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萍
[摘 要] 有人認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思想品德(道德與法治)課無關,這實際上是一種偏見?!疤骄颗c分享”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重要欄目,以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中學序曲》為例,在“探究與分享”活動中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努力發(fā)揮,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是可以培養(yǎng)的。
[關鍵詞] 探究與分享;學生;思維能力
道德與法治教材中除了“運用你的經(jīng)驗”“閱讀感悟”“相關鏈接”“拓展空間”設計外,更加注重探究實踐活動,每一框題中都有多個“探究與分享”。在“探究與分享”中,不便能夠讓學生探究知識、錘煉道德品德、規(guī)范行為,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筆者以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中學序曲》為例,就在“探究與分享”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思考。
一、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
剛升入初中的七年級學生,身高體重等身體方面,與小學相比都發(fā)生了顯著變化,自以為是“大人”,心理上正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狀態(tài)。他們對中學生活充滿期待,思維活躍,但思維活動還屬于經(jīng)驗型思維。他們的思維熱情需要教師不斷激發(fā),思維的火花需要教師去引燃,思維的方式更需要教師去引導。
《中學序曲》是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一課《中學時代》中第一框題,也是道德與法治整個初中階段的第一框題。與小學相比,七年級新生面臨著新的課程、新的校園、新的老師、新的同學,還有各種社團、許多實驗器材……肯定有許多新的感受。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達出來,形成總體印象,就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的過程。在導入新課后,教師可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詞語,和同學分享他們對中學生活的初步感受。
此時,教師應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師越能夠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越能夠得到培養(yǎng)。學生的回答除了“新奇”“興奮”“緊張”外,還有“激動”“渴望”“新鮮”“有趣”“好玩”“精彩”……讓學生的思維以“感受”為圓心,向四周呈放射狀發(fā)展。學生在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中懂得:中學生活把我們帶進一個別樣的天地,我們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
二、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以學生健康成長需要處理的主要關系為線索,努力使知識的學習服務于學生思想道德發(fā)展的需要。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如何讓自己的生命過得精彩而有意義,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從一些名人的生命成長過程中借鑒相關經(jīng)驗,可以滿足中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為了讓學生懂得中學階段能為人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礎,在學生對自己的初中生活與小學進行對比后,完成P5“探究與分享”:請查閱相關人物的資料或采訪身邊的人,記錄他們對中學時代的回憶,并寫下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思考。學生可以通過上網(wǎng)等方式查閱資料,將一些名人對中學時代的回憶記錄下來。從一系列的資料中,讓學生自覺地運用推理的方法歸納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思考:中學時代見證了一個人從少年到青年的生命進階。我們的身心、思維、品格都會不斷發(fā)展……這將為我們的人生長卷打上更加豐富而厚實的底色。
在“探究與分享”中,運用“由個別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的演繹歸納推理方法,把生活邏輯與知識邏輯融為一體,在學習活動中學會處理道德與價值觀問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把學生看作是獨立思考和行動的主體,學生的思維才不會被限制,學生才愿意敞開心扉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師生、生生的交流和對話中,發(fā)展智慧潛能,陶冶道德性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地將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的獨立思考相結合,挖掘?qū)W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多層次、多角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探究與分享”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的主題,在主題學習中,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不追求標準答案,捕捉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閃光點。在探究“成長的禮物”這一主題時,教材P5“探究與分享”設計的問題是:你最想挑選哪類禮物?你希望盒子里裝的是什么禮物?它會給你的生活帶來什么變化?
教師要盡量以開放的態(tài)度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質(zhì)疑,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讓學生在挑選“新的目標”“新的挑戰(zhàn)”“新的機會”“新的可能”“新的要求”這些禮物之外,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學生的獨立思考在得到教師的尊重后,也許會想出許許多多“新的”。學生嘗到創(chuàng)新的“甜頭”,思維更加“流暢”。在學生充分分享自己的“禮物”后,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提煉出“禮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集體生活,涵養(yǎng)我們的品格,豐富我們的個性;新的課程,引領我們探索新的知識領域;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給我們提供發(fā)展興趣的平臺……“探究與分享”設計開放性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思考的熱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四、培養(yǎng)辯證思維能力
初中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沒有處理好的話,會影響他們健康成長。如何對待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說教,學生即使不產(chǎn)生抵觸情緒,也不會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師的觀點,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效率大大降低,思維能力也得不到培養(yǎng)。培育核心價值觀固然重要,但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的目的是踐行核心價值觀?!疤骄颗c分享”活動是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形式。學生通過“探究與分享”活動,在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同時,辯證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探究與分享”活動設計的問題是:小學生活有快樂,也有遺憾。進入中學,你打算如何彌補這些遺憾?這是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正視這些問題,把探究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從“在學習生活中”“在人際交往中”“在課余生活中”等方面進行探究,如在學習生活中的遺憾有:沒有珍惜時間、作業(yè)書寫太潦草等,打算充分利用好時間來學習、注意書寫規(guī)范等。在分享自己的“遺憾”和“打算”的過程中,讓學生懂得:快樂與遺憾并存,新的目標和要求激發(fā)我們的潛能,激勵著我們不斷實現(xiàn)自我超越。在“探究與分享”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一分為二地分析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為實現(xiàn)“最好的我”不斷提出新的目標。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也是一個辯證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
科學的思維方式是人的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這與課程標準關于課程性質(zhì)的表述是一致的。部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每框都設置了多個欄目,都遵循一定的邏輯結構,“探究與分享”是本套教材中重要的欄目。在教學中,只要教師充分利用好“探究與分享”這一重要欄目,遵循學生的身心特點,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好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是能夠得到培養(yǎng)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16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Z]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6.
[3]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組.尊重認知規(guī)律和學科規(guī)律,提高德育實效[J].人民教育,2017(18).
[4]王錦飛.單純以應試分數(shù)來衡量老師,已經(jīng)把教育帶到了危險的邊緣[J].新校長傳媒,2018(4).
責任編輯 鄧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