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歷史地凝結成的生存方式,是特定人群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普遍自覺的觀念和行為方式系統(tǒng)。學校文化是學校這一特定組織的成員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普遍自覺的觀念和行為方式系統(tǒng)。學校文化是學校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它是整個學校文化系統(tǒng)的一部分,也是促進學校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塑造學校文化可以有不同的切入點,筆者認為,“責任”就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責任是行為主體對在特定社會關系中特定任務的自由確認和自覺服從。以責任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即學校責任文化,是學校文化的具體形態(tài)之一,它是學校師生員工人人都講責任的文化,即學校全體成員共同信奉責任理念和自覺履行責任行為的文化。下面是筆者對塑造學校責任文化的一些思考。
塑造學校責任文化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內容涉及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其基本內容及要求是:
學校文化由學校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組成。學校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精神文化是物質文化生長的土壤,制度文化反映著精神文化的內核,精神文化為行為文化提供精神動力。可見,學校精神文化對學校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學校文化的靈魂,是學校文化發(fā)展的精神動力,它決定著學校文化的發(fā)展方向。塑造學校責任文化,就要塑造以責任為核心的學校精神文化。主要應做到三點:第一,堅持以責立人的核心價值觀。第二,落實以責任為核心的辦學理念。第三,形成以責任為核心的學校風氣。
物質文化是以實物形態(tài)存在的文化因素,是學校文化的外殼,是學校文化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包括學校的地理環(huán)境、規(guī)劃與布局、學校建筑形象、學校人文景觀等。本文所說的物質文化,主要是指校園物質環(huán)境文化。塑造以責任為核心的學校物質文化,就應該在學校物質文化建設中體現(xiàn)“責任”理念,力求做到物質文化與學校類型相吻合,與學校理念相一致,與學校實際相適應,與學校管理相協(xié)調,還應盡量做到與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相聯(lián)系。如此,才能把學校塑造成一個能讓學生健康、快樂、幸福成長的樂園,使學校成為學生最向往的地方。
制度文化是指滲透于學校各種組織機構與規(guī)章制度中的價值觀念與行為,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機制,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tǒng)。塑造以責任為核心的學校制度文化,就要敢于求實創(chuàng)新,做到制度文化特色性強;重視師生參與,做到制度文化民主性強;追求公平公正,做到制度文化合理性強;注重人本管理,做到制度文化人文性強;著眼貫徹落實,做到制度文化執(zhí)行力強。
行為文化主要指的是師生員工的行為準則、交往方式、行為規(guī)范、典禮儀式、文化傳播、內部與外部的公共關系、師生員工的社會實踐以及校內外其他各種活動等。塑造以責任為核心的學校行為文化,就要抓住塑造行為文化的主心骨——學校的辦學理念,把握塑造行為文化的目標——貫徹實施素質教育,立足塑造行為文化的基礎——學?,F(xiàn)有的行為文化,保證行為文化的順利實施——充分發(fā)揮學校制度文化的作用,還要構建立體化的行為文化體系——行為主體、行為內容與行為方式的統(tǒng)一。這樣的行為文化,才是有效的行為文化,也才是有鮮明特色的學校文化。
塑造學校責任文化,不論是對社會進步還是對學校的發(fā)展以及對學校師生員工的成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對社會進步的作用。塑造學校責任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具有高度責任感的公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藍圖呼喚青少年的公民責任感,國際化進程的步伐呼喚青少年的公民責任感,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呼喚青少年的公民責任感,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進程也在呼喚青少年的公民責任感??梢?,塑造學校責任文化,對于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無疑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對學校發(fā)展的作用。塑造學校責任文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促進學校的發(fā)展。學校責任文化具有凝聚人心的功能,能夠增強學校師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具有品牌功能,能夠形成學校特色,使學校成為當?shù)啬酥量h、市、省、國家級的品牌學校;還具有動力功能,使學校生機勃勃,具有強勁的發(fā)展活力和發(fā)展動力;能增強學校的競爭力,保證學校的持續(xù)、健康、快速發(fā)展。
第三,對學校師生員工的作用。塑造學校責任文化的直接目的就是引導、規(guī)范師生員工的思想和行為,促進師生員工的健康成長。以責任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具有較強的引導作用,能夠引導學校管理人員、教學人員、后勤人員以強烈的責任感、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工作,主動、自覺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能夠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提高責任能力,落實責任行為;也具有較強的規(guī)范作用,對師生員工的行為進行必要的約束和控制,使其自覺糾正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還具有較強的激勵作用,激勵師生員工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投入到管理、教育、教學、服務、學習之中去。
第一,方向性原則。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正確的方向,學校文化建設也不例外。塑造學校責任文化,所應堅持的正確方向:一是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這是學校文化建設最根本的方向。堅持方向性原則,就要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牢牢把握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努力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教育改革的方向,這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本方向。堅持方向性原則,就要在學校文化建設中,自覺按教育改革的要求去做,使學校文化建設符合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符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三是學校的辦學方向,這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具體方向。塑造學校責任文化是我校的特色項目。我校的辦學方向就是緊緊圍繞這一特色項目展開的,我校的文化建設也就要沿著塑造學校責任文化這一方向來推進。
第二,整體性原則。學校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必須堅持整體性原則。一是堅持學校文化建設內容的整體性。在塑造學校責任文化時,要做到以精神文化為核心、以制度文化為保證、以物質文化為條件、以行為文化為支撐,全面地、系統(tǒng)地開展學校文化建設。二是堅持學校文化建設形式的整體性。學校文化建設必然具備各種各樣的形式,如果形式欠缺,學校文化建設的內容就得不到落實。因此,我們必須要創(chuàng)造性地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學?;顒?,豐富文化建設的形式。三是堅持學校文化建設平臺的整體性。學校、家庭、社會,都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平臺。在塑造學校責任文化時,要注意強化學校、家庭、社會這三方的責任。既要充分發(fā)揮學校這一核心平臺的作用,也要重視發(fā)揮家庭乃至社會平臺的作用。四是堅持學校文化建設主體的整體性。學校文化建設是由人來完成的,這些從事文化建設的人,就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它包括學校管理者(校長、中層領導、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班主任等),任課教師、員工、學生、家長等。只有充分發(fā)揮各種建設主體的作用,強化各種主體的責任,才能形成強大的合力,促進學校責任文化建設。
第三,繼承性原則。塑造學校責任文化,需要堅持繼承性原則。這種繼承主要是:其一,繼承本校的歷史文化。學校文化建設具有繼承性。要充分認識和挖掘本校歷史文化中有價值的東西,總結本校的文化精神、文化特色、以此為基礎進行學校文化建設。例如,我校有長期重視學生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傳統(tǒng),在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基礎上,要開展責任感養(yǎng)成教育??偨Y責任感養(yǎng)成教育的經驗,我校又提出了塑造學校責任文化的要求,這就較好地體現(xiàn)了文化建設的繼承性原則。其二,借鑒其他學校的文化。學校文化建設不能自我封閉,不能自我滿足,不能孤芳自賞,應該積極學習和借鑒其他學校文化建設的成功經驗,為本校文化建設補充新鮮“血液”,使本校的文化建設充滿生機與活力。
第四,創(chuàng)新性原則。學校文化建設貴在創(chuàng)新。因為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進步,就沒有發(fā)展。塑造學校責任文化,就要堅持創(chuàng)新性原則,就要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創(chuàng)新的精神,創(chuàng)新的勇氣,創(chuàng)新的決心,創(chuàng)新的魄力,以及創(chuàng)新的能力,要敢于創(chuàng)生有自己鮮明特點的學校文化。
第五,人本性原則。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學校文化建設也要堅持以人為本,當前,我國致力于建設和諧中國、和諧世界,作為學校,則要建設和諧校園以及和諧的學校文化。和諧的學校文化從何而來?那就是從堅持人本性原則中來。塑造學校責任文化,就要充分考慮師生員工的情感、利益、愿望和需要,就要充分彰顯學校文化對師生員工的尊重、關心、關懷和激勵,促使師生員工自覺履行自己的責任,自覺為學校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第六,規(guī)范性原則。一個人要健康成長,必須接受各種規(guī)范的約束;一個組織要健康發(fā)展,也必須接受各種規(guī)范的約束。塑造學校責任文化,就必須堅持規(guī)范性原則,通過學校規(guī)范的、健全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使學校文化建設能沿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必須促使學校文化的主體自覺接受必要的約束,使個體行為符合學校集體的行為準則。
總之,塑造學校責任文化,包括塑造以責任為核心的學校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等。塑造學校責任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我們必須遵循方向性原則、整體性原則、繼承性原則、創(chuàng)新性原則、人本性原則和規(guī)范性原則等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