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俊元
摘 要:生活中的許多現(xiàn)象都能夠通過物理知識去加以解釋,因此,物理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素材,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生活經(jīng)驗,合理安排物理課堂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方法,將抽象的物理學知識轉(zhuǎn)化為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內(nèi)容。本文以“摩擦力”的教學為例,對初中物理教學的生活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夠為廣大物理教師利用生活素材開展教學活動提供有效的幫助。
關鍵詞:生活素材;初中物理;摩擦力;生活化;教學
初中階段是學生接觸、學習物理學科的基礎性階段,對于以后的物理學習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以后的物理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物理知識對于學生是陌生的,但是生活經(jīng)驗對于學生卻是熟悉的、具體的。因此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時,可以選取生活素材進行教學,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并且還能夠引導學生去觀察、尋找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探尋物理真知。
在初中物理知識的學習當中,“摩擦力”的學習是比較重要且具有一定難度的,將生活素材融入“摩擦力”的教學中,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有效的。
一、利用生活素材,引導學生進行新課的學習
在學習物理學科知識時,因為原理、概念較多,學生認為物理知識枯燥并且難學,因此導致每次上物理課之前,大部分學生都比較消極。所以在開展物理教學之前,有效的導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還能夠促使學生對新知識產(chǎn)生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進行物理新課的教學之前,要積極利用生活素材,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促使物理新課的教學更加順利、高效。
例如,在進行“摩擦力”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時,在最開始,不要直接讓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先行設計一個小游戲,讓學生產(chǎn)生好奇心,進而有效地引導學生開始新課的學習。如教師可用兩本書的每一張都相互交叉疊在一起,并讓兩位學生嘗試將書本拉開。一開始學生都認為這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嘗試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并不容易,反而非常困難,學生會產(chǎn)生疑惑、好奇。在這時教師再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自行車在水平的道路上,在不踩腳踏板的情況下會慢慢停下來?為什么人在泥濘的道路上容易滑倒?為什么手拿濕潤的肥皂會滑落、干燥的則不容易滑落?從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開始引入新課的教學。
二、利用生活素材開展實踐教學,促使學生學以致用
開展學科教育不僅要豐富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qū)⒅R運用于實際生活當中,為學生的生活、學習及以后的工作能夠帶來幫助。只有學生真正地認識到物理知識的實用性,才能促使學生更加快速地完成學習的目標,并且是高質(zhì)量、高效率地完成。因此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動手的機會,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并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背景以及物理素材的來源,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運用“摩擦力”的機會。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入操場進行男女拉力比賽,讓學生拉住一個木箱進行接力比賽,因為男女雙方無論在體力還是力氣上都具有很大的差距。為了保證比賽的公平性,女生可以提出一個條件。女生在經(jīng)過討論后,決定在自己的場地上灑滿顆粒較大的黃豆,或是在男同學的場地上灑滿非常多的細沙,這樣一來,女生就有更大勝算了。
另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定的課外探究任務,比如,研究輪胎的防滑性能,根據(jù)輪胎的花紋以及材質(zhì)的不同,研究其在防滑方面會有什么不同。如果探究輪胎的任務比較困難,也可以讓學生探究鞋底的防滑性能,如皮鞋底、帆布鞋底,或者是新鞋與舊鞋之間的防滑性能對比以及斜體花紋的不同會對防滑的性能造成什么影響等。這些探究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中,提升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總之,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應當應用于生活,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物理教學的生活化,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不斷地發(fā)現(xiàn)并探索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從而在物理學習中享受生活,并在實際生活當深入地學習物理知識,進而有效提升物理教學的質(zhì)量以及效率。
參考文獻:
[1]歐陽小梅.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3):91-93.
[2]苗常青.從生活中尋找物理教學素材[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