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冬梅 黃蔚萍 劉玲 鮑克娜
[摘要]目的 分析術前精神放松指導對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CI)患者心理因素的影響。方法 按照入選標準選擇我院住院實施PCI術患者120例,其中1至6月患者為對照組,共58例,實施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7至12月患者為觀察組,共62例,在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基礎上,加行術前精神放松指導。干預前后,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測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并分別監(jiān)測患者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體溫和血氧飽和度(SPO2)。結果 干預前兩組患者血壓、心率、體溫、血氧飽和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焦慮及抑郁評分,SBP、DBP、HR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對手術患者實施術前精神放松措施,可有效緩解和減少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精神放松;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心理因素
中圖分類號:R81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816X(2018)03-0236-02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8.03.019
手術可引起患者軀體上和心理上的多重不良反應,特別是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ercutaneous comnary intervention,PCI),由于患者神志清醒,所以其緊張和焦慮等癥狀更為嚴重。隨著醫(yī)學模式和護理觀念的轉變,我國醫(yī)院手術室護理工作也從單純的生物醫(yī)學模式向現(xiàn)代生物-社會-心理醫(yī)學模式轉變。有研究表明,術前針對患者的心理特點,給予心理護理,可有效地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經(jīng)過術前心理護理的患者緊張、焦慮及痛苦程度明顯減輕,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更為平穩(wěn)。本文選擇在我院接受PCI的患者120例,實施術前精神放松指導,效果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至12月在我院住院行PCI的患者120例。入選標準:(1)意識清楚,能正確應答;(2)擇期手術;(3)經(jīng)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急性心肌梗死;(2)精神障礙患者;(3)心律失?;颊?。本研究已經(jīng)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jù)患者手術時間,將2016年1至6月手術患者設為對照組,共58例;2016年7至12月手術患者設為觀察組,共6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包括術前訪視,告知患者手術大致經(jīng)過及人室一般注意事項,術中護理配合,術后藥物護理、鎮(zhèn)痛護理、飲食護理及健康教育等;手術前后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颊哌M入導管室后直接安置在手術房間,由導管室護士進行手術前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術前精神放松指導,具體內容如下:(1)志愿者招募與培訓:在全院范圍內招募醫(yī)護志愿者352名,并對志愿者進行統(tǒng)一培訓,內容包括精神運動放松技術、術前陪伴內容與技巧、導管室人室要求等,使志愿者對患者的干預達到同質化標準。(2)建立術前等候區(qū),對患者實施集中管理:患者進入導管室后,在等候區(qū)集中管理,由導管室護士和志愿者對患者實施術前精神放松指導,干預時間約30min。(3)實施精神運動放松指導:患者進入等候區(qū)集中管理期間,由導管室護士和志愿者對患者實施精神運動放松技術如播放輕音樂、四肢按摩5分鐘、身體滾球2次及絲帶抬肢5次(四肢輪換),通過身體感知、借助媒介等喚醒身體功能,有效緩解患者緊張,幫助其釋放壓力。(4)“手拉手”護送:從患者出病房到導管室,整個過程都由護士或志愿者“手拉手”陪伴護送,進一步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情緒。
1.3評價指標: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測評患者焦慮、抑郁程度,并分別監(jiān)測患者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體溫和血氧飽和度(SPO2)。(1)SDS共包含20個條目(其中10項為反向評分),應用4級評分評價患者癥狀頻度,1分:沒有或者很少時間;2分:有時;3分:大部分時間;4分:全部時間或者絕大部分時間。得分越高代表患者抑郁癥狀越重。輕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以上。(2)SAS亦包含20個條目。其中,5項為正性陳述(5、9、13、17和19),15項為負性陳述。正性陳述計分方式與SDS量表一致;負性陳述亦用4級評分,但按照4~1分順序進行反向計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焦慮癥狀越重。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抑郁60~69分,重度抑郁69分以上。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情況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施術前精神放松,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及手術后生命體征的比較:干預前及手術后兩組患者生命體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BP、DBP、HR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討論
PCI對患者會產生一定的刺激性,患者因不了解自己的疾病,擔心手術效果以及害怕疼痛,以及對介入知識的缺乏和對醫(yī)療費用的擔心等因素,又增加了患者的焦慮,心理上會產生一系列的變化,嚴重時則會對手術的順利實施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醫(yī)護人員術前應向患者解釋手術方法簡便,不需開胸,微創(chuàng),不會感到疼痛,去除患者恐懼、焦慮情緒,也可介紹成功病例,增強患者的信心,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負擔,贏得其信任并配合治療。及時了解手術患者的心理特點,采取適當?shù)男睦砀深A,幫助患者建立起有利于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安全度過等待期,所以對PCI患者實施精神放松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對患者實施精神放松指導如播放輕音樂、四肢按摩、身體滾球、絲帶抬肢及手拉手陪伴,通過身體感知、借助媒介等喚醒身體功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緊張,幫助其釋放壓力。對患者實施全面而細致的術前心理護理,能夠密切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關系,促進兩者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賴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從而保障手術的順利實施,進而能夠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主動交流,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分析患者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設身處地為患者思考,給予患者一定的關心與體貼,有針對性地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配合手術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