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成
漢字是世界文字中獨一無二的文字樣式。讓學生認識掌握漢字,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漢字,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優(yōu)秀文化很好的傳承。萬丈高樓平地起,小學是基礎階段,小學語文更是基礎工程。在教孩子識字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方法。對此,我做了很多嘗試,并有了一些心得。
剛?cè)雽W的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活躍,直觀感知能力強,對圖畫的興趣濃于文字。因此,在講解生字時,我嘗試把抽象的文字符號具體化、形象化,用直觀的畫面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識字能力。當學到教材上的“山”字邊時,我讓他們看山峰,“水”字旁,看溪流,通過圖文對照,學生很容易接受,也可以舉一反三,從山到峰,到嶺,從一個水字了解江河湖海。對表示動作的:如“跑、跳、坐、站”等生字,學習時可以讓學生配合適當?shù)闹w動作,增強記憶。生字那么多,不可能在課堂上都學習完,授之以漁,教會他們方法,讓他們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才是最有效的教學。
孩子天性喜歡游戲,因此,生字教學一定要寓教于樂。在生字認讀之后,要根據(jù)教材識字的總體目標或單元目標,帶領學生整理歸納漢字,復習鞏固生字,系統(tǒng)掌握生字。我們可以把學生分成幾組,開展“識字接力賽”活動,每個隊依次上講臺大聲認讀,先讀完的一方獲勝。認識生字的過程中有了同學和老師的認同與鼓勵,同學們都熱情高漲,逐漸養(yǎng)成了主動識字的好習慣。游戲的形式多種多樣,但目的只有一個:在生動活潑的游戲中,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
根據(jù)造字方法的不同,可以將漢字劃分為:形聲,象形,會意,指事四類。其中,形聲字幾乎占了漢子的“半壁江山”。這類字兼具表音和表義的功能,可以根據(jù)“聲旁”認讀生字,再結(jié)合“形旁”掌握生字所要表達的意思,學生找到了規(guī)律,在學習或者復習生字時,就無須再去死記硬背,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會意、指事這類漢字雖然相對較少,但是如果不能抓住這類字的造字規(guī)律,初學者也會有些迷茫。而如果能在教學中能恰到好處地進行點撥,就能起到一目了然、畫龍點睛的效果。如:“采”字,上下結(jié)構(gòu),上面是“爪”字頭,下面是“木”字。師問:一只手在樹枝上做什么?生答:采花、采果實唄。如此,一來一往間,形與義的認識自然形成,終生難忘。而且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比老師單純的灌輸要更加有趣,并能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
而對于結(jié)構(gòu)復雜、筆畫較多的漢字,可以使用“拆解法”,將每個部件編成一個順口溜,如“攀”字,初學時,學生寫起來總是缺胳膊少腿的,于是教學時我編了這樣一個順口溜:“‘×’對‘×’,兩邊‘木’字扒,‘大’字在中間,‘手’在底下抓”。這樣的俏皮教法,效果很不錯。
寫字如做人,漢字的形體美是通過書寫表現(xiàn)出來的,但寫好漢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一般都需要數(shù)年方可成。對于小學生來說,我們并不是想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yǎng)成書法家,但是我們應當要求學生能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漢字,讓他們可以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對于他們?nèi)蘸蟮膶W習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學生書寫漢字時,我總是嚴格要求:寫字時,不能交頭接耳,要保持安靜;寫每個字時都必須做到:橫平豎直,撇捺飛揚,點有力度,彎有弧度,筆畫規(guī)范,結(jié)構(gòu)均勻,大小一致,間隔適中。通過這樣的嚴格要求,一段時間之后,班級整體書寫水平都有了質(zhì)的飛躍。
綜上所述,教師在識字教學中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課堂上,要多一些“花樣”,少一些呆板;多一些扎實,少一些浮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為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要高度重視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從語文學科聽、說、讀、寫的四要素入手,優(yōu)化教學過程,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冶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地走好每一步。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