教育的發(fā)展與經濟的發(fā)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因而馬爾代夫居民島的教育水平的提高問題應該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并能夠形成有效的方案或措施,提升當地的教育水平,從而引領經濟更好,更快,更健康的發(fā)展。
注釋:
①程世海、張文良:《努力打造良好教育,實現中國的“教育強國夢”》,《觀察視角》,2013年,第28期。
②資料來源:皮書數據庫。
(作者單位:[1]戴喻晗锜,江蘇大學;[2]陳燕雯,華南農業(yè)大學;[3]余宇航,重慶市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