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博 呂治平 何進喜
[摘要] 目的 探究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效果評價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選擇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50例為此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靶向治療。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血清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癌抗原 125(CA125)]各指標水平。 結果 靶向治療后,50例患者中,完全緩解患者0例,部分緩解患者22例,穩(wěn)定患者占17例,進展患者占11例,總有效率為44.00%(22/50)。與治療前相比,部分緩解組患者的CEA、CYFRA21-1、CA125水平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穩(wěn)定組與進展組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效組(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患者的CEA、CYFRA21-1、CA125水平均較治療前改善(P<0.05)。 結論 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可有效反應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的效果,可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指導依據(jù)。
[關鍵詞] 血清腫瘤標志物;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3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8)21-007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erum tumor markers in the evaluation of targeted treatment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received targeted therapy. The levels of serum tumor markers(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soluble fraction of keratin 19, cancer antigen 125)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argeted therapy, there were none patients with complete remission, 22 patients with partial remission, 17 stable patients, and 11 patients with and progressi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44.00%(22/50).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EA, CYFRA21-1 and CA125 in patients with partial remi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levels of serum tumor markers in the stable group and progression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P>0.05). The levels of CEA, CYFRA21-1 and CA125 in the effective group(complete remission and partial remission)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serum tumor markers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effect of targeted therapy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can provide effective guida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Serum tumor markers; Advanced perio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argeted therapy
肺癌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屬于臨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1]。作為肺癌中非常典型的類型,非小細胞肺癌較為多見,對于晚期患者,其大多接受靶向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2]。惡性腫瘤與血清腫瘤標志物之間具有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相關研究顯示,經過手術、化療或者靶向治療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效果顯著,其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水平則呈現(xiàn)下降趨勢。然而一旦復發(fā),則又呈現(xiàn)上升趨勢。由此可知,可根據(jù)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水平,判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療效果。此次研究中,主要選擇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檢測經靶向治療后的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變化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擇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36~78歲,平均(53.61±4.28)歲;腺癌、鱗癌、腺鱗癌分別占6例、35例、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靶向治療。
納入標準:均經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3];KPS評分>70分;之前均未進行手術、化療或者靶向治療;無其他惡性腫瘤疾??;患者或者家屬均簽訂同意書。
排除標準[4]:處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者;伴有嚴重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者;存在嚴重惡性腫瘤疾病者;不意愿納入此次研究中者。
1.2方法
靶向治療方法:納入患者均接受靶向治療,即予以鹽酸厄洛替尼片(國藥準字J20120059;20171025;分裝企業(yè):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持續(xù)服用,每天劑量為150 mg,持續(xù)治療2個月。同時,給予支氣管動脈區(qū)灌注治療。將75 mg/m2多西他賽(注冊證號H20090494;生產單位:Aventis Pharma Dagenham)、350 mg/m2卡鉑(國藥準字H10920028 ;生產單位: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均溶于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國藥準字H20023484,20170821;生產單位:長春豪邦藥業(yè)有限公司)中,完全稀釋后,進行泵入靶動脈。每周治療1次,2~4個療程,每次療程之間間隔4周。
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檢測:于清晨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患者靜脈血液4 mL。分離處理后,靜置30 min,隨后進行離心操作(每分鐘3000轉),持續(xù)15 min。離心所得血清放置于-70℃溫度的冰箱中保存。檢測CEA、CYFRA21-1、CA125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操作。
1.3 觀察指標
觀察50例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并將治療前后CEA、CYFRA21-1、CA125水平變化情況將對比。
總有效率判定標準[5]:根據(jù)WHO實體瘤療效評價,完全緩解表示腫瘤經靶向治療后完全消失,且時間超過1個月;部分緩解指患者的腫瘤體積明顯縮小,>50%,時間大于1個月;穩(wěn)定指腫瘤體積縮小≤50%,時間持續(xù)>1個月;進展指腫瘤體積增大>25%??傆行?(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本組總例數(shù)×100%。
根據(jù)總有效率分組:完全緩解患者設為完全緩解組,部分緩解患者設為部分緩解組,穩(wěn)定患者設為穩(wěn)定組,進展患者設為進展組。有效組=完全緩解組+部分緩解組;無效組=穩(wěn)定組+進展組。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應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治療效果
50例患者中,完全緩解患者0例,部分緩解患者22例,穩(wěn)定患者占17例,進展患者占11例,總有效率為44.00%(22/50)。
2.2 靶向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
治療后,部分緩解組患者的CEA、CYFRA21-1、CA125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穩(wěn)定組與進展組治療前后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3 靶向治療前后不同療效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
有效組患者的CEA、CYFRA21-1、CA125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無效組差異并不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對于肺癌患者盡早發(fā)現(xiàn)和確診,并給予治療,可將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6]。然而,由于癌肺癌早期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臨床就診存在較高的誤診率與漏診率。一旦確診,患者多處于中晚期,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7]。非小細胞肺癌屬于一種較為典型的類型,其晚期主要以靶向治療為主[8]。
隨著血清腫瘤標志物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效果與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具有較大的聯(lián)系。治療效果越高,則各標志物水平越低,反之則升高[9]。鑒于此,可通過檢測患者的各項標志物水平判定其靶向治療效果。此次研究中,主要探討CEA、CYFRA21-1、CA125水平與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之間的相關性[10]。
研究結果中顯示,5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治療總有效率為44.00%。治療后,部分緩解組患者的CEA、CYFRA21-1、CA125水平均較治療前呈現(xiàn)明顯的降低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有效組治療后的CEA、CYFRA21-1、CA125水平均更低(P<0.05),提示通過檢測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可預測患者的靶向治療效果。腫瘤標志物屬于腫瘤形成以及發(fā)展中產生,可對腫瘤的存在狀況進行反映,主要包括癌基因、細胞角蛋白、糖類抗原以及自身抗原等[11]。根據(jù)以上研究結果可知,CA125作為一種糖類抗原,其在正常人的血清中濃度較低,當發(fā)生局部組織病變時,可導致其表達增加。CYFRA21-1作為上皮細胞中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12]。正常人中濃度非常低,然而對于存在癌基因者,其血液中CYFRA21-1濃度即呈現(xiàn)上升趨勢。研究結果中,對于治療后病情得到緩解或者有效者,其CYFRA21-1水平均呈降低趨勢。
在腫瘤的發(fā)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特異性或者非特異性的細胞因子,即血清腫瘤標志物。在腫瘤患者不同階段中,具有不同的血清濃度。隨著腫瘤惡性程度的提高以及發(fā)展,其血清中的濃度不斷升高[13]?;颊呓涍^手術治療后,隨著臨床癥狀的改善,患者血清中的CEA、CYFRA21-1、CA125各腫瘤標志物水平也隨之降低。當腫瘤復發(fā)時,標志物分子則會再度升高。李音等[14]研究證明,與傳統(tǒng)的化療相比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具有更高的選擇性和較少的不良反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在肺癌中的應用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其在靶向藥物中的療效受到了極大的關注。EGFR的突變狀態(tài)是EGFR-TKI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療效預測因子,是使用靶向藥物的先決條件。由于各種客觀因素的存在使得EGFR突變檢測的臨床推廣受到限制,因此尋找可能替代或輔助EGFR突變檢測的生物標志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故此,臨床中常采用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對患者腫瘤的狀態(tài)進行評估,可作為腫瘤診斷指標[15]。本次研究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療后,對其血清腫瘤標志物CEA、CYFRA21-1、CA125等進行檢測,可有效評估患者治療的效果。
綜上所述,可通過檢測CEA、CYFRA21-1、CA125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預測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療效果,具有推薦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廖愛民,劉友新,易軍,等. 支氣管動脈灌注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對血清腫瘤標志物含量和miRNA表達的影響[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7,16(15):1531-1533.
[2] 張宏偉. 調強放療聯(lián)合紫杉醇+恩度化療對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惡性分子含量的影響[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7,23(20):2842-2845.
[3] 陳文武,毛良平,牟方紅,等. 克唑替尼靶向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變化及意義[J]. 山東醫(yī)藥,2017,57(29):62-64.
[4] 陳燦,房卿,周慶元. 替吉奧+順鉑與吉西他濱+順鉑對 EGFR 野生型晚期 NSCLC 患者血清及腫瘤組織中惡性指標的影響[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6,22(15):1710-1713.
[5] 盧濱,吳紅科,姚菲菲,等. 吉西他濱與培美曲塞聯(lián)合順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比較及對血清腫瘤標志物的影響[J]. 實用癌癥雜志,2017,32(6):975-977.
[6] 牛艷柳,鄒明瑾, 阿爾孜古麗,等.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變及其與血清腫瘤標志物的相關性[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17):2583-2586.
[7] 王雅,范紅松,張祺,等.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與二線化療客觀療效及生存時間的相關性分析[J]. 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7,29(10):21-25.
[8] Enomoto Yasunori,Kenmotsu Hirotsugu,Watanabe Naohiro,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bined carboplatin,paclitaxel,and bevacizumab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pre-exist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A retrospective multi-institutional study[J].Anticancer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2015,35(7):4259-4264.
[9] 汪濤,劉誠,李波,等. 支氣管動脈化療栓塞與放射性粒子植入聯(lián)合治療對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腫瘤標志物和T細胞亞群的影響[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7, 23(16):2247-2250.
[10] 蒲嘉澤,陸鵬,潘英. 華蟾素膠囊聯(lián)合NP化療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NSE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7,19(1):26-29.
[11] 季德成. 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評價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效果的價值[J]. 中國醫(yī)藥,2016,11(2):199-202.
[12] 王磊,蔣祥德,陳陽,等.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療效果及血清腫瘤標志物變化分析[J]. 癌癥進展,2017, 15(9):1069-1072.
[13] 張公正. 扶正抗癌方聯(lián)合化療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的影響[J]. 陜西中醫(yī),2017,38(7):885-886.
[14] 李音,陳宏. 血清腫瘤標志物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及靶向治療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 醫(yī)學綜述,2016,22(5):904-907.
[15] 和殿峰,蔣立峰. 益肺消積方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醫(yī)學報,2017,32(9):1583-1585.
(收稿日期:2018-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