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波 李磊(通訊作者) 張怡 李佳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云南 昆明 650101)
甲狀腺惡性腫瘤近年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1],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內分泌腫瘤和頭頸部腫瘤,占頭頸部惡性腫瘤發(fā)病率首位[2]。有研究結果表明,患甲狀腺惡性腫瘤的患者,容易產生焦慮以及抑郁等負面情緒[3],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和嚴重的心理負擔,不利于患者后期治療,容易導致疾病復發(fā)。為研究分析系統(tǒng)心理護理干預是否能減緩甲狀腺惡性腫瘤患者焦慮及抑郁心理,選擇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收治100例患有甲狀腺惡性腫瘤患者采用了心理干預的措施,現(xiàn)將情況報告如下。
將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間來我院就診的,甲狀腺惡性腫瘤的100名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50例)與常規(guī)組(50例)兩組,其中患者平均年齡36.28歲,女性68例,男性32例。所有患者在性別、病情程度、手術方式、術后病檢等方面,沒有明顯差異(P>0.05)。
1.2.1 心理干預方法 對常規(guī)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對干預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項目,主要措施包括:個別的心理治療、集體的心理指導、增加家庭和社會支持等。具體實施情況如下:耐心傾聽患者對甲狀腺惡性腫瘤的想法和感受,給予真誠安慰和勸導,取得患者信任,耐心向患者介紹甲狀腺惡性腫瘤的相關知識和患者的病情,說明各項檢查、治療的必要性,以及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良感覺以及原因和應對方式,使其了解病情和治療的過程,消除顧慮,減緩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利用社會、家庭支持系統(tǒng)的力量,鼓勵患者面對現(xiàn)實,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鼓勵患者出院后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和工作,減輕心理壓力、放松精神,促進康復。在兩組手術后,對患者進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進行對比分析。
1.2.2 評價方法 觀察兩組分別在干預后的抑郁人數(shù)和焦慮人數(shù),以及在干預前的抑郁人數(shù)和焦慮人數(shù),然后再進行對比分析。
數(shù)據(jù)使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主要采用百分率來表示,而統(tǒng)計學的分析則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見表。
表 兩組患者術后、出院前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對患有甲狀腺惡性腫瘤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對減輕患者抑郁及焦慮情緒,有結果顯著,在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做好與患者的溝通解釋,告知患者甲狀腺惡性腫瘤的有關知識,說明手術必要性、手術方法、術后恢復過程及預后情況,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情感的變化,消除患者焦慮、恐懼情緒。指導患者掌握術時體位,使其處于接受手術的最佳狀態(tài)。
3.2.1 飲食和營養(yǎng)支持 術后病情平穩(wěn)或麻醉清醒后,給患者少量飲水,若無不適,鼓勵進食或經吸管吸入易于吞咽的流質飲食,克服吞咽不適的困難,逐漸過渡為半流質飲食及軟食,術后鼓勵能進口進食盡早進食。給予易消化且富有營養(yǎng)的飲食,禁食過熱飲食。
3.2.2 并發(fā)癥預防和護理 多數(shù)腫瘤患者全身營養(yǎng)狀況較差,故手術耐受性差、風險大。促進患者的康復、減少并發(fā)癥,采取以下護理措施:(1)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術前指導,如指導患者在術前練習床上使用便器;胸、腹部手術者,術前指導其進行深呼吸、咳痰練習及肢體活動;(2)術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3)早期下床活動可促進腸蠕動、減輕腹脹、防止腸粘連,增進食欲、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及切口愈合;(4)做好皮膚和口腔護理;(5)鼓勵患者多翻身、有效咳嗽、咳痰。
3.3.1 功能鍛煉 臥床期間鼓勵患者床上活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切口愈合,頭頸部在制動一段時間以后,可開始逐步練習活動,促進頸部功能恢復。指導患者調整心態(tài),積極配合后續(xù)治療,教會患者能自行檢查頸部,若發(fā)現(xiàn)結節(jié)、腫塊及時就診。
3.3.2 社會支持干預 建立社會支持系統(tǒng),為患者提供相對適應的家庭居住環(huán)境,如保持居室安靜和輕松的氣氛;避免興奮、刺激的信息,以減少患者激動、易怒的情緒。鼓勵患者參加團體活動,以免社交障礙產生焦慮,鼓勵患者家屬及朋友慰問、關心、鼓勵患者,獲取家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