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市江寧區(qū)湯山中心小學 趙 丹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下,學科教育、教學的核心目標,調整到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上來。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成為數學教育的關鍵與核心任務。為了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實踐創(chuàng)新,需要將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任務提上議事日程,以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創(chuàng)新小學數學教育方法,優(yōu)化教學質量。數學核心素養(yǎng)包括邏輯推理、直觀想象、數據分析、數學抽象、數學運算、數學建模等方面。結合新課標要求,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足夠的條件和機會,讓學生自主經歷學習的過程。由此,在新時代背景下,有必要通過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化的開放性實踐活動中,展開學科綜合、親身實踐、貼近生活的數學學習與創(chuàng)新應用過程,有效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
抽象指的是將事物本質的、共同的屬性,通過思維運動,抽取出其本質屬性的思維過程。數學抽象是數學概念形成的基礎,也是一切數學活動開始的關鍵。抽象包括兩個方面:數量之間的抽象關系,圖形之間的抽象關系。數學抽象,不僅要抽象出要研究的對象,還要抽象出這些對象之間的關系。點、線、面都是抽象的產物。為發(fā)展學生數學抽象素養(yǎng),可以設計一些觀察類的趣味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創(chuàng)新想象、創(chuàng)意思考活動中,發(fā)展數學抽象素養(yǎng)。
如組織學生參與“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實踐活動,活動可以在課堂或課外進行。課堂上,教師將一些積木通過一定的方式,在長、寬、高各個角度擺放不同的積木,形成立體圖形。組織學生觀察分析,并將觀察的結果運用繪圖形式記錄下來,鼓勵學生猜想老師擺放了幾塊積木。學生從正面、左邊、右邊、上面等不同的角度,觀察立體擺放的積木,繪制出三視圖,并結合想象分析,得出有幾塊積木。在趣味的競賽實踐活動中,發(fā)展了學生抽象圖形的興趣。還可以在課外鼓勵學生運用畫圖方式,抽象出生活中的茶杯形狀、房間構圖、學校平面圖等,或觀察分析生活中的圓柱體、圓錐體等。在生活化的觀察實踐活動中,能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抽象素養(yǎng),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思考問題。
直觀想象指的是借助幾何直觀、空間想象來感知事物的形態(tài)及其變化,巧妙地利用圖形來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直觀想象主要包括這些方面:空間觀察了解事物的位置關系、運動規(guī)律或是形態(tài)變化;借助圖形來分析和描述數學問題;將數和形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建立數學問題的直觀模型,構建出問題解決思路。為發(fā)展學生的直觀想象素養(yǎng),有必要多引導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觀察分析、聯(lián)想想象,激勵學生數形結合,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
如學習“認識比”后,教師可以設計綜合實踐活動,組織學生來到操場上,選取一個主題,展開測量、建模、計算、推理與分析的實踐活動。學生分小組展開合作探究,4人一組,帶上紙、筆、皮尺、標桿等工具,在有太陽和影子的情況下,選取一處事物展開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運用直觀想象,將大樹、高樓、升旗桿等想象成一條豎著的直線,在紙上畫出這條線。再將標桿豎直放置,并測量出標桿的長度及其影長?;谥庇^想象,將太陽、大樹、標桿連成一條直線。在紙上畫出示意圖,運用“比例”的知識,運用“標桿長∶標桿影長=大樹高∶大樹影長”的公式,計算出大樹的高度,運用幾何圖形和想象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在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活動中,學生合作探究、實踐應用,發(fā)展了直觀想象素養(yǎng)。
生活中離不開數學,數學對于改造生活、服務生活意義重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和探尋數學的蹤跡,了解數學的實際運用價值,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梢栽O計一些動手實踐類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數學,分析數據,展開邏輯分析與數據計算推理,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數據分析素養(yǎng)與應用意識。
如學習“時、分、秒”時,教師可以預設任務“自制鐘表學具”,教師鼓勵學生自制盡可能功能齊全的鐘表,可以邀請家長協(xié)助。動手實踐類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模式下,學生親自參與動手實踐,自制學具,參與學習時分秒知識的過程。學生準備好素材,有硬紙板、圓規(guī)、硬紙條、彩紙、彩色筆等。之后參與動手實踐,思考這些問題:“每個鐘表盤上有幾個大格,每個大格中有幾個小格,鐘表大數字是1-12,表示什么呢?”基于這些問題,學生展開科學規(guī)劃,將一個圓先劃分為12部分,再每個部分劃分出5個小格,時針、分針、秒針逐漸變細、變長等。在合作互動、動手探究中,學生遇到新問題并不斷解決,鞏固了“時、分、秒”的新知識,展開對“1小時=60分鐘,1分鐘=60秒,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多遠,秒針走一圈,分針走多遠”的數據分析,發(fā)展了學生的數據分析素養(yǎng)。
綜合實踐活動參與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顒尤蝿盏姆治?、活動方案的設計與數學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學生思考、創(chuàng)新探索與合作探究。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可以鼓勵學生回歸生活,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展開互動分享與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數學運算素養(yǎng)。設計綜合性的實踐應用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直觀想象、畫圖推理、數據分析與數學運算,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如學習“多邊形的面積”時,可以組織學生來到校園中,展開主題為“校園綠化面積”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參與實踐活動。制訂活動計劃、畫出示意圖、測量數據并標示、統(tǒng)計數據并求和,得出校園綠化總面積。學生觀察、測量并記錄,發(fā)現(xiàn)有長方形、組合圖形、圓形、多邊形等不同的綠化圖形。合作探究模式下,學生觀察后根據圖形畫出示意圖,運用皮尺測量每條邊的長度,做好記錄,并根據圖形面積計算方法,得出結果,再統(tǒng)計求和,得出總的綠化面積。通過組織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實踐應用,發(fā)展學生的數學運算素養(yǎng)。
邏輯推理過程,即為從一些事實與命題出發(fā),根據特定的邏輯規(guī)則,按照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類比推理方法,或者按照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形式,得出數學結論,形成數學思維模式的分析過程。可以設計一些學生自主參與的角色扮演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辨析生活趣題,展開邏輯推理和分析,有效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推理素養(yǎng),讓學生形成合符邏輯、條理的思維品質。
如針對“相遇問題”和“追擊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角色模擬實踐,在課堂上展開“你追我趕”的游戲,學生分別扮演追、被追的角色,并以不同的速度展開想象分析,設定真實的追趕、相遇情境,再抽象出數學問題?;谏钪谐0l(fā)生的相遇和追擊問題,有的小組提出“可能有追擊不到的情況嗎”這一問題。問題提出后,學生展開辯論分析“是環(huán)形還是直行路段,追的人還是被追的人速度快”等。為什么追不到?通過邏輯推理和辯論,發(fā)現(xiàn)環(huán)形路段上,即使速度慢,在走了幾個回合后,也可能追到;而在直行路段,速度慢的人在后面追,是追不到前面的人的。通過邏輯推理和分析,在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下,學生展開辯論活動,有效發(fā)展了邏輯推理素養(yǎng)。
小學教學應將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最終目標,融入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意識,奠定高效教學的基礎。巧妙設計和組織綜合實踐活動,將課堂還給學生,拓展學習范圍與形式,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過程,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與實踐,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通過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創(chuàng)造性實踐,設計不同類型的綜合實踐活動,并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應用分析、反思與總結,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