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榮
楊絳先生的《老王》一文被同時收錄到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和原人教版八年級上兩種不同學(xué)段的教材中,引起了同一文本在不同學(xué)段應(yīng)該怎么教的學(xué)術(shù)討論,更有《十位名師教〈老王〉》的專著出版,影響一時無兩。仔細(xì)對照兩種教材中的《老王》,發(fā)現(xiàn)在“愿意給我們家”后,蘇教版用“代送”一詞,原人教版用“帶送”一詞。
究竟是“代送”還是“帶送”呢?根據(jù)教材中的注釋可知,蘇教版的《老王》選自《楊絳散文選》(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版),原人教版的《老王》選自《楊絳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版)。同一出版社在同一年出版同一題材的兩種書,可能性不大。經(jīng)查,浙江文藝出版社在1994年出版的是《楊絳散文》,《楊絳散文選》應(yīng)是《中國文庫·文學(xué)類》系列中的一本,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在2009年出版。由此可知,蘇教版對《老王》一文的出處注釋有誤。同時還發(fā)現(xiàn),這兩本散文選中的《老王》均用“帶送”一詞。此外,又盡可能多地搜集收錄有《老王》的楊絳其他散文集,發(fā)現(xiàn)在花城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雜憶與雜寫》、“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4年出版的《雜憶與雜寫》、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楊絳作品集(2)》、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楊絳散文選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楊絳文集(2)》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5年出版的《楊絳著譯·雜憶與雜寫(一九三三~—一九九一)》中,《老王》一文此處用詞都是“帶送”:基本可以斷定,“代送”一詞只被用在蘇教版的《老王》中,應(yīng)該是編輯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處訛誤。那么,“帶送”一詞是否可以在《老王》中被寫成“代送”呢?不妨看一下蘇教版《老王》一文給出的語境:
“有一年夏天,老王給我們樓下人家送冰,愿意給我們家代送,車費減半。我們當(dāng)然不要他減半收費。每天清晨,老王抱著冰上三樓,代我們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價相等。胡同口蹬三輪的我們大多熟識,老王是其中最老實的?!?/p>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并沒有“代送”和“帶送”這兩個詞的條目,要辨析它們意義的不同之處,需要去比較“代”和“帶”這兩個語素的含義。
“代”是代替之義,代替指以甲換乙,起乙的作用。那么,將“代送”理解為老王代替他的“前任”為楊絳家送冰,就一個孤立的詞的意義而言,是說得通的。但從語言學(xué)意義上說,“有一年夏天,老王給我們樓下人家送冰,愿意給我們家代送,車費減半”這句話本身形成了一個小語境,老王“愿意給我們家代送”基于他“給我們樓下人家送冰”這個前提,前后語意是自洽的。如果“代送”意指代替“前任”送冰,這句話的小語境中應(yīng)該交代“前任”送冰的相關(guān)信息,否則“代替”之意就無從說起。不妨來看一下《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與“代送”結(jié)構(gòu)相同的其他詞目的例句:
①【代筆】他不便親自寫信,只好由我~。
②【代駕】酒后找人~。
③【代勞】我明天不能去,這件事就請你~了。
④【代培】這所大學(xué)先后為企業(yè)~了二百多名學(xué)員。
⑤【代行】暫由教務(wù)主任~校長職務(wù)。
在①③④句中被代者都有明確的交代;②句中的被代者雖然省略了,但句中卻可以自明,指喝了酒的駕駛者;⑤句中被代者在“校長職務(wù)”一詞中顯露出來。由此可知,“代+單字動詞”結(jié)構(gòu)的詞語運用在句中,語境中代者和被代者的信息應(yīng)該一目了然。而在《老王》的這一語段中,雖然后文有“前任”的信息,但其用意是將老王和“前任”所送的冰作比較,已屬于另一小語境,與“愿意給我們家代送”沒有緊密的關(guān)系。如此說來,此處的“代送”即使能夠成立,也并不指“代前任為楊絳家送冰”。那么,被代者又可能是誰?
可以發(fā)現(xiàn),原句中的“給我們家代送”和例句④中“為企業(yè)代培了二百多名學(xué)員”結(jié)構(gòu)相同:例句④中的被代者是“企業(yè)”,據(jù)此可推論原句中的被代者是“我們家”。這時,就要思考楊絳家是否需要老王代他們送冰。
來看該語段中的另一句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價相等?!弊屑?xì)揣摩,這句話其實隱含著不少可能會被忽略的信息:楊絳向老王或他前任這類人購買生活用冰,冰價是老王之類的送冰人給出的,他們既通過賣冰來賺取批發(fā)價和零售價之間的差價,同時也賺取運送的費用。這些賣冰者沒有固定的經(jīng)營銷售場所,作者向這些人購冰時伴生不可選擇的“一無”“一有”兩個條件:無需自己運冰回家,有送冰到家的車費。既然沒有自己運冰回家的可能,“代送”冰也就無從談起。
由此,經(jīng)過語法結(jié)構(gòu)和文本信息的分析,可以確定無論是代“前任”還是代“我們家”送冰,都是不成立的。同時,就上面所給文段的整體語境而言,它要表現(xiàn)老王的“老實”,但是“車費減半”的“代送”,總蘊含著為了取得“代”的資格,而用“車費減半”的方式“惡意”排擠掉同行的意味,反而傷害了老王的形象塑造。
那么“帶送”是什么意思呢?它是否有利于塑造“老實”的老王形象?
“帶送”是吳語比較常用的一個詞,“帶”是捎帶著做某事的意思,“帶送”意為捎帶送。在無錫方言(無錫屬于吳語區(qū),楊絳是無錫人)里,“帶”與“代”的發(fā)音區(qū)別很大,前者韻母似“啊”,后者韻母似“唉”,“帶送”和“代送”不可能被錯混;同時吳語不講“捎帶”,而講“順帶便”,“順帶便”是“順帶”和“帶便”的合詞,“帶送”其實是吳語里“順帶便送”的縮語。
楊絳與老王本就熟識,而且一家人都盡可能地給予老王菲薄的幫助。從“我們當(dāng)然不要他減半收費”可看出,老王提出“帶送”,即使車費保持原樣,楊絳也會同意,因為如此老王就能一趟活賺兩趟車費。而他向楊絳提出“車費減半”的原由,就在“帶送”兩字上。在下文同樣表現(xiàn)老王“老實”的文字中,曾寫到楊絳煩老王送錢鍾書上醫(yī)院,到了醫(yī)院后,老王堅決不肯拿錢。受雇送人都不肯拿錢,更何況只是“帶送”東西呢?由此,老王給楊絳家送冰,不僅不會原價收車費,就是車費減半也會讓他覺得占了楊絳家的便宜。這也就能理解在楊絳堅持全價付車費后,老王為什么會把送的冰擴(kuò)大了一倍,卻沒有提高冰價的原因了。
綜上所述,《老王》一文中的“帶送”不能寫為“代送”。蘇教版教材將“帶送”錯為“代送”,要么是編輯錄入時由輸入法造成的訛誤,要么是編輯有意改動的。就前種做法而言,編輯們要不斷提高校對的基本功;就后種做法而言,編輯們不僅要不斷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也要尊重原作者、保存作品原意。教材編纂無小事,蘇教版教材僅在《老王》一文中就出現(xiàn)選文出處和文段用詞兩處大錯,教訓(xùn)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