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建股票交易所?要建資本市場?這對任何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言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尤其是1990年,“偉大的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剛剛解體,改革開放被嚴重質疑,姓資姓社爭論不絕于耳,那個被長期冠以資本主義特有標識的股票和股票交易所,居然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上海外灘的標志性建筑群中悄然啟動。
2018年金秋十月的一個下午,滬上桂花沁人,滿街飄香。在上海市郊的一座院落里,當年在一線籌建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并擔任首任總經理的尉文淵先生,和《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暢談了4個小時,講述了1990年籌建交易所的那段故事。
28年風云變幻,尉文淵雖早已離開交易所,但他的人還在資本市場,心還惦記著中國股市。
1989年年中,30多歲的尉文淵放棄了國家審計署處長的身份,從北京回到上海,這個消息被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時任行長龔浩成知曉后,他讓人捎信給尉文淵,“讓他到我辦公室來一趟?!鄙有诺倪@個人叫劉波,是尉文淵在上海財大的低一屆校友,后來與尉搭檔任上交所副總經理。
龔浩成與尉文淵的交集是在上海財經學院(現上海財經大學)。那時,尉文淵在財政金融系讀書,是學生骨干,深得時任上海財經學院副院長的龔浩成喜愛。畢業(yè)時,龔浩成曾力邀尉文淵留校,無奈尉文淵一心想出去闖蕩。也許是機緣所致,尉文淵重回上海,而龔浩成第一時間抓住了這位愛徒。
“老師召喚,豈敢怠慢”。尉文淵于是就職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行政管理處。什么是金融行政管理處?這也是尉文淵當時向龔浩成提出的問題。但龔浩成并未詳盡介紹,等進入這個處室工作,尉文淵才意識到其權力之大?,F在社會所熟知的銀監(jiān)會、保監(jiān)會、證監(jiān)會都是從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金融行政管理司分離出去的,當時的證券業(yè)務監(jiān)管工作也是由金融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的。或許正是因為這層原因,籌建上交所的具體執(zhí)行機構就是尉文淵所在的金融行政管理處。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鈕文新I攝
籌建上交所還有一個重要背景:浦東開發(fā)。時任上海市委書記兼市長的朱 基向鄧小平匯報:“小平同志,我們想建立上海證券交易所?!编囆∑疆敃r說:“好啊,你們干嘛?!?989年12月,朱 基召開上海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專門研究在當時背景下的金融改革問題,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要不要和如何建立上交所。正是那次會議上,朱 基拍板,確定籌建上海證券交易所,并由龔浩成和李祥瑞(交通銀行行長)、賀鎬圣(上海體改辦主任)組成“上交所籌建小組”。三人小組辦事機構設立在人行上海分行,而具體執(zhí)行機構則是金融行政管理處。
“那時金融行政管理處在業(yè)界是個硬邦邦的實權機構,而交易所是個啥?能不能建成?建成后能不能長久?前途未卜。”尉文淵對《中國經濟周刊》回憶說。然而上交所的設立已經迫在眉睫。1990年6月8日,朱 基宣布:上交所將在年內開業(yè)。因為香港貿發(fā)局主席鄧蓮如將在1990年12月率領一個大型貿易代表團訪問上海,朱 基希望代表團出席上交所開業(yè)典禮。
籌備時間只有半年,1990年6月下旬,尉文淵向人行上海分行的領導透露一個愿望,是不是可以讓我去籌建上交所?一拍即合,時年35歲的尉文淵挑起了這副前途未卜的擔子,1990年7月3日,他從人行上海分行金融行政管理處副處長搖身變?yōu)樯辖凰I備小組組長。
“我大學畢業(yè)論文寫的就是股份制,現在看真不像樣子,不過是馬克思《資本論》的大段摘抄而已,但從思想上看,我對股份制這種生產組織形式是肯定的。但知道股份制就能建好交易所?這可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蔽疚臏Y說,剛接手上交所籌建之時,交易所在尉文淵的腦子里只是電影《子夜》中的片段,它究竟該怎樣運行?怎樣管理?用怎樣的規(guī)則構建怎樣的機制?一切都是空白,但尉文淵心中有個基本準則:要建交易所,就要建一個高標準的交易所。
“不上手不知道,一開始了就睡不著覺了?!蔽疚臏Y描述自己剛接手這項工作時必須面對的千頭萬緒和無窮無盡的壓力。毛澤東形容新中國建設基礎時,用了“一窮二白”一詞,而新中國證券交易所建立實際也是如此,窮的是硬件,白的是軟件。
交易所的交易運行和管理機制到底什么樣?當時全中國恐怕也找不到一個懂的人。按尉文淵的說法,剛接手籌備工作后好多天不知道該干什么。在經歷過一段迷茫之后,他找到了一個突破口,建交易所無論如何首先要有一個物理場所——交易大廳。按尉文淵的說法,有了這個物理場所,我就會有各種場景的想象,各種設備的需求,就會使所有問題都變得更加具象。所以,上交所的籌建就從交易大廳的尋找開始了。
按照龔浩成的要求,這個交易大廳應當放在黃浦區(qū)。龔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要求,尉文淵心知肚明,這里不僅是上海金融聚集區(qū),而且有外灘這個標志性的時代印記。當然,在尉文淵的心中,交易大廳應當是個什么樣子,說不清。
但就是這個虛幻的形象和標準折磨著尉文淵,讓他跑遍上海這一區(qū)域所有可能帶有大廳的場地,包括賣火車票、賣船票、賣郵票的地方,他甚至考察過當時上海南外灘、55路公交車終點站對面商業(yè)儲運公司的倉庫,那個地方離十六鋪的糞碼頭不遠。“我們籌備小組就在附近辦公,一到夏天,上海愛刮東南風,辦公室空氣就很不好,必須關窗。” 尉文淵說。
也許又是機緣巧合。上海大廈一位副總經理聽說尉文淵正在滿外灘尋找大房子,便托人帶信。當時,上海大廈旗下的浦江飯店經營非常困難,希望能找到大客戶物盡其用。尉文淵刻不容緩地去看了,“真夠破爛的,又黃又舊,穹頂像塊破席子都快塌下來了?!?/p>
但是尉文淵仔細一看,墻是大理石和漢白玉構件,孔雀廳作為中堂精致典雅,圓形穹頂殘破中暗透氣派。原來,浦江飯店原名叫禮查飯店,1846年由英國商人禮查所建。上海開埠后,它是全國第一家現代化的、由西方商人經營的飯店,是全上海最早使用煤氣、最早安裝電燈、最早使用自來水的地方,羅素、愛因斯坦、卓別林、斯諾夫婦等一批國際名流都曾下榻于此。
“就是它了?!蔽疚臏Y一陣興奮,“沒見到的時候,你不知道自己的‘夢中情人長啥樣子,直到你見到了,才知道就是她?!?8年后對《中國經濟周刊》講起這段經歷,尉文淵仍是滿臉興奮,但當時他還是有點忐忑,因為浦江飯店不在黃浦區(qū),而在與黃浦區(qū)一河之隔的虹口區(qū),自己相中的“媳婦”,“婆婆”會認賬嗎?
尉文淵向龔浩成匯報時,先是把“媳婦”好一通贊美,同時又把找“媳婦”的難處強調了一溜夠,問題就是這個“媳婦”不在黃浦區(qū),龔浩成沉吟良久后說“也可以”,龔浩成這三個字一出口,尉文淵如釋重負。浦江飯店,尉文淵踏破鐵鞋要找的那個她,成為新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誕生之地。
接下來的工作則是該如何裝點她,讓一個破敗的飯店不僅變成自己的“夢中情人”,也變成千千萬萬中國證券投資者的“大眾情人”。
場地有了,交易體系如何構建?用怎樣的方式構建?其實,在尉文淵的腦子里已經有了計算機自動交易的設想,但如何完成?當時,從世界范圍看,只有美國的納斯達克使用了計算機,但它只限信息傳輸,真正的資金和股票之間的劃轉(交割結算)還不能由電腦系統(tǒng)自動完成,而尉文淵試圖超越納斯達克,建立一個電腦系統(tǒng),一并完成三項任務:行情信息傳輸、公司信息披露、交易雙方的交割清算。不到半年時間,要完成如此之大的創(chuàng)新談何容易。
尉文淵為什么力排眾議,堅持要做電腦交易系統(tǒng)?這得益于他在審計署教育處做處長的那段工作經歷,這讓他看到了科學技術的前沿。其實,了解那個時代的金融人恐怕都會對手工作業(yè)的效率有所了解。比如銀行每天下班之后都必須軋清當日發(fā)生的每筆交易,手工清點的錢款和手工記賬的數字必須分毫不差。為此,銀行每天不得不很早就停止營業(yè),而所有工作人員不得不為軋清賬款加班加點;網點結完報支行,支行結完報分行,分行結完報總行,一層一層軋賬苦不堪言,一到年終那更是成萬上億筆交易堆積如山,軋清需要很長時間。
如果證券交易所采用傳統(tǒng)人工申報、撮合、交易、記賬、交割等交易流程,那不僅交易效率低下、交易成本畸高,而且會嚴重限制市場容量。市場規(guī)模小的時候也許還湊合,一旦規(guī)模大了,加之中國證券市場又多為散戶投資者,那就不是出不出錯的問題,而是當日交易根本無法當日完成清算的問題。
“直到開業(yè)的前一天,我們還在做用戶界面?!被貞浿链耍疚臏Y感慨地仰起頭輕輕地皺了一下眉頭,仿佛當年的壓力又回到了現實。他說:“是我決定從500萬元籌辦經費中拿出100萬元做電腦交易系統(tǒng)?!?/p>
也許又是巧合,就在這個時候尉文淵偶遇上海財院信息系的朱快蕾老師,正是朱老師組織信息系的老師和同學,包括上海財院助教謝瑋和劉蘭娟夫婦,一起開發(fā)了上交所第一套計算機交易撮合系統(tǒng)。
做這種前無古人的事,如果失敗了怎么辦?“做不好,我負責?!被貞浿形疚臏Y朗聲大笑,“現在想想,我怎么負責?就我那點工資?”不過,記者從這席話中卻感悟到一群改革先行者的歷史擔當,“我非常感激當時市政府和人民銀行領導的支持,他們放手信任我們這樣的年輕人去干,最終也成就了上交所電腦撮合系統(tǒng)成功上線?!?/p>
“‘時間優(yōu)先,價格優(yōu)先的基本交易規(guī)則是明晰的,但人家做編程之前我需要向人家提供整個交易流程的設計規(guī)劃,我哪懂這些?”尉文淵舉了一個例子,負責編程的謝瑋問:股票代碼如何設置?編碼規(guī)則是什么?字段寬度是多少?尉文淵不懂,搞了半天才明白,原來是股票代碼需要幾位數?哪個數字打頭兒?具體如何編排?這有什么關系嗎?當然,這些具體問題都要有規(guī)則,如果開始不為未來留下足夠的發(fā)展空間,那交易所走不了幾步就需要回頭解決“歷史問題”。
尉文淵對《中國經濟周刊》回憶說,6開頭、6位數是受上海電話號碼升位的啟發(fā),這樣的股票代碼編制一直延續(xù)到現在?!爱斎?,還有標準化的證券買賣委托單、交割單也是我們借鑒當年的銀行儲蓄單據設計出來的。”改革早期,尉文淵他們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拼,一點一滴地湊,在極其短暫的時間里,硬是在一張白紙上描繪出他們自己都不曾想象過的圖畫。
面對開業(yè)日期倒計時的壓力,面對每天都會冒出來、必須而又極難解決的問題,籌備組那些沒日沒夜工作的先行者也會有自憐形孤之時。“那時,大家經常坐在地毯上開會直至深夜,感覺就像一葉小舟在海浪中無力地漂泊。”
1990年,中國還處在物資短缺的時期,很多東西都是定量供應。當時籌備上交所的時候,電話號就是一個極難解決的問題。按照當時的交易規(guī)則,分布于全國各地的證券交易營業(yè)部,都需要把投資者買入或賣出的交易信息通過電話報到上交所的交易席位上,然后券商出市代表再把交易信息輸入電腦,進行自動撮合交易。所以,電話終端的數量對交易所非常重要,但當時上交所只申請到了30個電話號碼。
怎么辦?朱 基來了,距離上交所開市還有16天。1990年12月3日,朱 基來到浦江飯店視察交易所的籌建情況。據尉回憶,朱 基下車看到正在搭建雨棚的浦江飯店門前亂糟糟的,皺起了眉頭,但當他看到原來的孔雀廳已經變成燈火通明的交易大廳時眉頭展開了,正是這次視察,朱 基責令上海政府全力以赴支持交易所建設,包括申請電話號碼等等?!岸嗵澥?2月3日朱 基來視察,很多事情就好辦了?!蔽疚臏Y說。
按照初始設計,上海證券交易所應當只是個地方改革試點,但尉文淵可不這樣想。最初上市的“老八股”中,就有浙江鳳凰這樣上海之外公司的股票,而初始參與的16家交易會員單位中,包括了中信和所有大銀行的信托投資公司,使得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市之日就已經突破了地方限制,這也為其日后成為全國性交易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yè)典禮如期舉行,朱 基以及北京趕來的人民銀行領導出席,而那個如約前來的香港大型貿易代表團也站在出席典禮的人群當中,當開市的鑼聲敲響,全球唯一的股票電腦撮合系統(tǒng)跳出第一筆成功交易的結果之后,“電腦技術人員都跳起來了”,而尉文淵卻因為一雙不合腳的鞋磨破了他的一只腳,發(fā)著燒鳴響了開市第一鑼。
現在,以上海證券交易所為代表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正在不斷豐富,成為中國經濟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強大動力,也成為中國企業(yè)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當然,它也變成社會公眾獲取投資收益、分享改革開放紅利的普惠金融市場。在這里,數以千億計的資金、股票、債券每天流入流出、你來我往,同時它也向全世界發(fā)布著中國資本價格的信息,成為中國經濟的晴雨表。
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驟然提速,2014年4月10日,總額度為5500億元人民幣的“滬港通”正式起航;2018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進博會開幕式上宣布,上海證券交易所將增設科創(chuàng)板并同時試點注冊制,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再下一城。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庭陽采訪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