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瓊
(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高級中學,江蘇張家港 215600)
高三教學任務重,時間緊,在常態(tài)課上,多數教師停留在就題講題的層面。例如,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在解決正確(最佳)選項問題,梳理文本的基礎上來積累一些詞匯,使文本材料處于read for information的層面。在公開課時,這種情況會有所改善,教師會通過問題的設置來梳理文本,同時也會根據文本的內容進行必要的拓展,做得比較好的案例就是利用文本材料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詞匯句型進行寫作,達到了學以致用,同時寫作的內容和完形文本話題基本一致,這樣可以打開學生思維并積累話題寫作素材。
文學評論家白燁說:“什么樣的閱讀都有它的理由和需要,但在我們看來,閱讀是豐富人生陶冶性情的。娛樂方式可以很多,讀書應該執(zhí)行另外的功能,是為了提升自己,達到自修。所以我們提倡閱讀的深度、厚度是非常必要的?!?/p>
提高外語(以下特指英語)閱讀能力,大量閱讀是前提,包括泛讀和精讀。泛讀是一種迅速、廣泛地接受文學信息的讀書方法。其學習理念是通過大量的英語接觸,發(fā)揮人的語言習得機制的自發(fā)力量,自然習得英語語言能力。精讀重在精確理解詞匯、語法、習慣表達和英文思維模式[1]。
深度閱讀是相對于淺層閱讀而言的。淺層閱讀是指一種淺層次的、以簡單輕松甚至娛樂性為目的的閱讀形式,是流于文本浮表、感受愉悅的過程;而深度閱讀是以提升學識修養(yǎng)和理論思維、工作能力為目的,是對文本蘊含的思想、知識、智慧、情感及其藝術韻致乃至語言品位進行體悟和攝取的審美進程,是讀者與作者心與心之間的深入溝通,是對社會與人生意義的探尋和追問,是激發(fā)想象和創(chuàng)造活力的情感活動[2]。本文所界定的英語深度閱讀,有別于傳統的精讀,是在處理基本信息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文本的解讀,對文本進行審視、評價、批評、總結等活動,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解讀和賞析文本的能力,提升學生基于思維的閱讀能力。
高三教學大部分時間都在做題中,筆者就借助于完形文本進行深度閱讀的實踐。實施過程如下:
文本一概要(上課時間9月2日):父母總是為颶風做好準備,雜物間的白色儲藏柜總是裝滿了聽裝的食物,但是他們從沒有打開過,作者也從沒有看見過,只是為真正困難的時候做準備。我到現在都不知道里面是否有食物。因為我從未打開過。
文本分析:這是一篇記敘文,在梳理文本上,難度不是特別大。總分20分,均分在13分左右。
深層問題預設:“From the three family members, 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are revealed? The father, the mother and the author? Can you fi nd some detail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學生觀點:(父母)未雨綢繆,有愛心,榜樣教育,(父親)樂觀,堅持不懈;(母親)有愛心;(作者)遵守規(guī)矩,自律。
教學反思:這是開學第一次嘗試著在自己的常態(tài)課上進行read between the lines和read beyond the lines 的引導。孩子們剛開始不太習慣,思維也不能打開,本來是打算先讓孩子自己獨立思考的,但學生反應不太熱烈,然后筆者進行了舉例:通過父母親在儲物柜里存放食物,可以看出父母親能夠有計劃提前做準備,然后孩子們才說出未雨綢繆等。
文本二概要及分析(上課時間9月8日):這是2014年南通一模試卷中的完形。作者通過自己小時候收到一個小禮物的親身經歷,闡明了“Giving truly is better than receiving.”
深層問題預設:After reading the story,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the author is? How do you think so? Can you fi nd some sentence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For example, from this sentence “I knew I was not supposed to be quite so excited”, I think the author is a self-re fl ective girl.學生觀點:悟性高、懂得感恩、自我修正、自律、好奇心。老師補充:小時候有點小自私;有點占有欲。
深層問題預設:What makes the author think “giving truly is better than receiving?”學生觀點:媽媽的榜樣作用;自己做了母親;年齡;時間和經歷。老師補充: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也給作者帶來了價值觀方面的變化。家境好的時候,只想到自己,有點小自私,也有點占有欲,覺得 “Giving presents was the whole point!”但家境變差后,自己的心境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加上自己做了母親,和從小受到的媽媽的榜樣教育,才真正悟出 “Giving truly is better than receiving.” 有時候,父母只是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顆種子,然后靜待花開。不要去催那些需要時間的事情。
深層問題預設:How do you understand “To me, my mom' s simple act means the world”?學生觀點:這句話說明作者對媽媽的尊重和感恩;這句話說明媽媽對自己的影響很大。老師補充:媽媽簡單的行為闡明了給予真正的比獲得更好。媽媽用自己的行為向我說明了世界中人與人的相處原則。
教學反思:比起第一次嘗試,這次學生的思維非常敏捷,可以說是深刻的,有思維含量,都能做到言之有據。通過語言來體悟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生很有想法,并且這些想法都是能接受的。老師補充的觀點也是老師自己的思考,學生也能在引導后認同并理解。
對于兩次實踐,筆者課后和部分同學進行了訪談。學生普遍認為,這樣的英語課堂很有趣,也很有思想,這樣的課堂非常令人期待。筆者在備課過程中,也打開了自己的思路,雖然備課過程對自己的思維也是一個挑戰(zhàn),但也覺得在備課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深度,也促使自己進一步研究深度閱讀。
總之,深度閱讀方向是發(fā)散式的,只要能在信息層面進行字里行間的研讀,做到言之有理,也可以利用文本進行文化價值觀方面的剖析,進行言外之意的閱讀,就能夠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1]馬溯平.英語深度閱讀對提升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啟示[J].校園英語,2017,(33):202.
[2]包明德,張稚丹.我們?yōu)槭裁葱枰疃乳喿x[DB/OL].(2014-09-17)[2018-01-02]. https://www.douban.com/note/424826851/?typ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