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歌唱技巧學習的心里定向的控制性歌唱運動的操作性,及心理控制運動的操作性等方面。對聲樂學習有了更具體、更直觀,更全面專業(yè)的認識。為學習者能盡早的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歌唱者,提供一個有益的平臺。
關鍵詞:聲樂技巧 心理因素 歌唱運動因素 控制性 操作性
構建聲樂技巧的三要素的學習是從三個方面論述了聲樂學習的全過程。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及研究和調(diào)研,并把歌唱技巧(氣息、位置、喉頭)等問題,設計成科學規(guī)范合理的運動動作,并且首先從心理的認知上, 又使學習者感受到可控制和可操作性和可視性的優(yōu)長。
一、構建歌唱技巧形成的心理因素
歌唱學習技巧學習是以心理因素為基礎的歌唱生理及心理的過程,近些年來,對有關歌唱運動技巧的學習過程的心理及神經(jīng)因素的獲得,及貼有歌唱動作記憶和對歌唱動作信息的讀出等機理的研究有很大的進步。由于歌唱技巧學習是歌唱者的一種運動動作行為,所以在研究歌唱運動動作技巧的學習過程,要涉及相關文獻的學習。如米迦·特林布爾摘錄的《偉大的聲樂技術基礎》。如韓麗艷,蔣世雄譯的【英】梅麗貝絲·邦奇著的《歌唱動力學》筆者著的《歌唱運動心理研究》,鄧樹勛、洪泰田、曹志發(fā)主編的《運動生理學》等。并從中研究從歌唱運動心理學的角度,探究歌唱運動中的記憶力、控制力,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等。力爭打造聲樂技巧學習的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的理論。
1.構建聲樂技巧學習的記憶神經(jīng)因素
隨著對聲樂技巧學習記憶的神經(jīng)因素研究的深入。學習者認識到歌唱學習和記憶的神經(jīng)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歌唱者只有明確了歌唱運動動作技巧的記憶神經(jīng)的特點。在聲樂學習的記憶神經(jīng)的研究中,把歌唱學習分為可見型記憶和不可見型記憶。從聲樂學習理論的認知心理學上,把前者稱為文字語言場景和條件因素的記憶,后者稱為感知和運動動作技巧記憶。歌唱運動動作技巧的學習屬于不可見型記憶。這種記憶看不見摸不著,但具有自主反射性質,要想建立不可見型記憶必須經(jīng)過反復多次的歌唱運動動作的操作性練習和積累。不可見型記憶主要表現(xiàn)為有目的的執(zhí)行一定的歌唱運動動作任務,并且反復多次的操作執(zhí)行歌唱運動動作任務,直到把曾經(jīng)做過的和曾經(jīng)練習的歌唱運動動作的內(nèi)容記憶下來。不可見型記憶是形成歌唱發(fā)聲的最主要記憶,直到把這種歌唱運動動作記憶練習積累成長時性歌唱運動記憶。構建聲樂技巧學習就是以不可見型歌唱運動動作記憶為核心,并以歌唱運動動作的長時性記憶為體現(xiàn)。
2.構建聲樂技巧摒棄負面的心理因素
在聲樂教學中,歌唱者在學習中,應盡量克服和消除負面心理因素對學習者的影響。在摒棄負面心理因素的過程中應注意加強以下幾點的學習。首先要加強腦神經(jīng)的興奮狀態(tài),在構建歌唱運動動作中,大腦神經(jīng)興奮點越高,興奮就越容易向身體肌肉擴散;興奮點越低,身體肌肉擴散就越弱,在歌唱中,大腦的興奮點直接影響歌唱運動動作的操作性及操作性記憶,構建聲樂技巧的學習過程就是構建有操作性的歌唱及有操作性歌唱記憶的過程。只有建立有控制性和有操作性的歌唱,才能摒棄負面心理因素影響,所以說大腦神經(jīng)應處于適宜的興奮狀態(tài)是摒棄歌唱過程中負面心理因素困擾的重要條件。其次,利用多種正面的正確的反饋信息,構建正確的歌唱運動動作的操作性記憶,并且憑借操作性歌唱。特別是培養(yǎng)肌肉本體感覺運動動作記憶。它對構建聲樂技巧的形成尤為重要。也很容易的形成歌唱運動動作技巧的動作定型。還能使歌唱動作的細節(jié)也準確無誤。在有負面心理因素干擾刺激時,歌唱運動動作的精準度也不會受到影響。最后還要消除恐懼性的負面心理因素。歌唱者在歌唱時經(jīng)常會有害怕心理和產(chǎn)生恐懼性的負面心理的反射,所以在初學時應采用降低歌唱教學的難度和高度,盡量排除學生的負面心理因素。在歌唱者對歌唱動作有初步體驗時候,應該及時對歌唱動作的規(guī)范性及準確性進行肯定。這樣,歌唱者就建立了優(yōu)美動聽的歌唱聲音。這時歌唱者便消除恐懼害怕的負面心理因素,并增加了規(guī)范完成歌唱動作的信心和能力。
二、構建歌唱技巧形成的運動動作因素
歌唱運動動作技巧學習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在歌唱技巧學習的初始階段,歌唱的心理控制性和動作操作性暫時還沒有穩(wěn)定和建立起來,還很難完成操作性歌唱。即表現(xiàn)出歌唱動作僵化,該收縮緊張的肌肉不能緊張收縮,該放松的肌肉不放松。所以,建立歌唱運動動作的動覺監(jiān)控是非常重要的。
1.構建歌唱運動的動覺監(jiān)督
歌唱與發(fā)聲的動覺監(jiān)督即有心理的認知特征,又有動作調(diào)控作用。歌唱者在演唱過程中,憑借聽覺可以認知監(jiān)督喉嚨是否打開是放松還是緊張,氣息支持的深與淺,還要監(jiān)督歌唱運動的著力張力感及起始指向等等。這些都是歌唱者在歌唱活動中監(jiān)督調(diào)控的運動信息反饋。歌唱者通過聽覺及運動感覺接收器,傳入神經(jīng)輸送到大腦皮層,進行加工處理監(jiān)督并對各發(fā)聲器官的運動感覺下達指令,并借助注意、意志、想象等協(xié)調(diào)合作。共同構建有動覺監(jiān)督的科學規(guī)范的歌唱活動。
2.歌唱中的運動動作分類
(1)共鳴腔體的協(xié)同運動動作的合作
(2)腰腹肌肉群運動動作合作
三、歌唱過程即心理控制歌唱運動動作的過程
口傳心授是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方法,它是從聽覺、視覺這最簡單最便利的渠道去獲取聲音信息,這個信息恰恰是建立在歌唱者的監(jiān)督控制肌體運動動作的正確與否上??刂撇僮髡_的歌唱運動動作才能建立正確的歌唱聲音。所以說監(jiān)督控制歌唱運動動作的正確性、準確性是聲樂學習的最佳途徑。
1.歌唱學習的控制與操作的主被動關系
歌唱運動動作操控的主被動關系,是結合沈湘大師提出的《歌唱要素的主被動論》的教學觀點。它的研究體現(xiàn)了在歌唱運動動作的操控中,心理因素是處于主動的首要的控制地位,而有關歌唱發(fā)聲的肌體運動動作操作因素是處于從屬地位是被動的。如歌唱時形成氣息的腰腹的橫向運動,操作形成共鳴的牙齒,顴骨和鼻咽的協(xié)同運動的操作等等都是被控制的被動從屬的地位。它們的運動動作操作都是受心理意志控制活動主宰和支配的。人們經(jīng)常說“用心歌唱”“用腦袋歌唱”就是這個道理??刂撇僮鞲璩\動動作質量越高,形成歌唱技巧的質量就越高。
2.構建聲樂學習的可控性的運動操作
歌唱運動技巧學習是建立在可控制的有操作性的基礎上完成的。如在歌唱中練習喉嚨打開的時候,我們只要控制操作喉嚨吸氣時會厭處有一團涼氣的動作。喉嚨就打開了。在歌唱訓練中讓學生反復練習控制操作在吸氣時,喉嚨會厭處有涼風的動作感覺,并反復控制操作喉頭吸氣的運動動作,直到達到“自動化”的程度。這就解決了歌唱時,強調(diào)喉頭落下打開的問題,在完成喉頭打開的基礎上,我們在進行下一項控制性的操作性練習。如我們把半打哈欠的運動動作加入到喉頭打開的操作中。這就即控制操作的喉頭落下打開的問題又控制操作了半打哈欠時聲音掛上位置并從面罩出來的問題,只要準確的控制操作半打哈欠的運動動作狀態(tài),聲音就能掛上位置并且能從面罩出來。如此累加控制操作性的訓練,就建立了有控制性,有操作性的整體歌唱的運動動作體系。在聲樂教學的心理控制理論的基礎上,構建聲樂技巧的學習,是建立在復雜的一連串的歌唱所需的肌體運動動作的控制操作的過程中。學習者控制掌握了歌唱技巧之后,如果不經(jīng)常的練習(不予強化)就會出現(xiàn)生疏的情況,以至于不能完成控制性操作,不能完成控制性操作的原因,除了學習者心理和身體原因外還與學習者的控制性操作的運動感覺記憶消退有關系。為了避免控制性操作的運動動作時,由于泛化現(xiàn)象會出現(xiàn)很多多余的錯誤的動作,在學習的過程中應盡量抑制錯誤的運動動作的操作。建立否定控制、不強化它的控制。同時控制操作強化清晰的正確的歌唱運動動作,肯定它,反復控制強化它。通過強化控制操作正確的歌唱動作,加速了正確的歌唱運動動作的控制操作的熟練程度,推遲了和抑制了歌唱的控制性操作的運動感覺記憶的消退。
總之,構建聲樂技巧學習的三要素是結合聲樂教學中的科學規(guī)范的教學方法及先進的教學理念。其研究實質在于整合歌唱的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的實用性教學理念。以便更好地服務于聲樂教學。
參考文獻:
[1]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胡桂榮.歌唱運動心理學[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
[3]體育學院統(tǒng)編教材.運動心理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4]趙靜.美聲教學中的“非聲樂技巧”[J].中國音樂藝術,2007(10).
[5]蔡覺民.運動覺與體態(tài)律動教學過程[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