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中興小學 王 靜
在小學學習階段,信息技術是一門內容發(fā)展更新最迅速的課程。同時,這門課程的主要特點便是注重對學生將課堂理論知識與技能實踐操作相結合的能力的培養(yǎng)。眾所周知,現(xiàn)代社會信息技術已經向全面化方向發(fā)展,教師如果想要在短暫的課時中教完所有的知識是不太實際的。那么,教師應該在這門課中重點教給學生哪些知識呢?筆者認為,現(xiàn)今的教師們必須認識到,信息技術知識是無限的,而培養(yǎng)學生主動去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去獨立探索問題以及如何有效獲取新的知識。那么,教師具體該采取何種措施成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信息技術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可行性建議。
筆者認為,教師如果想要有效的傳授知識。首先,要想辦法引導學生進入適合學習的情緒、智力興奮高昂的狀態(tài)。如果教師只是一味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引起學生冷漠抵觸的態(tài)度。同時,這種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知識也會使學生產生疲憊與無力。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在信息技術課上并不是完全沒有興趣,只是他們大多數更樂于上上網、打打游戲、聊聊天。而對于一些信息技術課上的實踐內容、基本知識卻興趣闌珊。因此,筆者嘗試在課前精心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們學習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興趣。比如在教授學生學習如何使用電子郵箱時,筆者創(chuàng)造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在課堂的開始階段,筆者給同學們播放了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的主題曲,然后帶領學生們一起唱起來。眾所周知,《爸爸去哪兒》是一個很受學生們歡迎與追捧的節(jié)目,其主題曲也耳熟能詳、朗朗上口。通過一起唱歌,筆者成功活躍了課堂氛圍、調動起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接下來,筆者會告訴學生們,這首歌是筆者的朋友通過電子郵箱發(fā)送給筆者的。再讓學生們猜一猜如何使用電子郵箱發(fā)送,學生們就會對電子郵箱的使用產生好奇心與探索欲望。在接下來的課堂中,筆者會通過實踐展示的方式教授學生們如何使用電子郵箱發(fā)送郵件。這種方式的教學,既引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方便了課堂知識的展開。
首先,筆者先解釋一下學習動機這個詞在心理學上的意思。學習動機的來源分為內在和外在,前者指的是學生們對于學習信息技術本身的興趣所產生的動機,而后者指的是學生由于外部因素激勵所引發(fā)的動機。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為學生靈活設置任務。比如設置知識競答、比賽獎勵等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嘗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們在此過程中不斷學會主動去探索新知識,并且培養(yǎng)出自主搜集知識碎片、整合實踐的能力,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充滿求知欲的目的。筆者認為,課堂小任務的布置,要考慮到學生們學習能力及知識儲備上的分層情況。并且,每一項任務的難度都要合理控制,既要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完成,而且要確保各個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都不那么容易、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只有這樣,學生在達成一項任務后,才會真正獲得發(fā)自內心的滿足感與成就感。從而,學生們的求知欲會得到更好的激發(fā),他們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與勇敢挑戰(zhàn)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很好的提升。
筆者認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正確學習方法的指導。同時,在幫助學生改善學習方法時,要積極引導學習進行感官學習,聽說看做缺一不可。比如上文提到的如何發(fā)送電子郵件的例子,筆者先是安排學生們看課本上關于電子郵件的概述,接著讓學生們思考討論電子郵件有哪些特點,最后帶領學生們一起動手實踐。學生在教師安排的任務中,能充分調動各種感官進行探索。通過聽說看做相結合的訓練,學生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同時,學生們也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法與潛能,從而達到增強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教師在日常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之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全面、積極性的評價。筆者認為,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給予正面的評價與適時的引導,并倡導學生進行自我學生生活上的總結與反思。使學生重視自己的學習過程與學習細節(jié)以后能更好、更積極地加入到學習生活中來。比如在教學如何使用電子郵箱時,筆者提出了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與探索解答。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促使學生必須對自我有一個良好的評價與反思。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也能提升自我信息技術素養(yǎng),進而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充滿探索欲與學習熱情。眾所周知,信息技術是一門內容發(fā)展十分迅速的學科。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至關重要,同時自主學習能力也是學生學習一切知識與技能不可或缺的要求。在信息技術的實踐課堂上,教師要主動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與創(chuàng)造的機會。這樣,學生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學習潛能,為自己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眾多周知,信息技術是一門對實踐能力要求極高的課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不能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筆者認為,使用布置任務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十分重要。此種方式,不僅教學效果好,而且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大有裨益。比如,在對學生們進行基本操作的強化時,筆者不提倡大量重復的練習。過度的重復,容易引發(fā)學生的抗拒心理,使學生充滿乏味感,這樣訓練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地改變教學模式,安排課程時要確保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并且,教師在課堂開展之前,要確定好本節(jié)課的任務與目標。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練習的軟件與練習的時間,根據各人的學習進度,學生可以自主決定自己是否提前結束練習或是轉向自己喜歡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