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彬林
摘要:家風的建設(shè)和傳承,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一個家庭的現(xiàn)狀和未來、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今天談家風,沒有世易時移的陌生感,因為家風仍是當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脈,是社會生活的豐富內(nèi)化,是精神文明建設(shè)的有力抓手。本文就此談一點個人的看法。
關(guān)鍵詞:家風 家訓 規(guī)矩
什么是家風家訓?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作風建設(shè)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在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同時,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領(lǐng)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shè)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
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是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道德規(guī)范、傳統(tǒng)習慣、為人之道,以及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我們的民族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著許多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是建設(shè)當代社會和諧的基礎(chǔ)。
任何一個人都在一個具體的家庭里成長,一個人的人格形成與他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一個家庭要有個良好的風氣和規(guī)矩,如果是長幼無序,任意隨便,既不守國法,又不重道德,甚至人際關(guān)系很緊張。那么也就談不上家庭關(guān)系的和諧與正常維持。
家風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人們說的“家門不幸出孽子”,必然成為家庭和社會的破壞因素。一個人在家庭中尊老愛幼,謙虛謹慎,克勤克儉,嚴格自律,他們在單位里、社會上也必然能夠表現(xiàn)良好。反之,一個人在家庭中我行我素,沒規(guī)沒矩,無法無天,無情無義,損人利己,既不懂應有的道德,也不把國家的法律放在眼里,這種人必然危害社會。
近年來,一些公民在國內(nèi)和出境旅游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如不講衛(wèi)生、不懂禮儀、不守秩序、不遵法規(guī)、不愛護環(huán)境和公共設(shè)施、喧嘩吵鬧等,損害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內(nèi)外輿論的關(guān)注和批評,群眾反應十分強烈。可是時至今日,作為一個高度發(fā)展的國家,作為一個高度注重文明禮儀的社會,卻在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上出了問題。其原因是在家庭的教育方面,沒有一個良好的家風。同時,我們的學校,也缺乏文明教育的課程。
從先秦到明清,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家訓,真可謂是汗牛充棟,有些堪為經(jīng)典,成為國人家喻戶曉的讀物。當然,流傳至今的家訓都屬于名人家訓,均為歷代的優(yōu)秀之作,在家庭教育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從中國家訓的歷史血脈上看,其核心是圍繞著治家教子、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來展開,這些家訓都是前人不斷總結(jié)這方面的經(jīng)驗,形成文字,傳給后世的。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jīng)歷、人生體驗和學術(shù)思想等方面內(nèi)容,不僅他們的子孫從中受益,就是今人讀起來也大有可借鑒之處。
比如,朱熹的《朱子家訓》。
《朱子家訓》全文三百余字,精辟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被尊為千古“治家之經(jīng)”。文句工整對仗,言辭清晰流暢,具有極強的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流傳較廣,影響遠大。“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靜坐當思己過 閑談莫論人非”
再比如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家書》所涉及的內(nèi)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在他的家書中,后人給他總結(jié),主要體現(xiàn):勤、孝、儉、仁、恒、謙等幾個字。盡管曾氏留傳下來的著作不多,但僅就一部家書中可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曾國藩作為清代著名的理學家、文學家,對書信格式極為講究,顯示了他恭肅、嚴謹?shù)淖黠L。
這些家風家訓,共同的特點是都在傳播做人原則和道德風范,形成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家教理論著作,奠定了中華民族道德倫理的思想基礎(chǔ)。
從以上說到的當前存在的不文明現(xiàn)象,可以看出家訓的重要性。我們應當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tǒng)家訓中的優(yōu)秀成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古為今用”,并能夠與時俱進地加以創(chuàng)新,從而讓中國家訓文化走進新境界,是我們今天應該要努力踐行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內(nèi)容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成三個層面,“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屬于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核心價值觀是對整個社會而言,而家風家訓是對每個家庭而言,良好的家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寫照。
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chǔ)。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家風雖然不能涵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部,但它是人們的價值觀形成和精神成長的重要起點,是我們國家和社會能夠形成核心價值觀依托的文化土壤,對引導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說,是最基礎(chǔ)的東西。
傳統(tǒng)的家訓核心內(nèi)容,包括“忠、信、孝、悌、禮、義、廉、恥”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倡導”,尤其是公民個人層面“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內(nèi)容是一脈相承的。
一個好的家風,他激勵著家庭成員的進步。從家庭的角度講,家庭教育就是一種家風熏陶,只有家庭具有良好的家風,才能給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促使子女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這里我說幾個故事:
1、在江浙一帶,有個錢姓人家,是一個頗有聲望的名門旺族。自吳越王錢镠(852年—962年)以來家族就有族譜。自錢王始,錢氏精英不斷涌現(xiàn),近代以來更是子孫鼎盛。曾有人這樣來形容錢家的人才:“有得過諾獎的、外交家、科學家、國學大師、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和兩院的院士”。當代錢氏家族,僅科學院院士國內(nèi)外就有l(wèi)00多人。像當代的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是中國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zhèn)涞摹叭X”,以及我們所熟知的還有錢穆、錢鐘書、錢玄同、錢永健等人都是錢家的后代。為什么錢氏家族的興旺不衰,這與錢家的家規(guī)《錢氏家訓》有密切關(guān)系。
2、葉劍英是新中國開國元勛之一,長期擔任黨政軍重要領(lǐng)導職務。對于家風,葉劍英一直抓得很緊,經(jīng)常對子女們講要“挺著腰桿走路,夾著尾巴做人”的家訓,要求子女銘記。葉劍英女兒讀大學期間,每當星期日,要從學校乘坐公交車回家,途中要換三次車,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回到北京西郊的家里。她往往星期日早上從學校出來,回到家里只能吃頓午飯就要趕回學校。有一天,葉劍英女兒冒著酷暑從學?;丶遥趺匆矓D不上公交車,好不容易擠上車,在路上折騰了三個小時才到家,心里憋了一肚子火?;丶揖桶l(fā)牢騷,抱怨葉帥不派車接自己,葉帥一聽,厲聲批評說:“你以為這個車是給你們配備的嗎?因為我是替黨和國家工作,才給我用的車。一般老百姓可以坐公交車,你怎么不能坐?”葉帥的嚴厲批評,使女兒受到深刻教育。從此,她再也沒有在這些問題上發(fā)過牢騷,自覺嚴格要求自己。
要搞好家風建設(shè),首先是家長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俗語講:“正人先正己”。通過自己的言行,為家庭成員做出表率,才有感召力,才能夠引領(lǐng)家庭成員樹立新風尚,使整個家庭與子女都受益。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家庭中。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shè),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jié)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當今社會,在有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的建設(shè),致使自己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也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sh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