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怡然,張麗瓊
(云南省藥物依賴防治研究所,昆明市 650228)
合成毒品的濫用問題在我國日趨嚴重。截至2016年底,全國現(xiàn)有吸毒人員250.5萬名。全國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中,濫用合成毒品人員151.5萬名,占60.5%,濫用規(guī)模居所有毒品的首位,合成毒品使用人員呈現(xiàn)不斷上漲的趨勢[1]。無論是顯性還是隱性的合成毒品濫用者都存在治療需求,但目前國內(nèi)機構治療對象以治療阿片類物質(zhì)濫用者為主[2],針對合成毒品濫用者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及干預和治療手段,相關的綜合性心理行為干預模式研究也相對欠缺。
針對海洛因濫用者,肖楊[3]等人運用動機-技能-脫敏-心理能量模式對強制隔離戒毒所內(nèi)海洛因成癮的98名男性學員進行干預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學員的抑郁情緒、毒品渴求度和沖動性均有改善,且后續(xù)一年操守率較好[4]。但該模式還沒有運用到合成毒品濫用者中的相關研究。
國內(nèi)針對合成毒品濫用者的干預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合成毒品所致精神障礙、情緒障礙的對癥治療和個體心理干預上[5][6],這些干預措施對于濫用者的精神癥狀、認知和情緒有一定改善效果;另外還有以特殊方法為基礎的干預,如音樂治療[7]、漢式團體心理咨詢[8]、團體輔導加運動[9]、太極康復操[10]等,對于濫用者的身心康復、情緒改善也有一定幫助。一些文獻指出,針對合成毒品濫用者,心理行為干預的方式應該更加多元化,尤其要注重動員濫用者家庭、社會支持的力量,才能促使其更好地康復并回歸社會[11]。
Matrix模式源于20世紀80年代,美國加州等地區(qū)可卡因成癮較為嚴重的時期[13]。隨著臨床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針對可卡因、甲基苯丙胺等興奮劑濫用者,可以精準歸納出實證療效、易于操作、涵蓋內(nèi)容全面的治療方法體系也隨之誕生。這是一套以臨床實證為基礎的,整合了認知行為治療、預防復吸技術、動機強化治療、心理教育、家庭治療、12步驟法等的系列治療項目。
從治療體系來劃分,該模式可以分為團體治療(團體類型包括早期康復技能、預防復吸、家庭教育和社會支持)以及個體/家庭治療,這些項目集中在16周之內(nèi),同時伴隨每周一次的尿檢來監(jiān)控病人的藥物使用情況,詳見表1。
表1 治療日程范例表
從內(nèi)容上看,早期康復技能團體主題主要有8個:停止惡性循環(huán)、學會辨識內(nèi)外部觸發(fā)點、介紹12步驟法或互助小組活動、康復中身體的化學變化、早期康復中的常見挑戰(zhàn)、情緒,想法和行為、12步驟法的優(yōu)勢。預防復吸團體主題包括32個,涵蓋了濫用者在康復過程中與其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且往往會遇到的問題,如酒精使用、情緒觸發(fā)點、康復的動機、工作與娛樂、人際關系與信任等。
參與者在16周的治療計劃中,每周有三天全天時間都需要參與不同形式和內(nèi)容的團體治療,必要時還會穿插有個體治療/評估和家庭治療。
目前Matrix模式的干預指南相關書籍已由美國物質(zhì)濫用和心理健康服務中心(SAMHSA)出版,國內(nèi)還沒有中文譯版。指南對每一次個體干預、團體干預的主題以及操作流程都做詳細說明,新手咨詢師易于操作。
Matrix模式書籍包含了針對咨詢師、興奮劑濫用者和濫用者家人的指導手冊,以及專門針對女性興奮劑濫用者的指南,目的在于讓濫用者盡可能多通過不同渠道獲取支持。
從1985年起,有關Matrix的療效評估研究已經(jīng)跨越近三十年[14]。目前包括美國、西班牙、南非、新西蘭、日本、泰國[18-19]在內(nèi)的21個國家已有該模式的培訓和認證項目。許多研究已證明,Matrix模式的參與者在使用藥物和酒精方面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減少,心理指標得到改善,與HIV傳播相關的高危性行為也有所降低[17];對比參與常規(guī)住院治療、普通門診治療項目的濫用者,其康復的狀況更好,復吸率更低[15]。但也有研究指出Matrix模式在一些收入水平一般的發(fā)展中國家或不發(fā)達國家的實證運用研究非常欠缺[16];另外對于缺乏各種資源支持的病人來說,他們很難長期留在該治療模式中[15]。目前國內(nèi)尚未出現(xiàn)運用Matrix模式針對合成毒品濫用者的系統(tǒng)研究。
基于對該模式國外運用的經(jīng)驗總結和對其系列干預書籍的翻譯,云南省藥物依賴防治研究所嘗試性地選取該模式中的團體心理咨詢部分并多次運用到強制隔離戒毒所合成毒品濫用者的團體心理咨詢中,結合開展團體的實際情況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在開展團體之前,明確團體目標和排除標準,并通過Matrix干預手冊中的初始評估(包括學員基本狀況、個體定位、治療期待等)來了解該學員是否適合參與團體。并從手冊中選取并制定詳細的每次團體主題??筛鶕?jù)戒毒所學員所處的不同階段、不同特點來從干預指南中選取每一次的主題,如針對初入所學員可選取早期康復技能團體中的停止惡性循環(huán)、康復中身體的化學變化等內(nèi)容;針對即將出所學員可選取預防復吸團體中的情緒觸發(fā)點、人際關系與信任等內(nèi)容。選取貼近學員需要的主題能增強團體動力,對學員解決自身問題、促進康復也更有幫助。對于手冊中涉及到不太適合國內(nèi)濫用者文化習慣的內(nèi)容如討論精神信仰、性與康復等,則不作為團體主題。
(1)回顧上次的主題和內(nèi)容,團體暖場;(2)咨詢師引出本次團體討論的主題,對特殊概念做出解釋;(3)成員分享與主題相關的經(jīng)歷、體驗和感受或進行一些小練習;(4)成員完成主題相關的評估量表或閱讀書面資料;(5)布置家庭作業(yè),咨詢師提前告知或由成員共同提出下一次團體主題;(6)團體結束,咨詢師根據(jù)手冊做出團體整體評估和成員個體評估。
Matrix模式融合了認知行為治療、預防復吸技術、動機強化治療、心理教育、家庭治療、12步驟法等多種方法,除去家庭治療、12步驟法、每周尿檢等在戒毒所內(nèi)不適用的項目,其他方式均有在戒毒所內(nèi)實施的可能。對于在所內(nèi)的學員可以分階段(初入所、早期康復、即將出所)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團體心理干預,并視學員需求情況結合個體干預,出所后繼續(xù)追蹤其康復情況,進一步鞏固干預效果。
目前,我國學者對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的團體心理干預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對提高強制戒毒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更有地戒除毒癮、減少復吸率、幫助其回歸社會有積極的意義[12]。但這些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團體心理干預方法雖然多樣,但以大量實證研究為基礎,用系統(tǒng)的模式、結構完善且可操作性強的指南來指導干預的并不多。
作為一種強化治療模式,Matrix模式中雖然有討論精神生活與信仰意義、性與康復等可能不適用于國內(nèi)濫用者的話題或形式,且密集的治療頻率可能會影響到濫用者的正常生活,但它的核心在于幫助病人建立康復的積極認知,重塑良好的生活模式,習得個體化的危機應對方式,并獲取多方面的支持系統(tǒng)。其系統(tǒng)完善,可操作性強的指南在強制戒毒所合成毒品濫用者中的運用也具備可能性。本文通過介紹Matrix模式和運用體會,旨在為今后相關領域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