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鐵鑄,羅東雷,郭靖濤,周 江,崔艷玲,侯天華,金繼利,張金龍,姚艷影
(承德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承德市中心醫(yī)院心內科,河北承德 067000)
近年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而AMI的危重程度往往與冠狀動脈(簡稱冠脈)病變程度呈正相關,目前醫(yī)學研究機構多應用冠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 SYNTAX評分來評估冠脈病變程度,SYNTAX評分可為臨床醫(yī)生選擇血運重建方式提供可靠依據(jù),并為國內指南所采用,但是部分患者出于種種原因未能及時進行CAG,不能更好地評估病情。有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某些生物標記物來對AMI患者進行危險評估,患者可能會從中獲益[1],其中生長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是一種較新的生物標記物,在應激狀態(tài)下心肌細胞和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可產生該物質[2],在AMI患者中GDF-15血清水平會升高[3],但國內外很少有關于AMI患者血清GDF-15水平與CAG的SYNTAX評分是否相關、是否能夠反映冠脈病變嚴重程度的研究,本研究旨在這一方面進行探討。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心血管內科住院診斷為冠心病并行CAG檢查的患者218例,其中AMI患者150例(觀察組),非AMI患者68例(對照組),AMI的診斷根據(jù)2012年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JACC)對于AMI發(fā)表的統(tǒng)一規(guī)定進行診斷。非AMI的診斷則為排除性診斷。觀察組:男116例,女34例;年齡50~66歲,平均(58.29±7.60)歲;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0例。對照組:男42例,女26例;年齡45~70歲,平均(57.25±12.22)歲;其中穩(wěn)定型心絞痛28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30例,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10例。排除標準:(1)先天性心臟??;(2)原發(fā)性心肌病;(3)近期外科手術史;(4)3個月內經皮冠脈介入(PCI)手術史;(5)肝、腎功能不全;(6)惡性腫瘤病史;(7)各種感染的急性期;(8)妊娠期患者。該研究通過本院倫理醫(yī)學委員會批準,患者均自愿參加,并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兩組入選的患者均于入院后采集病史資料,發(fā)病12~24 h采集空腹靜脈血標本,檢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值蛋白膽固醇(LDL-C)、血肌酐(Cr)、空腔血糖(GLU)、肌鈣蛋白(cTNI)、血清GDF-15水平,所有血標本冷藏于4 ℃條件下,將標本離心收集血清后,保存于-80 ℃冰箱中,集中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測定GDF-15血清水平,入選患者均由有經驗的心血管介入醫(yī)師經橈動脈或者股動脈入路行CAG檢查,根據(jù)至少兩個以上角度判斷冠脈病變情況,并在SYNTAX評分計算器軟件上進行SYNTAX評分。
2.1兩組患者基本臨床特征、GDF-15血清水平及SYNTAX評分比較 觀察組男性、吸煙、GLU、cTNI、GDF-15血清水平及SYNTAX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血清GDF-15與SYNTAX評分相關性分析 觀察組患者血清GDF-15與SYNTAX評分呈明顯正相關(r=0.450,P<0.01);對照組患者血清GDF-15水平與SYNTAX評分無明顯相關性(r=0.226,P=0.066);218例冠心病患者血清GDF-15水平與SYNTAX評分呈明顯正相關(r=0.302,P<0.01),見圖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臨床特征比較
A:觀察組;B:對照組;C:全部患者
AMI是冠心病的一種嚴重類型,是冠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供血區(qū)的心肌細胞變性壞死。臨床表現(xiàn)有持續(xù)性胸骨后劇烈疼痛,其發(fā)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而AMI的危重程度多與冠脈病變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近年來多應用SYNTAX評分來評估冠脈病變的嚴重程度,SYNTAX評分源于SYNTAX研究[4],SYNTAX評分是在SYNTAX研究設計時,依據(jù)Leaman評分、ACC/AHA病變分級、完全閉塞分型系統(tǒng)、Duck分叉病變及專家建議建立的,該評分將冠脈分為16段,根據(jù)左、右優(yōu)勢型,各段占不同分值比重,結合冠脈病變的多種復雜情況,通過計算機軟件計算總分值。與Gensini評分相比,SYNTAX評分不僅評估冠脈病變的數(shù)量,而且考慮狹窄程度和病變長度,更能全面反映冠脈病變的程度[5]。國外研究結果表明,SYNTAX評分是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獨立預測因子[6],國內研究發(fā)現(xiàn)PCI術后SYNTAX評分在一定程度上能預測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7]。
GDF-15屬于生長分化因子家族,為轉化生長因子-β超家族成員之一,當在氧化應激條件下,大部分在內皮細胞、血管平滑肌細胞、巨噬細胞及脂肪細胞中表達,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和炎癥刺激因子則會促進巨噬細胞中的GDF-15高度表達,主要由脂肪細胞分泌,GDF-15被表達和分泌后,反過來抑制脂肪細胞的分化[8],并且在體內發(fā)揮抵抗炎癥反應、促腫瘤細胞凋亡和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有研究發(fā)現(xiàn),GDF-15還參與心臟疾病的演變過程,在心臟急性缺血、炎癥反應、心肌肥厚及心力衰竭等病理過程中會升高,同樣在AMI患者中GDF-15血清水平也會升高[3]。VELDERS等[9]研究認為GDF-15血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測冠心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TZLKAS等[10]的一項多中心研究認為GDF-15水平與冠心病的嚴重程度相關,可能是AMI患者未來心血管事件的獨立預測因子,并且還有研究預測血清GDF-15水平的升高與多種心臟疾病及不良預后有獨立相關性,并提出GDF-15是心血管系統(tǒng)的一種保護性因子的觀點[11]。
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機制涉及多種心血管系統(tǒng)細胞的激活,這些心血管系統(tǒng)細胞在激活狀態(tài)下表達和分泌GDF-15水平增高[12]。目前國內少有GDF-15與SYNTAX評分相關性的研究,本研究觀察AMI和非AMI患者的臨床特征,特別是血清GDF-15水平和SYNTAX評分的情況,并對AMI組做GDF-15與SYNTAX評分的相關性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AMI的發(fā)病男性高于女性,且以吸煙患者居多,與王德征等[13]的流行病學調查一致;AMI患者GLU水平高于非AMI患者,可能與AMI的應激反應有關,但是有研究認為AMI患者SYNTAX評分的高低與GLU波動也有一定相關性[14];兩組患者TC和L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冠心病患者大部分服用他汀類藥物有關。本研究結果表明,AMI患者血清GDF-15水平明顯高于非AMI患者;且AMI患者GDF-15血清水平與SYNTAX評分呈明顯正相關(r=0.450,P<0.01),GDF-15血清水平隨著SYNTAX評分的升高而逐漸升高,在一定程度上GDF-15反映了冠脈病變的嚴重程度,未來有可能會成為一種有效評估AMI患者危重程度的新生標記物。
本研究同時統(tǒng)計分析非AMI患者血清GDF-15與SYNTAX評分和總體患者血清GDF-15與SYNTAX評分的相關性,結果顯示非AMI患者GDF-15與SYNTAX評分無明顯相關性,說明本研究結果可信度較高,符合預期,而總體患者血清GDF-15與SYNTAX評分呈正相關,可能與數(shù)據(jù)中有AMI患者,并且其相關性較高有關。本研究將深入探索,進一步增加樣本量,最終找出GDF-15與SYNTAX評分的具體對應關系,從而根據(jù)GDF-15血清水平估算出SYNTAX評分的大致范圍,以指導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