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浦區(qū)重固小學 王 星
2017年3月《少先隊改革方案》全面啟動,上海市少先隊工作學會以及各級學校積極響應政策要求,參與學習和貫徹落實改革方案?!陡母锓桨浮分兄赋鲆巴卣剐M夂蜕鐓^(qū)少先隊工作。積極依托區(qū)域化團建,在街道、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和當地各條戰(zhàn)線團組織帶領下,整合用好城鄉(xiāng)團內外各類陣地,組織開展社區(qū)、校外少先隊活動,鼓勵和推動各級少先隊組織積極開展有利于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各類校外實踐活動”。
開辟校外活動陣地是少先隊組織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如果僅僅是依靠校內的教育資源,是遠遠不能滿足現在隊員們的教育需求的,所以我們必須開發(fā)更多的校外教育基地,以滿足隊員們的教育實際。
近年來,我校也一直致力于整合區(qū)域內各類陣地,開發(fā)隊員校外實踐基地,注重校內知識理論與校外拓展教育相融合,更加注重隊員從做中學,提煉實踐所學技能,提高隊員思想認識及各種能力素養(yǎng)。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張:要培養(yǎng)少年兒童的能力,必須使他們從狹小的學校圈子和書本中走出來,解放他們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給他們更大的活動空間,讓他們在更廣闊的天地中自由翱翔。
為了挖掘更多的社區(qū)活動資源,我校動員了區(qū)域內社會各界的力量,力求通過開發(fā)更多的校外活動基地,拓展隊員活動的園地。這幾年,我們學校在鎮(zhèn)黨委、文明辦、社會事業(yè)科等部門領導的協調下,與鎮(zhèn)婦聯、團委、統(tǒng)戰(zhàn)部門、禁毒辦等形成了長期合作的協作關系,定期組織隊員們開展校外少先隊活動。在此過程中,主要由學校牽頭聯絡,把校外實踐基地、校外機構負責人、校內輔導員和家委會代表集中起來,定期共同商討、開發(fā)和落實少先隊活動,明確各自職責,分工合作,聯合執(zhí)行。如我校在福泉山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獲得了許多有關福泉山古文化的文獻資料,還聘請福泉山遺址資深講解員擔任校外輔導員,和我們一起研討和開發(fā)課程內容。另外,我們還組建了“泉之印”紅領巾小導游社,定期開展培訓和實地講解等實踐活動。
目前,我校已有很多個以少先隊發(fā)展為主的校外基地,比如福泉山古文化遺址、章埝古村落、重固敬老院、申通快遞和意邦建材家居等。福泉山古文化遺址是開發(fā)時間較早,相對比較成熟的一個校外基地。在建立之初,我們也曾遇到了很多困難,不知如何去定位,后來都是依靠聯系政府部門、福泉山旅游發(fā)展公司、家長等社會資源才一一克服。為逐步完善校外活動基地,針對不同的陣地我們進行了不同的分類。如利用福泉山古文化遺址陣地,開展紅領巾緬懷先烈、熱愛家鄉(xiāng)等思想教育活動;借助重固圖書館、體育公園等陣地,組織進行紅領巾文化交流活動;結合章埝古村落、意邦建材家居等陣地,感受家鄉(xiāng)日新月異的變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利用圖書館、敬老院、體育公園等場所,建立紅領巾志愿服務陣地,實現校外資源的分類整合。
除了校內少先隊輔導員,我們還組建了校外少先隊輔導員隊伍,逐步形成合作統(tǒng)一、分工合作、互補共進的校內外少先隊輔導員隊伍體系。我們專門聘請“校外輔導員”,帶領隊員們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協同學校組織各類少先隊活動,通過校內外聯動,進一步培養(yǎng)隊員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能力,為隊員們進行活動提供堅實的后盾。
我們一般采用自主報名和社會各類組織推薦的方式進行,學校再根據各方面條件綜合考慮,擇優(yōu)入取,選定“校外輔導員”。我們還積極發(fā)揮“美麗福泉山人”、公安、消防、醫(yī)療、衛(wèi)生監(jiān)督、心理健康等專業(yè)人士的作用,邀請他們擔任“校外輔導員”。對于“校外輔導員”,我們會專門給他們授予聘書,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和榮譽感?,F在我校有以家長為代表的家長“校外輔導員”隊伍;有以社區(qū)志愿者為主的“校外輔導員”隊伍;有以經驗型專業(yè)人士為主的“校外輔導員”隊伍。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在不斷完善校外少先隊輔導員工作隊伍,探索建立“校外輔導員”聘任制度、培訓制度和激勵機制等。通過培訓,提升他們的少先隊業(yè)務和專業(yè)知識技能;通過激勵,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樹立典型。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的“校外輔導員”隊伍已經越來越壯大,已經形成了一支專業(yè)能力強、責任心重的校外志愿者隊伍。
“校外輔導員”職業(yè)不同,專長不同,有利于隊員們汲取多方面的知識,拓寬隊員們的視野,能使校外少先隊活動更精彩,更有意義。各個隊伍,通力合作,為隊員們廣泛開展少先隊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和活動保障。
先進的課程體系是隊員成長的重要因素,我校依托校園周邊資源,開展富有特色的校外少先隊活動。我們積極整合和創(chuàng)新,在原有的基礎上大膽突破,進一步優(yōu)化課程內容和結構,努力建立有利于隊員全面發(fā)展的課程體系,逐漸形成了重固小學的品牌活動特色和亮點。
我們根據原先制訂的活動課程方案實施活動,若有微小的調整,提前通知參與活動的隊員們或者輔導員們,讓其做好相應的準備。在實施過程中,讓隊員在實踐中感受,在實踐中體驗,強調在體驗中獲取知識。在活動實施之后,我們進行反思和再修改,不斷充實和完善活動課程,使之順應時代之潮流,使之符合隊員們的身心特點。慢慢地,我們形成了分年級的序列化活動,目標不斷螺旋上升,以此培養(yǎng)隊員的各項素養(yǎng)與能力。
為了讓開展的活動更有成效,我們及時做好活動后的評價反饋和激勵,定期開展“優(yōu)秀隊員”“優(yōu)秀志愿者”“優(yōu)秀家長”和“優(yōu)秀基地”等的評選。面向校內隊員,短課程活動采取及時評價;長課程活動采取多元評價方式,請老師、家長、隊員本人和合作單位一起參與,形成較完整的評價體系。如《重固小學“泉之印”少年兒童成長檔案》,使隊員積極有效地參加各項活動體驗,做到家、校和社區(qū)的互動,使隊員、家庭、社區(qū)和學校獲得共贏。
這些年來,我校一直致力于少先隊活動課程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為學校的少先隊工作助力,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和影響力。
校外少先隊活動,主要是以團隊(小隊)活動為主,在活動的過程中講究團隊協作,無形中增強了隊員們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在每一項活動中,引導隊員們進行探究、調查、訪問、考察、動手做等活動方式,在此過程中,隊員們的探究能力、調查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有了明顯提升;通過全面化的活動組織,隊員們的參與熱情有了顯著的提升,并從最初的淡漠轉向了主動;通過一系列校外活動的開展,身處于各個校外活動基地中,加強了隊員們對家鄉(xiāng)重固的認識了解與熱愛。
2006年,我校開展了“走進福泉山古文化”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該活動被評為青浦區(qū)首屆少先隊品牌活動。2009年,學校開始了上海市少先隊教育科研課題《“走進福泉山”——少先隊活動課程化建設的實踐研究》的研究,后改成了“我愛福泉山”,更加凸顯了對隊員們的教育目的和意義。2013年9月,學校設計開展了《傳承福泉山古文化,圖畫紅領巾新夢想》研究課題,被立項為上海市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優(yōu)秀項目。在不斷的傳承與發(fā)展中,我們一直努力為學校的育人目標尋找著歷史的根基。這些豐富的實踐活動,改變了隊員們以往單一、呆板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環(huán)境,使他們獲得了廣泛的學習經歷,提升了綜合素養(yǎng)。
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我們將繼續(xù)貫徹落實《少先隊改革方案》,追求優(yōu)質特色發(fā)展,依托校外的人力、物力等教育資源廣泛開展校外少先隊活動,使我校少先隊工作更上一層樓。我們也將致力于更好地為少先隊員們服務,做好他們的領路人,為星星火炬的事業(yè)盡一份力,引領少先隊員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就少年夢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