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杰
(浙江省余姚市第七中學,浙江余姚 315450)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教學在高中教學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良好高效的體育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減輕沉重的學習壓力,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同步健康快速發(fā)展。然而在高中體育的實際訓練過程中,運動損傷成為影響高中體育訓練效果的最大阻礙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消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甚至限制高中體育教學效果的發(fā)揮,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fā)展。本文就高中體育訓練如何防范學生運動損傷進行探究。
受升學考試壓力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節(jié)奏十分緊張,高中體育訓練并沒有涉及深層次復雜的體育項目,而是以基礎性的體育運動為主,如排球、足球、籃球和跑步等競賽類,這樣不但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放松學生的心情,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提升。但是另一方面,以上的體育訓練項目都容易造成學生身體挫傷和關節(jié)扭傷的運動。根據我國體育衛(wèi)生方面的調查顯示,高中體育訓練中主要的運動損傷有:關節(jié)扭傷、韌帶拉傷、身體擦傷、骨折、脫位和挫傷六大類。其中關節(jié)扭傷占運動損傷比重的38.75%,韌帶拉傷占17.96%,身體擦傷占21.29%,骨折占7.68%,脫位占3.71%,挫傷占10.61%[1]。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高中體育訓練的運動損傷主要以關節(jié)扭傷、身體擦傷和韌帶拉傷為主,這需要及時的醫(yī)療處理和防護救治,避免傷勢惡化,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和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高中體育訓練運動損傷主要是由于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動作變形不規(guī)范、用力過猛和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筆者根據自身實際體育教學經驗,將高中生體育運動損傷的成因歸納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身體疲勞,注意力不集中。高中時期的課業(yè)量十分沉重,學習壓力較大,加之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使學生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十分疲憊,缺少充足睡眠的學生的身體機能很難一直保持高效的狀態(tài),因此在進行體育訓練時候注意力不集中,從而造成關節(jié)扭傷和身體擦傷。
(2)熱身準備工作不充分,身體沒有充分活動開。熱身運動在體育訓練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亦是體育訓練前的必然準備要求。然而,許多學生不以為然,對熱身活動不夠重視,甚至應付的態(tài)度使熱身活動沒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學生的各個關節(jié)沒能得到充分的活動,血液流通不夠順暢,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高強度的無氧運動使得學生身體機能僵化,受到運動損傷。
(3)學生自身的防護意識不強,面對突發(fā)性的運動損傷時無法減輕損傷和及時規(guī)避。不同于專業(yè)運動員的良好的防護意識,可以及時地做出規(guī)避動作和反應以及應急處理來減輕運動損傷,高中學生的運動防護意識和及時規(guī)避意識較差,無法預料到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或避免,對突發(fā)性的損傷應急處理措施不當也會加重運動損傷的程度[2]。
(4)配套的體育設施不夠完善,場地不平整。高中體育教學的投入明顯少于文化課程,使得相關的運動器材數量不足,配套設施不完善,例如,籃球場地的地面不夠平整、足球場地荒蕪、橡膠跑道未能全面普及,這些都加大了體育訓練中損傷的發(fā)生概率。
熱身活動可以說是體育訓練的關鍵,這里不僅指身體上的熱身,更是指心理上的準備,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需要學生全身心的投入,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對此,在體育訓練開始前,教師要帶領學生做好熱身準備工作和心理上的準備。熱身活動由上至下,首先是頭部的運動和頸椎的活動,讓學生保持舒緩的心情和清醒的頭腦;其次是擴胸運動和手臂的伸展;再次是腰部的回轉以及前后壓腿和側壓腿;最后是各個關節(jié)的活動和舒展,慢跑5分鐘左右讓全身血液得到良好的循環(huán),舒展開身體,讓學生的身體機能達到最高效的狀態(tài)。這樣不但可以活躍身體的狀態(tài),更可以讓學生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狀態(tài)。
學生的動作過猛過快而導致變形以及動作僵化是發(fā)生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此,在體育訓練時,教師應當教導學生動作的標準和規(guī)范化,避免學生的動作過于粗糙暴力使得身體的對抗性加強,在訓練中產生各種損傷以及擦傷和扭傷[3]。例如,在足球的訓練過程中,在由踢球的腳部位置到傳球和運球的動作和最終射門的動作,再到截球和遠距離傳球的動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基礎的訓練和教育,讓學生壓低重心,穩(wěn)步地進行足球競賽和日常的體育訓練,在規(guī)范化的動作保證下,可以極大地降低學生腳踝的扭傷和腿部關節(jié)的損傷發(fā)生概率。
高中體育訓練的運動損傷具有突發(fā)性的特征,為降低運動損傷的程度,教師要為學生普及相關的緊急規(guī)避動作并培養(yǎng)學生的損傷規(guī)避意識,在突發(fā)性的運動損傷發(fā)生時盡量減少損害,預測損害的可能性以及應急處理措施。例如,在對抗性較強的體育比賽過程或訓練中,跌倒或失衡時首先保護自己的頭部和軀干位置,盡可能地臥倒式著地,以身體的軟組織較多的部位作為緩沖,從而降低關節(jié)扭傷和嚴重損傷的發(fā)生概率。
體育運動的配套設施不健全和防護器具不足造成了運動損傷多發(fā)的現象,對此教師在開展體育訓練時要保證場地的平整性和整潔性,幫助學生做好安全防護的措施[4]。以高中籃球教學為例,許多學校的籃球場地仍然以露天籃球場為主,地面為水泥地,硬度和防滑效果比之籃球館的木質地板差距較大,在雨雪天氣時十分容易讓人滑倒,因此在體育教學時要求學生穿上專門的防滑籃球鞋并配好護腕、護膝等專門防護器具,增強體育訓練的安全性。
為了減少體育訓練的損傷,學生也應當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護意識和損傷后的應急處理意識,在訓練過程中身體不適要及時向教師匯報,退出高強度的體育訓練;如遇到安全隱患時及時處理或上報,隨時保護自身的安全;在損傷發(fā)生后尋求教師或專業(yè)醫(yī)療人員的幫助,避免復雜的動作或自己處理。
高中體育訓練中的學生運動損傷時而發(fā)生,保護學生安全并做好防范工作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在保證訓練器材的安全性和場地平整的前提下,教師要帶領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學生本身也應當提高安全防護措施,共同努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1]李芬.淺談體育學習與鍛煉過程中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及其預防[J].科教文匯,2012,(12):159.
[2]支學干.高校體育教學中常見運動損傷的原因、預防及應對措施[J].山西青年職業(yè)學院院報,2013,(4):98-99.
[3]鄂曉磊.新課標背景下南京市高三學生體育課運動負荷現狀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4]王文鵬.對山東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yè)田徑專修學生運動損傷特點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2012,(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