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華
摘 要:隨著社會城市化進程發(fā)展,在許多學校形成了自然化小班,同時小班化教育的優(yōu)勢得到認可并成為教育發(fā)展趨勢。本文就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體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進行了探究,借鑒文化課的學習合作小組,構建體育鍛煉共同體,從體育課和課余體育兩方面入手,以此作為載體推進學校體育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小班化教育;初中體育;體育鍛煉共同體;課余體育鍛煉
小班化教育成為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也給各門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學校體育也不能出其外。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就是構建學習共同體,小班化教學中學習共同體的運用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但由于管理困難、設計困難等原因,當前在中小學教育界的學習共同體大多僅限于課堂內。如何把學習共同體由我們的課堂內延伸至課外,進一步完善對我們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xù),成為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內廣大中小學教育者探究的新課題。對此筆者想通過實踐研究探索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初中生體育鍛煉共同體的構建與運作,期望能夠取得同樣的效果。
一、體育鍛煉共同體的概述
“體育鍛煉共同體”或稱為“鍛煉共同體”,一個體育鍛煉共同體是指一個由鍛煉者及其指導者(包括教師、輔導者等)共同構成的進行體育鍛煉的團體,他們彼此之間經常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體育技能、體育知識和運動快樂,共同達到一定的學習和鍛煉效果,從而形成各成員間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人際關系的小團體。
二、課余體育鍛煉共同體的構建
1.自由組合法。
讓學生自行組織“鍛煉共同體”,自愿組成的鍛煉共同體其內部相對穩(wěn)定,有較好的協(xié)作基礎。在課余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他們會合作得很好,互為指導者,取長補短,目的是讓興趣相似、關系較好的學生自由結合在一起,營造一種團結一致的鍛煉共同體氛圍。
2.互助組合法。
教師依據學生對體育技能掌握的程度和學生身體素質優(yōu)劣情況,調整各鍛煉共同體成員的組合,使各鍛煉共同體中都有一部分能力好的學生和能力稍差的學生。在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共同體內有素質好的學生,可以幫助較弱的學生練習,有了同伴的關心和幫助他們鍛煉的信心就會增強[3]。通過共同體組員間的幫扶互學來促進共同體成員運動技能的發(fā)展和身體素質的提高,以達到學生整體提高的目的。
3.分層組合法。
教師依據學生對體育技能掌握的程度和學生身體素質優(yōu)劣情況,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若干個鍛煉共同體。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鍛煉要求,這樣,好的沒有人拖后腿,差的沒有人心里自卑,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從而使所以的學生都參與其中。
4.地域組合法。
教師依據學生的地域分布來進行分組構成鍛煉共同體,有利于鍛煉共同體各成員間的相互聯(lián)系。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小的地區(qū),對于這一地區(qū)的設施環(huán)境都非常熟悉,從而在開展活動的時候就能更好的發(fā)揮區(qū)域功能。
三、課余體育鍛煉共同體的管理策略
1.鍛煉共同體組長負責制。
對于學生的課余體育鍛煉共同體,我們可采用鍛煉共同體組長負責制,班主任直接管理,體育教師進行鍛煉組織與方法指導,學校行政檢查的辦法。
鍛煉共同體組長負責協(xié)調與領導本組的活動內容、場地、形式和參與度,鍛煉共同體組長還要負責周末鍛煉情況,并于周一上報班主任。
班主任要對各個鍛煉共同體的鍛煉情況有一個全程監(jiān)控,重點在于學生鍛煉的參與度和鍛煉效果。我們的班主任必須在大課間、活動課到場管理學生。學校行政主要組織對大課間、活動課進行檢查,并對不合理的現(xiàn)象進行提醒,嚴重不按要求進行的班級通報。
2.利用小型比賽促進鍛煉共同體成長。
每個學期學校組織年級層面的學生的課余體育鍛煉共同體間的體育小型比賽,設置項目要與各年級學生發(fā)展相適應,要有利于學生練習,項目確定后提前1-2個月公布,讓學生有時間去練習。利用比賽促進共同體成長,促進共同體的凝聚力。
3.科學評價促進發(fā)展。
科學評價是為了學生更好地促進發(fā)展。我們對學生的是多元的。評價的主體不僅僅是教師,教師只是個組織者和匯總者,主體還包括學生自己、同伴、父母,評價的過程是一個交往互動的過程。自評,學生自我小結;互評,以共同體為單位,各成員進行相互評價;師評,在自評和互評的基礎上,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亮點,委婉指出的不足之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努力的方向,激勵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在被評學生認可的情況下填入“期末素質報告單”中。家長評,家長在對孩子鍛煉情況全面了解的情況下,對孩子做出肯定性評價,提出對孩子未來發(fā)展希望。評價主要是為了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明存在的不足,正確及時地評價對于鍛煉共同體的良性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體育鍛煉共同體的核心是學生自主學習與鍛煉、它把與學生體育鍛煉有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結合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學生體育鍛煉的自動化和健康水平的切實提高。教師主要從構建體育鍛煉共同體、建立健全學校體育鍛煉管理機制、體育與心理健康、體育差生的轉化、學生體育文化素養(yǎng)等方面展開,實踐中,并不斷加以完善,努力形成適合當代學生特點的學校體育鍛煉模式,提高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和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劉紅.學習共同體: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J].當代教育論壇.2009.9.
[2]潘洪建.學習共同體構建的基本理念[J].江蘇教育研究.2013.6.
[3]朱霜雙.構建學習共同體型的初三體育課堂[J].新課程.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