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芳 張登林
解析幾何的思想精髓表現(xiàn)在它所提供的數(shù)形結合思想上,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一個幾何對象被數(shù)(坐標)所完全刻畫,幾何概念可以表示為代數(shù)的形式,幾何目標可以通過代數(shù)方法來達到;反過來,它使代數(shù)語言得到了幾何解釋,從而代數(shù)語言有了直觀意義,人們能從中得到啟發(fā)而提出新的結論,下面我們結合我們解析幾何的入門知識——直線斜率和直線方程,來體驗一下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美妙之處.
1.直線斜率知識的應用
例1 如圖1,在矩形ABCD中,AC= ,AB=1,點E為BC的四等分點,點F為CD中點.證明:AE⊥BF.
看完題目是不是有種親切感,對!這是初中平面幾何的題目,想一想你現(xiàn)在還會做嗎?利用△ABE,△BCF相似不難證明出∠FBC+∠AEB=90°,現(xiàn)在你能不能從解析幾何的角度來證明呢?在解析幾何部分要證明兩直線垂直用什么判斷?斜率!斜率怎么計算?直線上兩點的坐標!本題中有坐標嗎?沒有!必須自己建系.盡可能多用已知圖形的垂直關系和對稱關系,使我們需要的點的坐標容易寫出來,顯然以BC所在直線為z軸,BA所在直線為y軸建系比較合適,下面寫出需要的四個點A,E,B,F(xiàn)的坐標,再利用斜率公式k=y1-y2/x1-x2計算兩條直線的斜率kAE,kBF,算算kAE·kBF=-1嗎?這個工作就交給你來完成吧,
做完后比較一下兩種方法,你有什么體會?解析幾何的方法省去不少抽象的思維,變成了非常直接的線性思維,把形的關系轉化為了數(shù)的運算.
例2 求函數(shù)f(x)=2x-3,x∈[1,3]的值域,
求函數(shù)值域的關鍵是研究出它在這個區(qū)間內的單調性,目前我們有兩種方法研究單調性,一是用單調性定義嚴格證明,一是通過間接作出函數(shù)圖象去觀察,證明的方法這里我們不再贅述,下面我們復習一下,函數(shù)f(x)=2x-3/x+2=2(x+2)-7/x+2=2-7/x+2,x∈[1,3]的圖象,它可由函數(shù)f(x)=-7/x的圖象怎么變化而來?自己動手畫一畫吧,看出在區(qū)間[1,3]的單調性沒有?(單調遞增)
下面我們看看用直線的相關知識該如何解決.函數(shù)的解析式和直線的什么知識在形式上很像呢?聯(lián)想一下……
斜率公式k=y1-y2/x1-x2,f(x)=2x-3/x+2,x∈[1,3]兩者都是分式,f(x)能否看成經(jīng)過兩點的直線斜率呢?一個定點Q(-2,3),一個動點P(x,2x),動點在什么范圍內運動?動點的縱坐標是橫坐標的兩倍,動點在直線y=2r上且x∈[1,3],如圖3所示:
這樣求原函數(shù)的值域就轉化成了過點Q作直線能與線段AB相交,求直線斜率的取值范圍,你能分析出斜率的范圍是在kAQ,kBQ之間,還是之外嗎?(注意傾斜角的變化范圍)剩下的運算工作就交給你啦! 答案:[-1/3,3/5]
學習解析幾何初步后出現(xiàn)的新解法,有沒有給你的解題帶來很驚喜的感覺呢?當把“數(shù)”賦予“形”的意義后,題目頓時變得多么生動和直觀?。?/p>
2.直線方程知識的應用
例3 如圖4,為保護河上古橋OA,規(guī)劃建一座新橋BC,規(guī)劃要求:新橋BC與河岸AB垂直;經(jīng)測量,點A位于點O正北方向60m處,點C位于點O正東方向170m處(OC為河岸),tan∠BCO=4/3,求新橋BC的長.
分析 在解析幾何里要求一個線段的長度,我們可以通過兩點間距離公式計算線段兩端點之間的距離,那就需要知道B,C兩點的坐標,
首先我們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顯然以O為坐標原點,正東方向為x軸,正北方向為y軸,這樣C點坐標就出來了:C(170,0),B點坐標怎么辦呢?當C點和A點確定以后,根據(jù)題目條件B點是怎么確定的呢?B點是直線AB和直線CB的交點,交點坐標就是它們兩條直線方程構成的方程組的解,至此問題落實到求直線的方程,而這兩條直線上各有一個確定的點,只要知道斜率即可!已知tan∠BCO=4/3,它與直線BC的斜率有什么關系呢?直線AB又與直線BC垂直,是不是斜率也就可以算出來了?下面自己動手去實踐一下吧,這可是一道高考題哦(BC的長是150m).
上面我們通過3個題目,初步體驗了用解析幾何的相關知識來處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你是否有眼前一亮、豁然開朗的感覺呢?對“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體會是不是更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