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h東坎實驗小學 李新華
作文是融入個性特點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也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尺度。在我們的作文教學中常出現(xiàn)人文、彼此分離的狀況,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個性表達,寫出千人一面的習作。作文教學變得模塊化,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學生成為沒有個性、沒有思想的物體,其靈性受到泯滅、人格被異化。作文教學只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滿足學生的表達需求,學生才能說真話、說心里話。教師要尊重學生,為他們提供自由表達的空間,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個性化的作文能讓學生表現(xiàn)自己的特點,以自己的語言去抒寫獨特的感受,表達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他們審視的角度才新穎,表達的情感體驗才真誠。
傳統(tǒng)教學以教材、課堂、教師為中心,而學習的主體——學生被“置之度外”。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各種措施方法圍繞他們而組織起來。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盡力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不以“文以載道”等條條框框壓抑稚嫩的學生,避免讓一篇篇文章變得千文一面,讓學生的個性受到摧殘。在個性化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搭建表達自我的舞臺,讓他們“我手寫我心”,表達真實的自我。教師不為學生設立強制的要求,為他們提供足夠的自由,要關注他們的情感發(fā)展、個性表達,讓他們成為作文的主人。如果我們對學生的個性進行嚴厲的壓抑,就會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扭曲,就會成為一個不健全的人。教師只有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由,他們才會呈現(xiàn)出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作文教學如果與生活相脫節(jié),就會失去了生活的特性,學生就會如同傀儡一樣,學習與生活彼此在不同的世界里。作文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相融,教師讓作文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要帶領他們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生活中豐富多彩,不斷變幻的世界為寫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很多學生卻苦于沒有作文素材可用,究其原因他們沒有參與社會、參與人生這個生活,繁重的課業(yè)負擔讓他們沒有機會去體驗生活中,沒有機會去辨別真假、善惡、美丑,學生沒有從自己的生活感悟去寫作文,只依賴于現(xiàn)成的資料積累,在內容上胡編亂造,缺少生活的感受,作文與生活嚴重脫節(jié)。作文教學是學生以語言文字的形式進行表達交流的方式,他們只有走出課堂、進入社會,去吸納生活中的源頭活水,去感受鮮活的生活世界,才能為個性化的習作提供源泉。文學作品有著豐富而深邃的內涵,給人以真善美的啟迪,學生通過閱讀,能體味到多姿多彩的世界與現(xiàn)實生活。處于成長中的學生,不能事事有著直接經(jīng)驗,但他們通過閱讀能豐富自己的經(jīng)驗,充實自己的生活。學生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觀察了解事物,豐富自己的語言,豐富自己的生活內容。教師要經(jīng)常向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文選、科普讀物,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學生要學會運用閱讀卡記下精彩詞句,好詞佳句,能寫出自己的感想,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因生活范圍有限,易造成感悟的遲鈍,教師要能讓學生具有一雙慧眼,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找出一些令人心動的內容,從而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師要豐富生活,為學生營造各種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讓他們走出狹小天地,去了解感受自然,去流水潺潺的小河旁,去鳥語花香的公園,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教師要通過春游、遠足等活動,認識自然與社會中的種種現(xiàn)象,從而豐富自己的內心體驗,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學生讀的書多了,生活豐富了,他們就會產(chǎn)生表達的欲望,教師可以讓他們通過寫日記的方式積累,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
傳統(tǒng)的習作重技法輕情感,教師過于強調技法,令學生的思維變得模塊化,影響了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教師以成人的標準對作文進行講評,無形中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開拓思維,充實內容,寫出生動形象的內容,為文章賦予了事實上的情感色彩。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勤思、敢想。教師要將想象的樂趣交還給學生,讓他們放飛想象,釋放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的生命體驗得到拓展。學生可以從不同事物的相似處想象,從而有廣開思路,使文章的中心得到升華。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選材、 構思上不拘一格,能追想過去、展現(xiàn)未來,有了豐富的想象,才能形成個性化的習作。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凌駕于學生之上,學生只有絕對的服從,對于與眾不同的學生往往會遭到老師的訓斥,從而形成順從的人格,不敢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的真摯、純樸、好奇得以實現(xiàn),要讓他們成為一個聰明伶俐的人。教師要改變命題方式,變封閉為開放,將命題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有情可抒、有感可發(fā),能針對自己的選題進行思考。每一位學生都能從閱讀、生活中產(chǎn)生“命題”,都能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寫出想寫的題目,展現(xiàn)自己的寫作水平。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以情境、觀察、接龍、看圖、游戲等多種訓練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要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變單一為多元,讓學生口、眼、手、腦等多種感官并用,能刺激學生想寫的欲望。教師要多寫放膽文,能突破技能的框框,讓學生不受選材的制約,能說想說的話、寫想寫的事,表達自己的情實情感。教師要鼓勵學生抒寫自己的情感,寫自己的生活,表明自己的觀點。學生在日記中寫法隨意,愛寫什么就寫什么,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教師也要敢“收”,要誘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教師要讓學生進行自由地思考表達,何時說、何時討論,何時放,何時收,教師要依情而定,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以體驗,使學生的積極性更為高漲。
總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不以嚴厲壓抑學生,要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關注學生的個性表達,要開展個性化的作文教學,以喚醒學生的體驗,引領學生去感知生活、創(chuàng)造表達、積極參與,讓學生的個性得以顯現(xiàn)、生命得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