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秀
江西省建筑材料工業(yè)科學研究設計院 江西南昌 330001
外加劑會對混凝土性能造成積極影響,也會造成負面影響,相關人員需要控制外加劑這一要素,使其揚長避短,發(fā)揮積極優(yōu)勢。相關人員還要了解外加劑的具體影響方面,并針對影響問題,提出改善措施,使混凝土制作過程更加順利。本文主要針對外加劑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進行分析。
在研究外加劑的影響時,還需要將其與混凝土拌制試驗結合起來,在試驗中,選擇的外加劑有減水劑、膨脹劑等,不同的外加劑種類也有多種,相關人員還要一一驗證每種外加劑的具體影響。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表觀密度,這里主要對減水劑的影響進行研究。在加入減水劑后,混凝土的水泥和水含量會減少,混凝土的粘度和流動性也會發(fā)生變化,前者會降低,后者會提升,在流動過程中,顆粒會逐漸填充每處空間,使混凝土整體更加密實,減水劑的應用會使這種填充效果得到有效擴展,所以混凝土表觀密度會變大。其二含氣量?;炷羶炔康暮瑲饬窟m宜,其性能會得到提升,使用時間也會延長。在混凝土制作中,混凝土內部的氣體含量較少,外加劑可以起到引氣作用,所以加入外加劑,其含氣量會有所增加。在此過程中,相關人員還要控制外加劑加入量,將含氣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1]。其三凝結時間。這里主要加入具有緩凝作用的減水劑,使其在作用期間,延長混凝土的凝固時間。膨脹劑也有此類效果。如果混凝土運輸距離較長,或施工環(huán)節(jié)速度較慢,則需要加入這種外加劑,延緩初凝時間和終凝時間。其四泌水率。泌水過度,會使混凝土和易性變差,保水效果太好,也會影響混凝土性能,所以相關人員需要利用外加劑控制泌水率,使混凝土泌水情況得到改善。不同的減水劑作用不同,相關人員還要根據泌水率要求,選擇合適的減水劑類型。
在實驗中,還需要對混凝土的力學性能進行檢驗,查看外加劑對力學性能的影響。在制作混凝土后,需要對其28天內的力學性能變化進行研究。其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其一在加入減水劑后,混凝土的各種強度和彈性模量都會發(fā)生改變,變化數值雖然不同,但變化趨勢類似,其反應的變化曲線走向一致。其二加入的萘系減水劑含有硫酸鈉成分,所以其會使混凝土的力學強度增加,抗壓強度、抗折強度及抗拉強度等都會有不同的提升[2]。其三聚羧酸系減水劑雖然不會使混凝土早期強度變化過大,但其會使混凝土得到良好塑化,在塑化和分散過程中,混凝土性能會得到提升。其四加入膨脹劑后,膨脹劑會代替部分水泥,所以混凝土的各種強度和彈性模量會降低,如果膨脹劑加入量過大,可能會使混凝土力學性能更差。
在加入減水劑后,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在早期會發(fā)生快速提升現象,在后期提升速度會變緩,力學性能逐漸趨向于平緩穩(wěn)定狀態(tài)。但如果加入的外加劑為膨脹劑,則相關的強度和彈性模量在早期都會出現降低現象。
外加劑摻量必須適宜,混凝土性能才會得到有效提升。過量或少量,都會出現反作用。不同外加劑摻量不適當,造成的影響也不同。在普通減水劑方面,摻量超過飽和點,混凝土會出現緩凝現象,其泌水率也不會滿足要求,在塌落度實驗中,結果會反映出混凝土的性能損失現象。在緩凝劑方面,不足不會起到延長凝固時間的作用,過量則會出現凝固時間過長現象,這都會降低混凝土性能,嚴重情況下,會使混凝土開裂。在早強劑方面,過量外加劑雖然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強度,但這種強度會發(fā)生變化,在后期,這種強度下降力度會增大,當混凝土強度不滿足要求后,混凝土會出現開裂現象[3]。在引氣劑方面,含量過大,會使混凝土耐久性降低。
外加劑成分會對混凝土性能造成負面影響,其會改變混凝土的堿含量,使其過高,降低強度。在混凝土中,含有活性骨料成分,其會與外加劑制造的堿類物質進行反應,這種反應作用時間長久,會影響混凝土的后期使用效果。另外一些外加劑中含有氯離子,該離子具有腐蝕性特點,其與鋼筋材料作用時,會使鋼筋材料腐蝕,而與鋼筋相連接的混凝土材料也會出現裂縫等問題。
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其一選擇合理的外加劑類型,相關人員要明確其應用對象和摻加量等,在實際中,一旦出現超出應用要求和范圍的行為,相關人員要立即阻止,避免出現負面影響。另外相關人員還要保證外加劑的性能與混凝土制作要求相匹配。其二在選擇外加劑后,不能將其直接應用在混凝土拌制中,相關人員需要經過實驗和分析,來獲得外加劑的最佳配比和摻量[4]。在實驗中,還要找到飽和點,將其作為摻加參考數據。其三確定摻加方法,在此環(huán)節(jié),還要確定摻加順序,使外加劑的摻加效果最佳。其四外加劑作用于混凝土時,可能會與其中的組成成分發(fā)生反應,相關人員還要選擇與混凝土組成成分相適應的外加劑。其五在利用粉劑時,需要加水調制成溶劑,其在應用時,還要注意減少混凝土制作中的加水量。
外加劑在混凝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盡管其含量少,但其起著“四兩撥千斤”作用,基于積極影響,相關人員要控制外加劑加入順序、摻入量、類型等,還要解決外加劑應用中的問題,使外加劑功能得到有效發(fā)揮。外加劑應用過程還有許多注意事項,相關人員還需要特別關注這些事項,使其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