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湘 蘇連花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廣東 廣州 510080)
腎錯構瘤又稱為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是最常見的腎良性腫瘤。而腎臟是血運非常豐富的實質器官,腎錯構瘤一旦破裂出血處理起來較為棘手,面臨腎切除的可能[2],同時急性失血性休克可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果能夠建立RAML破裂出血風險評估機制,篩查出高危破裂出血的患者,采取針對性的防范和監(jiān)測措施,有利于盡早防治和處理,能夠降低腎錯構瘤破裂出血發(fā)生率、有效治療腎錯構瘤破裂出血。本文在嚴亮[1]等前期研究的基礎上,設計腎錯構瘤破裂出血風險評估表,并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防范與監(jiān)測措施,于2014年1月—2018年7月開始實施使用。報告如下。
1.1 前期研究
嚴亮[1]等的前期研究結果表明,腎錯構瘤患者的臨床表現同出血關系密切,其發(fā)生破裂出血時可伴隨有不同程度的腰腹部疼痛不適、惡心嘔吐、血尿、休克等表現,這與許多學者研究一致。[1,3,4]該研究的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臨床表現、TSC、高血壓、瘤體突出情況、錯構瘤大小(<4cm或≥4cm)及腫瘤血管等因素具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而性別、糖尿病、腎囊腫、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否多發(fā)、左右側及極位等因素則無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多自變量Logistics回歸分析顯示,伴隨有TSC、瘤體突出腎臟表面、錯構瘤≥4cm、腫瘤血管豐富等風險因素對RAML破裂出血的影響,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而年齡和高血壓在單因素分析中雖有意義,但經過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后表明對破裂出血的影響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針對前期研究的結果,設計《腎錯構瘤破裂出血高危風險評估表》。評估內容均為客觀項目。除了年齡、合并高血壓史兩個項目,錯構瘤大小、結節(jié)性硬化、腫瘤血供、腫瘤是否突出腎臟表面的評估依據來源于患者的影像學檢查結果。風險評估結果分為輕、高、極高三個級別,0~2分為輕度風險(潛在風險);3~10分為高度風險;合并出現血尿(或尿潛血陽性)、腹痛、腹部腫塊、腎叩擊痛、實驗室檢查“紅細胞、血紅蛋白下降”臨床表現中的任一項為極高風險。
1.2.2 2014年1月—2018年7月,我科共收治RAML患者278例,男84例,女194例,年齡18~72歲(中位年齡49歲),其中發(fā)生錯構瘤破裂出血者有28例?;颊呷朐?4h內由管床護士運用《腎錯構瘤破裂出血風險評估表》進行評估。
1.2.3 根據評估結果給予預防措施。對于評分為高度風險或以上者參考泌尿系損傷的護理常規(guī),如限制活動(高度風險),絕對臥床休息(極高風險),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有無出血癥狀和體征(高度風險者每2~4小時,極高風險則根據患者病情隨時調整觀察的間隔時間)。
278例腎錯構瘤破裂出血高危風險評估的結果見表。
表 278例腎錯構瘤破裂出血高危風險評估的結果
3.1 RAML破裂出血風險因素的前期研究是設計腎錯構瘤破裂出血高危風險評估表的基礎。建立RAML破裂出血風險評估機制,篩查出高危破裂出血的患者,并采取針對性相應的防范和監(jiān)測措施,有利于盡早防治和及時處理,能夠降低腎錯構瘤破裂出血發(fā)生率、有效及時治療腎錯構瘤破裂出血。臨床上,研究出血風險因素極具參考價值,為設計腎錯構瘤破裂出血高危風險評估表提供客觀依據。
3.2 腎錯構瘤破裂出血高危風險評估表的應用體會
從278例腎錯構瘤使用破裂出血高危風險評估表的使用效果來看,評分結果為高度-極高風險有112例。其中,28例破裂出血患者均在預估范圍,說明患者出血是我們能預見的,同時也驗證了前期調查研究腎錯構瘤破裂出血高危風險因素的有效性。在設計上,高危風險評估項目均是客觀數據,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少,同時評估方法簡單,每一位護士比較容易掌握。評估的結果可以象級別護理標準一樣,根據風險的高度給予相應的觀察和干預措施,同時規(guī)范評估的頻率,對臨床醫(yī)療和護理都具有非常實用和提供重要的依據,便于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