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關(guān)英
摘要:民譚是勞動人民口頭創(chuàng)作、口耳相傳的民間語言藝術(shù)形式。民譚是本土文化的產(chǎn)物,受該民族的生存環(huán)境、發(fā)展歷史以及宗教文化的影響。通過可信的講述和傳奇性的情節(jié),對一代代民眾起著觀念培育和道德教化的作用。韓國民譚中的人物以及各種形象具有傳奇色彩,鬼怪就是韓國民譚中的一個代表性的形象。人類一直對自然界的一切懷有好奇與敬畏,在人類對自然及自身缺乏完全而又科學的認知時,對自然界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賦予了神奇色彩;當人的能力無法實現(xiàn)對物質(zhì)和精神世界的追求時,想通過鬼怪這種神奇而又正義的力量來獲得滿足?;诖?,通過分析韓國民間故事中的鬼怪形象,來解讀韓國民眾心靈深處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
關(guān)鍵詞:韓國民譚;鬼怪形象;民眾意識
中圖分類號:1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8)08-0121-03
從古代起通過口耳相傳而流傳至今的民間故事叫民譚。在韓國,民譚也叫作“民間說話(民話)”。民譚是民俗文學,民眾是創(chuàng)作主體,是在民間代代口傳下來的敘事文學。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長期傳承下來的民問故事,這些民間故事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社會歷史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與感情的自然流露,又是人們對科學、宗教及自身認知的總結(jié),也是其審美觀念和藝術(shù)情趣的表現(xiàn)形式。人類對世界和自身認知水平有限,會對諸如人類精神活動做出一些猜測或寄托,人們通過創(chuàng)造或想象描繪出一些有形或無形的存在來表達和寄托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鬼怪故事就是其中的一類。從唯物論的角度來看,鬼怪是不存在的,但對鬼怪的想象和臆造卻是具有世界性的文化現(xiàn)象。處于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已經(jīng)不再相信鬼怪的存在,但在人們的內(nèi)心深處對鬼怪依然抱有某種神秘而奇特的想象。各個國家的鬼怪故事反映了各民族迥異的歷史文化背景。本文通過韓國民問故事中的鬼怪形象的分析,來解讀韓國民眾深層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
一、韓國鬼怪民譚
(一)韓國的鬼怪
鬼怪是韓國民間故事中以動物或人等形象出現(xiàn)的雜鬼神的一種,是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存在。又稱“獨腳鬼”“魍魎”“魑魅”“虛主”等。古代韓國人認為自然界的種種事物都具有靈氣,由此塑造了形形色色的鬼怪形象。與人朝夕相處的一些舊事物,如扔掉的破舊的掃帚、簸箕、篩子、器皿、草鞋、家具等,特別是日常生活中長期使用而沾上人的汗、血等體液的東西接受了精氣就會變成鬼怪。鬼怪與神不同,帶有陰的性質(zhì),一般白天隱藏起來,晚上或陰天出沒,討厭陽光,早餐公雞一叫就逃走。經(jīng)常居住或出現(xiàn)在遠離人煙的僻靜而陰森的廢屋、洞穴、廢井、荒野、溪谷等地。它擁有魔棒和隱身帽等神器,平時愛作弄人,但喜歡與人親近,人們需要它的幫助時也能夠滿足人的心愿。鬼怪不是統(tǒng)治階級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是勞動人民根據(jù)自己對大自然及自身的認識虛構(gòu)出來的。
(二)韓國的鬼怪民譚
民譚是口傳文學,在人們口口相傳的過程中逐漸得到了完善和潤色。當時文字被上層統(tǒng)治階級所獨占,鬼怪民譚的主人公大多為窮苦的農(nóng)民、漁夫、寡婦等社會弱勢群體,他們的生活體驗和想象只能通過口述的敘事化表現(xiàn)形式傳承下來。民譚的人物和情節(jié)有一定程度的超現(xiàn)實因素,故事追求傳奇性,許多效果是靠超現(xiàn)實性的魔幻情節(jié)來制造的。這與神話不同,民間故事中存在的超現(xiàn)實因素是有限的,不會占據(jù)主導地位,而且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內(nèi)容具有一定的娛樂和教育功能。
韓國史書《三國遺事》等多種文獻中記載了鬼怪故事,說明韓國早在三國時期以前就存在鬼怪信仰?!度龂z事》有最早記錄鬼怪故事的文章,里面記載了新羅時期鼻莉作為鬼怪首領,一夜之間命令鬼怪在神元寺北部安放了一座橋,被命名為“鬼橋”的故事。
如今鬼怪民譚主要記錄在韓國口碑文學大系列《韓國民間傳說集》《韓國民譚》《濟州島傳說》《古代故事選集》等作品集里。根據(jù)民譚的內(nèi)容可歸納為目擊譚、錯覺譚、收益譚、消除譚、模仿譚等五個種類。
二、韓國民譚中的鬼怪形象分析
(一)鬼怪的外在形象
民譚中的鬼怪形象具有多種面孔,無法固定它的屬性,是一個復雜的存在。既有人形,也有獸形、半人半獸形、鬼火形、不可視形等等。人形的鬼怪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大部分鬼怪為體格健壯的青年男性形象。主要特點是眼睛大,個子高,體毛多,身上有膻味。有時也會以美女的形象出現(xiàn),去誘惑男性,但數(shù)量不多。多數(shù)情況下鬼怪以怪物的形態(tài)出現(xiàn)。當時的創(chuàng)作者認為鬼怪是具有超能力的鬼神,為了與人進行區(qū)分,創(chuàng)造了與人不完全相同的外在形態(tài)。比起單純的人或動物形態(tài),更多的是把兩者混合起來的奇異形象,既有人面獸身或獸面人身,也有其他變異的特征,如單腿、單眼、長角、紅臉、紅頭發(fā)或突出的利齒、大大的嘴、恐怖的眼球等。鬼怪的另一形象是鬼火(或稱魂火),出現(xiàn)在家附近的稱魂火,出現(xiàn)在樹林、墓地等的稱鬼火。魂火不會做害人之事,鬼火則會迷惑人類,使人失神。另外,有極少部分是以怪音等看不見的形式出現(xiàn)的。
(二)鬼怪的內(nèi)在形象
1.與人友好、關(guān)系親近的存在
韓國民譚中的鬼怪與一般的鬼不同,它喜歡接近人類,希望與人共同生活。常常與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或被壓迫的人建立友好的關(guān)系。喜歡與人一起同行、一起生活、一起摔跤或猜謎語,有時喜歡惡作劇,但目的不是為了害人,而是想讓人們關(guān)注它的存在。在與人的接觸中它是積極主動的,還會送一些金、銀、寶石等財物,表示與人交流的誠意。喜歡遵守約定、講信義,但人們不愿與它保持長久的友好關(guān)系。雖然鬼怪給人帶來幸運、財富,但人們內(nèi)心覺得畢竟它是鬼的一種,仍對它懷有恐懼、排斥心理。即使鬼怪有時甚至與人建立夫妻關(guān)系,但一旦被人發(fā)現(xiàn)它的真實身份,就會被趕走。它利用超自然的神力幫助人,并從來不會先拋棄或背叛人,但性格中帶有單純、愚鈍的一面,常常被人利用完之后遭到拋棄。
2.給人帶來財富和身份提升的福神
鬼怪具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超自然的能力,滿足人們對財富的欲望。它幫助的對象大部分是一貧如洗的平民百姓。在海邊幫助人們捕到大量的海魚,以“豐魚神”的形象出現(xiàn),有時幫助可憐的窮人使其得到大量的財富,以“財神”的形象出現(xiàn)。鬼怪還擁有超大的力量,遇到因洪水大面積沖垮大堤而驚慌失措的人,幫助他一夜之間修復好。鬼怪還有兩件神奇的寶物,就是魔棒和隱身帽。人擁有了魔棒就能實現(xiàn)所有的愿望,人帶上隱身帽就可以隱身,到富人家隨心所欲地拿走寶物。另外,鬼怪擁有先知的能力,幫助落敗的富人或一字不通的奴隸通過科舉考試,使其升官并使整個家族得到榮華富貴?!肮砉帜О簟薄靶值芘c鬼怪”等就是其代表作。
3.給人帶來恐懼和災難的存在
首先,鬼怪本身恐怖的外形和它的一些喜好給人以恐懼感。它經(jīng)常陰天或半夜出現(xiàn),而且出現(xiàn)的地點一般是廢棄的古屋、無人煙的荒野或偏僻的山谷。這種場景本身就給人一種陰森恐懼的感覺。另外,鬼怪喜歡利用自己的超能力作弄人,不是把黃牛扔到房頂上,就是把鍋蓋塞進鍋里。鬼怪有時有歪心眼,喜歡與人唱反調(diào),人說喜歡石頭,它就一夜之間把石頭都搬走。有時人們利用鬼怪的這種心理,變禍為福。有的鬼怪是傳播可怕疾病的“疫神”形象,有時鬼怪是無緣無故放火的“火災神”形象。
4.懲善揚惡的審判者
有些鬼怪的行為起到擺正人世間倫理秩序的作用。大部分情況下鬼怪不具備判斷倫理對錯的能力,只是無意中它的行為起到了懲善揚惡的作用。鬼怪喜歡幫助人,但幫助的對象不是無條件的。正直善良的人、有孝心的人才能得到財富和好運,對財富貪得無厭者、不孝者、不勞而獲者會受到鬼怪的懲罰。多數(shù)模仿譚中表現(xiàn)的就是鬼怪的這種形象?!肮砉峙c瘤子老頭”就是典型的這類故事。
三、鬼怪民譚中透射出的深層民眾意識
(一)自然意識
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在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中,當人的行為違背自然規(guī)律、資源消耗超過自然承載能力時,就將導致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失衡,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和諧。由于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被破壞,因而受自然的報復也就在所難免。人們對自然界的依賴度越高,對自然界的恐懼感也會越大。自古以來韓國人視鬼怪為自然界的一部分,正如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既對它充滿畏懼又不得不與之和諧相處。民譚中人們對大自然的恐懼和敬畏是通過把鬼怪外形巨大化、夸張化或通過某種奇異的現(xiàn)象來表現(xiàn),告誡人們要與自然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相互滲透。
鬼怪具有與自然界的一部分屬性相似的特征。既有助于人,又偶爾會給人帶來災害,既讓人感到親切,又讓人覺得陌生,既有超人的能力,也有軟肋。鬼怪一般居住在遠離人類聚居的深山、江邊、荒野等條件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當人在這種環(huán)境中偶遇鬼怪時,即使鬼怪并沒有對人類造成傷害或威脅,人也會心生恐懼,從而導致失神甚至死亡。正如人在龐大的自然事物面前,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無力和壓抑,會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莫名的恐懼感。人們把這種恐懼以鬼怪的形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投射出大自然是任何交易和協(xié)商都不通的強大而又客觀的存在。
但也有一部分人在鬼怪面前保持冷靜和淡定,從而理智地尋求與鬼怪和平相處的途徑,或被迫與之較量。這也充分反映了人們對大自然的征服意識,滲透著民眾力圖駕馭人生、抗擊命運的生活態(tài)度。與鬼怪的較量中人有輸有贏,表現(xiàn)了人與自然親密而陌生、福禍相伴、共生共存的關(guān)系。
(二)社會意識
作品中鬼怪給人類帶來意外的財富,但民眾的意識當中,個人追求財富時,要以遵守社會共同體秩序為基礎。人們通過鬼怪這種特殊的身份判斷人類倫理道德標準,因為鬼怪具有審視倫理對錯的奇特能力,最終對善惡給出公正的判決。這不僅是鬼怪自身的意志表現(xiàn),也是韓國民眾共同的倫理觀的體現(xiàn)。
鬼怪不是道德判斷的絕對權(quán)威者和審判者,有時是在無意中懲惡揚善。《瘤子老頭》等故事告訴我們,它雖然能給人帶來財富或損失,這種結(jié)果不是單方面利益的報答或報復,而是取決于人的本性品格特點。反映出韓國民眾對人性一貫本性品質(zhì)的認可,對一時假象的否定。通過鬼怪批判貪婪、不孝、懶惰、自私的不良品性,提倡知足、孝順、勤勞、無私的優(yōu)良品德,讓人們認識到應該具備的優(yōu)良品格和應該摒棄的不良惡習,強調(diào)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鬼怪民譚中很少出現(xiàn)具有政治理想、治理社會、幫助百姓的統(tǒng)治階級人物形象,表現(xiàn)出民眾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人們不是通過統(tǒng)治階層的幫助而是通過鬼怪來滿足現(xiàn)實生活中的欠缺的東西,諷刺批判統(tǒng)治階層的無能。前鬼怪故事中的創(chuàng)作者、聽眾和主人公絕大多數(shù)是社會底層百姓,他們在權(quán)利階級面前是無力的弱者。與鬼怪的對決中,這些人戰(zhàn)勝了連統(tǒng)治階層都畏懼的超能力的鬼怪,以此得到心理的滿足感。對統(tǒng)治階層愚昧、愚鈍的嘲諷來得到安慰,以此尋求生活的活力。
通過創(chuàng)作者的塑造,鬼怪形象成為人類社會自身的一面鏡子,在這面鏡子的反射下,人問的美好事物變得更加美好,丑惡的變得更加丑惡。通過它,百姓抒發(fā)了自己的孤憤之情,揭露了社會的不公之處,嘲諷了庸者的愚笨,展示了美好的想象,表達了在其他文體中不能表達的思想。
(三)人本意識
鬼怪是人們以原始信仰中鬼神思想為背景創(chuàng)造出來的形象,但它與鬼不同,鬼是人死后的靈魂,而鬼怪的前身是自然界舊物,它雖然具有讓人恐懼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給人帶來幸運和財富,喜歡親近人類,希望加入人類的共同體。鬼怪偶爾也有傷害人的時候,但大部分不是鬼怪主觀意志行為,是人的行為侵犯到它自身利益時的合理反抗?;蚴侨嗽谔囟〞r間環(huán)境下見到鬼怪時的內(nèi)心恐懼而造成的。大部分鬼怪尊重人的生命,人類遇到疾病時會給予幫助。
鬼怪是自然物吸收靈氣而形成的,而且這個自然物在人們看來大多是不干凈的東西,因此,由這些自然物演化而來的鬼怪在人們眼中雖然有某些超人的能力,但不是與神同等的存在。神是具有宗教性的絕對崇拜和服從的對象,而鬼怪只能看作是自然神中底層范疇的自然鬼,它不同于高高在上的神,鬼怪是介于神和鬼之間的一種具有超能力的存在,與人建立的是大致平等的橫向關(guān)系。鬼怪形象中也有愚鈍、幼稚、輕易被人利用等很多不完美,故事中的鬼怪雖具有神一樣的超能力,也是被社會排擠、背叛而備受痛苦的形象,這都體現(xiàn)了鬼怪與人的相似性,與完美的神相比更接近于人類的特點,有親近感。
鬼怪是勞動人民為了擺脫現(xiàn)實生活中的貧困和痛苦而塑造出來的形象。鬼怪的超能力不是為神,也不是為死去的人服務,而是為現(xiàn)實生活中活著的人服務的。它幫助人們解決生活和勞動中所遇到的困難,擺正社會共同體中不合理的生活秩序。在人們想擺脫現(xiàn)實不如意的生存環(huán)境,追求美好生活時,沒有寄希望于來世,而是通過鬼怪的形象在現(xiàn)世得到了實現(xiàn)。
鬼怪參與人的現(xiàn)實生活并與人保持友好,尊重人的生命,倡導人類社會的和諧關(guān)系,充分反映了韓國民眾強調(diào)人的價值、尊重人的生命、崇尚現(xiàn)世回報的人本主義意識。
民間故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民族歷史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一個民族的文學是在共同的民族心理基礎上形成的,既體現(xiàn)著共同的民俗信仰,又傳承強化著民族凝聚力。鬼怪民譚也體現(xiàn)了韓國人特有的信仰和生活態(tài)度。古代由于生產(chǎn)力的低下,限制了人們的認知水平,在他們同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不可能了解并掌握自然的規(guī)律,因此就把自然界各種變化的動力都歸之于神一樣的某種存在的意志和力量。在自然的力量面前顯得十分無能和無助,而且在現(xiàn)實社會中卻又無法真正得到幫助和解決。因此,在現(xiàn)實生活中冤屈難伸或窮愁不堪的民眾只能把這種希望寄托于虛幻的形象來達成心愿,在精神上得到一時的愉悅和慰藉。于是把一些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創(chuàng)造出了鬼怪形象。并借鬼怪之形象表達了對自然、社會及自身的認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韓國民眾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由于民間故事還寄寓著民眾的世界觀、道德觀、社會理想等,對現(xiàn)代人們也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責任編輯:陳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