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萱,歐振飛,肖長生
(1.南寧市南湖公園,廣西 南寧 530021;2.南寧青秀山風景名勝旅游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廣西 南寧 530021;3.南寧市青秀區(qū)機關事務管理局,廣西 南寧 530022)
蘇鐵植物(Cycads)是一個古老的植物類群,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是珍稀瀕危物種,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和園林觀賞價值。
青秀山蘇鐵園海拔175~210 m,位于青秀山西坡,占地面積80余畝。蘇鐵園依自然地勢而巧妙設計,以各種蘇鐵類植物為骨干樹種,根據各形態(tài)特征,通過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搭配,再輔以其它特色植物、石材硬質景觀,通過道路串聯,形成了青秀山精品景點。
蘇鐵植物從開始的遷地保育、繁殖,到科普研究,現在越來越多的開始運用于景觀造園中。根據蘇鐵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生長習性、季相特征等基本特征,人們已經進一步了解了蘇鐵。如蘇鐵樹形奇特,葉片蒼翠,并頗具熱帶風光的韻味,蘇鐵植物為四季常綠植物,春季發(fā)芽長出翠綠色的新葉,給人積極蓬勃向上之感,花期5~9月,雌雄異株,形態(tài)各異,雄球花大多長橢圓形,挺立于青綠的羽葉之中,顏色從淡黃色逐漸變深;雌球花扁圓形,淺黃色,緊貼于莖頂;蘇鐵有些種類高可達20多m,矮的卻只有幾十厘米,莖干圓柱形或塊狀,全形呈棕桐狀。葉叢生莖端 ,為大形羽狀葉,小羽片長條狀,質堅硬,深綠色 ,有光澤,形似鳳尾狀,故又稱“鳳尾蕉”,此外,葉子像飄逸的“竹子”多叉分裂如多歧蘇鐵。以上蘇鐵植物基本特征給造園者們提供了最基本的景觀設計依據。
青秀山蘇鐵園的景觀設計中,不只是以圖形的方式將空間在平面上合理布局,繪制成平面圖,平面圖幾乎是一種完全脫離實物的抽象劃分。做到根據每棵蘇鐵類植物都進行量身種植,首先是種類分區(qū)、量身(胸徑、裸干高、全冠高度等),然后是點植,最后是種植的角度朝向。努力做到功能性、整體性、藝術性以及以人為本的種植設計,以達到最佳景觀效果。
青秀山蘇鐵園的景觀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因地制宜的尊重地形地貌、科學合理的分區(qū)布局、參觀精品線路的有效組織、蘇鐵文化的巧妙運用、蘇鐵科普價值的重點突出、景觀空間和豎向的合理處理。
2.2.1 因地制宜地尊重地形地貌
青秀山蘇鐵園海拔約175~210 m,位于青秀山風景區(qū)的西坡,基地主要為坡地,大多比較陡,只有少部分為緩坡地形,總占地面積約80畝,周邊環(huán)境優(yōu)越,植被茂盛,原始植被主要為馬尾松林及粉單竹林,臨近的植物專類園區(qū)主要有棕櫚園和熱帶雨林。因此在整體設計中運用自然式布局,依山勢而建,道路規(guī)劃采用環(huán)線及以主景為中心放射狀道路結合布置形式。結合地形和種植需要,盡量保留原始植被,尤其是景觀性較好的馬尾松林及粉單竹林,形成優(yōu)美的景觀上層,以及局部景觀,另外結合本地氣候條件、土壤狀況、植被覆蓋情況進行景觀規(guī)劃設計。
2.2.2 科學合理地分區(qū)布局
充分考慮物種的生態(tài)鏈特征,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種間直接競爭,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豐富的生態(tài)系統。利用生態(tài)系統本身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之間的差異性,共同促進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良性循環(huán)和健康發(fā)展。采用植物學分類方法并結合造景要求對蘇鐵進行分類,其中骨干樹種篦齒蘇鐵全園最多,也是本園最主要的種類。將一個蘇鐵片區(qū)定義為2個保護單元,每個保護單元的物種以1~2種。為了能更好的保留蘇鐵的種類、降低風險系數和提高景觀效果,把一些形態(tài)相似的蘇鐵種類分散遷入某些片區(qū)。如:福建蘇鐵在形態(tài)上與暹羅蘇鐵相似,就把該蘇鐵種遷入暹羅蘇鐵的片區(qū)。其中也有一些蘇鐵是獨立成區(qū)的,如:鱗秕澤米蘇鐵其葉片的形態(tài)特征較為特別,特此獨立成區(qū)。除了以上常規(guī)的種植分區(qū)劃分外,在青秀山蘇鐵園建設中為了達到良好的景觀效果,做了些嘗試,更多的是讓多種蘇鐵品種混合配植,如園內設計了秀葉蘇鐵、叉葉蘇鐵、多裂蘇鐵混合片植區(qū)以及西林蘇鐵、叉孢蘇鐵、長果球蘇鐵混合片植區(qū),多品種混植片區(qū)能維持小環(huán)境系統的多樣性,達到很好的景觀觀賞效果。另外石山蘇鐵、德保蘇鐵作為廣西代表種與千年蘇鐵王布置于最重要的景觀節(jié)點上,使之成為園內重點展示對象的同時,也得到了最好的保護。
2.2.3 參觀精品線路的有效組織
在充分尊重地形,合理規(guī)劃的基礎上,有意識地組織設計參觀線路,精品打造參觀線上的景點。運用環(huán)境藝術處理手法,以蘇鐵為植物主體,創(chuàng)造出景觀層次豐富、特色明顯的獨特蘇鐵景觀空間。如:蘇鐵園主入口——在青秀山蘇鐵園中,樹形最高的種為篦齒蘇鐵,矮的種為短葉蘇鐵。為了打造出原生態(tài)的蘇鐵景觀,強化蘇鐵專類園景觀主入口,以大規(guī)格形態(tài)優(yōu)美的篦齒蘇鐵作為上層骨干,德保蘇鐵、銹毛蘇鐵為中層,蕨類為地被,錯落配植,并點綴景石刻字,形成震撼的主入口景觀。蘇鐵行道樹林蔭道——利用篦齒蘇鐵桿高、粗壯等特征,精心打造了一條用蘇鐵作為道路行道樹的林蔭大道景觀,成為國內罕見甚至是目前獨一無二的鐵樹林蔭道。這里雖然沒有樹蔭性強的大喬木,但合理利用蘇鐵和陰生植物(海芋、巢蕨等)的搭配,營造出獨特的原生林蔭景觀,給游客一種涼風習習、綠樹成蔭之感,恍惚回到了侏羅紀時代原始森林的神秘。千年蘇鐵王——青秀山蘇鐵園最古老的一株蘇鐵,樹齡約為1360年。根據全國現有關于蘇鐵植物方面的記載,這株蘇鐵無論是在年齡上,還是在樹干大小上,均屬全國第一,是當之無愧“蘇鐵王”,堪稱稀世之寶。經過精心設計與布置,完善了周邊的蘇鐵等植物搭配以及鋪裝、景石、簡介等環(huán)境設施的配置,這里已成為游人們膜拜,祈求平安、健康、長壽的最佳場所。蘇鐵園會客廳——在青秀山蘇鐵園園中心精心打造了一塊圓形場地,象征著團聚、團結和友誼。匯集了園內的多種蘇鐵種類,各類不同形態(tài)不同生長特性的蘇鐵植物經過精心的配植,不但形成了層次、林冠良好的視覺景觀,而且親切宜人的空間處理和半圍合蘇鐵植物,給游客于大自然綠色擁抱的親切感覺。豐富的文化內涵,象征著廣西壯族人民喜迎八方賓客??铸垬穲@——蘇鐵起源于2.8億年前的古生代,并于中生代的侏羅紀達到鼎盛時期,它是與恐龍同時代的植物,是草食性恐龍與其它動物的主要食物,與其同時存在的還有蕨類植物。青秀山蘇鐵園為了還原侏羅紀時期的場景,將蘇鐵與蕨類植物進行造景配置,結合地形設置了一個寬闊的斜坡式大草坪,并在其間點綴具有趣味盎然花崗巖制作的大小不一的恐龍雕塑、恐龍蛋等小品,栩栩如生,仿若置身于侏羅紀公園,吸引著大批游人駐足觀賞拍照留念,小朋友尤其喜歡。真正設計尊重人性化,做到景觀不僅只供人欣賞,向人展示,而是供人體驗、互動,使游人成為景觀的一部分。
2.2.4 蘇鐵植物文化與科普性的巧妙應用
蘇鐵也稱辟火蕉、鳳尾松、鳳尾蕉等,栽培歷史悠久,大約在唐代就已經開始栽培觀賞。自古名山出古剎,而古剎又常常栽植蘇鐵。蘇鐵與我國佛教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現存古蘇鐵大多仍在寺廟內。蘇鐵四季常青,羽葉繁茂可反映寺廟香火旺盛;蘇鐵起源古老,暗示著佛教文化的悠久歷史源遠流長;蘇鐵長壽, 象征著佛教文化千秋萬代永流傳。常言道“只有千年的鐵樹, 而沒有百日的鮮花?!币灿腥擞?“一棵鐵樹立千載, 海變山來山變海” 來形容人世間的巨大變遷;滄海桑田,可鐵樹依舊。在造園中因地制宜,巧妙的設計小景,展示和宣傳蘇鐵文化。
在整個蘇鐵園的景觀設計中,要特別注重對蘇鐵植物的科普知識宣傳和展示。在全園的路邊及節(jié)點處都增設了科普知識牌,對蘇鐵的基本知識進行普及,加強群眾的蘇鐵保護意識??破罩R牌同時也是景觀導覽系統的一部分,在沒有導游的情況,給予游覽者最直觀的指引和解答。這些科普知識牌的設計做到了功能性、布局合理性、特色性、互動性、趣味性、協調性、維護性等多方面結合的特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2.5 景觀空間和豎向的合理處理
由于蘇鐵主要以形體和葉為觀賞要素,造景中還應當適當配植其他植被 ,以便于色彩調和。蘇鐵植物本身樹形不高,為了豐富植物空間造景,形成喬灌草的垂直空間結構,突出觀賞主體,上層喬木空間主要為原始馬尾松、粉單竹和人面子,下層空間運用巢厥、沿階草,花葉萬年青、黃綠紋竹蕉等葉色較淺且色彩豐富的植物,作為前景點襯,做到植物林冠線的空間過度。偶置若干景石,并配以樹樁形垃圾桶和園林桌凳,既完善了配套,又增加了環(huán)境景觀的整體和諧。為能充分結合地形,在改擴建設計中,重新組織了游覽道及作業(yè)養(yǎng)護車道,新的路網在豎向和空間處理上更有利于游客參觀游覽和園林工作者對蘇鐵園的養(yǎng)護管理,也充分考慮了無障礙通道的需要。
經過精心打造的青秀山蘇鐵園,現在蘇鐵植物種類較豐富、配套較完善、入口及交通組織較合理、種植群落結構較為系統和科學,真正實現了蘇鐵保護與園林造景的完美結合,充分展現了“科學的內容,藝術的外貌、文化的內涵”,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蘇鐵植物特別是廣西蘇鐵的保護、研究與發(fā)展,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tài)平衡,改善人居環(huán)境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