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合作社的葡萄種植基地.
簡介
湖南省攸縣譚家垅葡萄專業(yè)合作社榮獲"2014-2015"中國合作經濟年度成就獎"中國50佳合作社"稱號.
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現有入社社員138戶,基地面積900畝,年產值1200多萬元,帶動農戶400余戶,種植面積1500多畝.自成立伊始,合作社就不斷完善業(yè)務范圍、資產管理、盈余返還等方面的規(guī)章制度,并成立了成員大會、理事會、監(jiān)事會等組織機構,形成了科學民主的管理機制.在生產中,合作社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方向,秉承"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分配原則,按照《章程》的規(guī)定為每個成員設立賬戶,記錄社員與合作社的交易情況,并以此為依據向成員支付盈余返還款、量化每個成員的公積金份額,增強了合作社的凝聚力.
這兩天,湖南省攸縣譚家垅葡萄專業(yè)合作社在當地開設的水果連鎖店開業(yè),保障貨源、接待客戶,作為合作社理事長的譚新建一直在忙."最近幾天都沒好好睡過覺,不過看著新店這么受歡迎,心里的石頭終于落地了."譚新建說,參加了2011中國合作經濟年度成就獎頒獎典禮后,他一直在琢磨如何才能讓合作社更好地對接市場,開設實體店就是他的舉措之一.
大學畢業(yè)后,譚新建在廣州擁有了優(yōu)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但是,每次回家后看到家鄉(xiāng)的現狀,他總想著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帶領父老鄉(xiāng)親脫貧致富.2009年,他帶著家人毅然回到了家鄉(xiāng)--普安橋譚垅村,致力于家鄉(xiāng)的農村建設.
譚垅村是沙質土壤,種出來的葡萄特別甜,且當地人也有種植葡萄的習慣.于是,2010年,譚新建籌集200萬元注冊成立了攸縣譚家垅葡萄專業(yè)合作社.合作社現有入社社員138戶,基地面積900畝,年產值1200多萬元,帶動農戶400余戶,種植面積1500多畝.
既然成立了合作社,就要和農戶單打獨斗時區(qū)別開來.合作社成立之初,便從業(yè)務范圍、資產管理、盈余返還等方面不斷完善運作機制.合作社還成立了成員大會、理事會、監(jiān)事會等組織機構,制訂了合作社的章程、財務管理制度等規(guī)章制度,形成了科學民主的管理機制.合作社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宗旨,秉承"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分配原則,按照《章程》的規(guī)定為每個成員設立賬戶,記錄社員與合作社的交易情況,并以此為依據向成員支付盈余返還款、量化每個成員的公積金份額,讓廣大社員真正體會到"合作社是我家,發(fā)展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識,增強了合作社的凝聚力.
"要想讓合作社的葡萄在市場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品質是第一要素."譚新建表示,在生產中,合作社統(tǒng)一采購生產資料、統(tǒng)一技術指導、統(tǒng)一銷售結算,推行"規(guī)范品種、規(guī)范生產流程、規(guī)范技術管理、規(guī)范產品質量"的生產經營方式.合作社成立了生產資料供應處,通過批量采購的優(yōu)勢為社員及周邊種植戶供應農資、有機肥、生產用具等,不僅質量有保障,也降低了農民的生產成本.同時,制定了統(tǒng)一的生產標準,通過科學控產、用藥、施肥、灌水、修剪等手段,加強了藥、肥、水等生產要素的監(jiān)控力度,提高了葡萄的品質.在此基礎上,合作社總結了歷年來種植葡萄的經驗教訓,整合了原來的種植戶,把原來品種單一、技術落后、無避雨設備的原始種植方式逐漸過渡到統(tǒng)一肥藥采購、統(tǒng)一栽培技術、統(tǒng)一避雨栽培設施、統(tǒng)一苗木繁育供應、統(tǒng)一商標包裝、品種錯期上市的先進生產模式,并先后引進、培育了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的巨玫瑰、夏黑無核、金手指、美人指、魏可、黃香密、醉金香、玫瑰香、維多利亞、摩爾多瓦等三十余個新品種,建立示范基地十余個.
為了讓葡萄的質量更加穩(wěn)定且不斷提升,合作社還制定了《無公害葡萄生產基地管理制度》和《無公害葡萄生產操作規(guī)程》,為生態(tài)葡萄種植打下了基礎.此外,合作社積極與湖南農業(yè)大學、湖南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株洲市農科所等農業(yè)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以其為依托加快葡萄品種改良和種植技術更新,加快專業(yè)技術隊伍的培育.合作社采取舉辦葡萄種植技術培訓班、召開現場會等措施,面對面解答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手把手指導農民應用新技術,累計培訓農民2000多人次,切實筑牢了葡萄產業(yè)的技術平臺,提高了社員的科技文化素質,培養(yǎng)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升了葡萄品質和品牌效應.
在合作社的帶領下,攸縣的葡萄產業(yè)迅猛發(fā)展,種植面積已增至1500畝,年產葡萄2250噸,年產值1200萬元,葡萄產業(yè)已成為攸縣農村經濟的新興產業(yè).
產品的質量有了保障,而把產品順利銷售出去,才能讓產品的價值真正顯現,才能讓農戶從農業(yè)中獲得收益.
為了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知名度,2010年,合作社注冊了"果美大學生"葡萄商標和"金獅潭"葡萄酒商標.同時,合作社在10多個基地樹立了統(tǒng)一的廣告宣傳牌,在106國道旁做了20多塊公路廣告牌,在縣城公交車上以及縣電視臺做了各種形式的推廣廣告,并通過參與一系列的農產品展銷會,提升了葡萄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合作社還投資20萬元興建了一座倉儲量為100噸的保鮮倉儲庫,為社員提供保鮮倉儲服務,使廣大社員通過保鮮倉儲錯期上市,實現了產品增值.
隨著互聯網與人們生產生活的交集越來越多,2015年,譚新建開始試水電商.當年,網上銷售額便達到了200多萬元."目前,合作社一共有3個葡萄種植基地,我們把其中1個基地的產品拿出來專供電商."譚新建告訴記者,放在批發(fā)市場上銷售和通過互聯網銷售,兩種方式對產品的要求完全不同.在批發(fā)市場上銷售,只要產品好遲早可以銷售出去.但是,通過互聯網銷售,生鮮產品受限于物流,對產品的要求也提升了不少."在網上銷售,1串葡萄重量超過1斤,卸貨的時候就比較容易損壞.比如巨峰葡萄,我們每串控制在60粒左右.這個數量可以讓葡萄在運輸過程中受損降到最小."譚新建告訴記者.
現在不能悶頭搞農業(yè),必須從市場的需求出發(fā),這樣才會有出路.為了讓葡萄更適合在網上銷售,合作社電商葡萄種植基地有著自己的一套管理規(guī)程.除了按照合作社的生產標準嚴控品質外,還十分注重把生產和銷售結合起來.一棵葡萄秧上有多少串、每一串有多長、一串多少粒,在修剪和疏果的過程中,合作社就會根據電商銷售的需求控制好.
為了讓葡萄更適合在網上銷售,合作社電商葡萄種植基地有著自己的一套管理規(guī)程.除了按照合作社的生產標準嚴控品質外,還十分注重把生產和銷售結合起來.一棵葡萄秧上有多少串、每一串有多長、一串多少粒,在修剪和疏果的過程中,合作社就會根據電商銷售的需求控制好.這樣既讓葡萄粒能夠有足夠的空間生長,品相變好,在銷售時也不用再費心摘粒."現在不能悶頭搞農業(yè),必須從市場的需求出發(fā),這樣才會有出路."譚新建告訴記者,電商最重視的是客戶體驗,也就是消費者第一眼收到產品后的感觀.因此,在銷售時,合作社會用專門的泡沫箱加上冰塊來包裝葡萄.泡沫箱能保障葡萄不會被壓碎,冰塊則能更好地保證葡萄的口感.不過,鑒于生鮮產品的保存期比較短,合作社現在銷售范圍僅在湖南、廣州、深圳等地,以此保障產品可以次日達,讓消費者能夠看到品相最好的葡萄、品嘗到最新鮮的葡萄.
據介紹,因為合作社產品品質過硬,在銷售價格上就有了優(yōu)勢.目前,網上銷售的葡萄價格比線下每斤要高出5元-6元.此外,合作社在葡萄生產期,會提前進行預賣.這樣一來,葡萄生產就實現了訂單生產,也就不存在"賣難"問題.
線上銷售進行得順風順水,但是譚新建并不滿足于此.因為葡萄每年僅有4個月的銷售期,而一個網上店鋪要想維持人氣,4個月的銷售期遠遠不夠."網絡店鋪必須有人氣,不然遲早會被遺忘.因此,我們除了采取會員制外,就想能不能多引進一些水果,而不只是銷售葡萄."譚新建表示,為了讓網店的客戶不流失,合作社引進了百香果等高端農產品,借此持續(xù)吸引客流.
隨著網店會員人數的不斷增加,譚新建又有了新的想法--線上線下融合發(fā)展.說干就干,2017年,合作社在株洲開設了水果連鎖店.連鎖店內除了銷售葡萄外,還有合作社銷售團隊采購的蔬菜、無花果、獼猴桃等特色農產品.連鎖店同樣采取會員制,網店會員在連鎖店購買可以享受優(yōu)惠價格.此外,消費者也可以采取網上下單,線下自提或送貨上門.截至目前,已開設了3家水果連鎖店.
葡萄電商基地的運作模式已經基本成熟,但是合作社除了自己的基地外,還有20%的基地來自當地農戶.如何讓農戶的葡萄也賣出個好價錢?"只要嚴格按照合作社標準生產的葡萄,我們全部收購.目前,這樣的農戶有120余戶.而由合作社指導生產的葡萄,合作社會根據當年市場上葡萄的銷售價格定一個保護價,農戶可以選擇自己在市場賣或者交售給合作社."譚新建表示,攸縣目前有3000畝葡萄園,合作社的葡萄種植基地有上百畝且連片,這就有了其他基地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借助這個優(yōu)勢,合作社開展了農家樂,讓消費者可以來葡萄種植園采摘、吃飯、游玩,進而提升葡萄的銷售量.
接下來,合作社將繼續(xù)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fā)展,爭取讓"果美大學生"葡萄走進千家萬戶,讓更多消費者能夠品嘗到它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