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第一小學 王崇華
細化小學生的作文教學,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小學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小學生處于人格發(fā)展的過渡階段,我們要通過作文教學,既教作文,又教做人,不僅提升其寫作水平,又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寫作的同時,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作文是最直觀、最直接反映學生所思所想的書面材料,學生通過寫作文能夠進行思考,兩者是相互依存、互為表里的關(guān)系。那么,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細化作文教學呢?
求真、立誠,是作文最基本的要求。小學生寫作文最基本的就是“以我手寫我口,以我手寫我眼,以我手寫我心”。寫生活中真實發(fā)生過的事情,不要胡編亂造,寫作最重要的就是“真情實意,真情流露”。目前這個階段并不要求學生多會遣詞造句,多會運用華麗的辭藻來描述一些場景,只需要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事情記錄下來即可。這不僅僅是在寫作,更是記錄自己的生活。“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鄙罹褪撬夭膸?,就是“寫作”這個池塘的“活水”。小學生寫作文沒這么多的要求和情緒化,不是苦大仇深才能打動老師的。作文是寫給自己看的,是記錄自己的心情和思想的,不是表演的舞臺,不是不可以說真話的地方。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習作中《二八月,看巧云》中就已經(jīng)點明了,有些文章是經(jīng)過對某些事物的多次觀察才寫成的,作者觀察了二八月的云彩在形狀和色彩這兩個方面的變化,這些變化絕對不是一天中就能觀察得到的。這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素材,小學生的生活中或許每天都是兩點一線,但是留心觀察,總能夠發(fā)現(xiàn)生活中不一樣的色彩,有值得讓人思考并寫入作文中的東西,這才是小學生寫作文的真正目的。
作文的內(nèi)容來自生活,要求它真實、真誠,不弄虛作假,矯揉造作。那么我們的作文就要如同一篇流水賬一樣?把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都事無巨細地寫下來嗎?那么這樣的文章叫作日記,不是作文。作文應(yīng)該是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葉老曾經(jīng)說過:作文無非是想心思。好作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想出來的??梢娝枷雽τ谝黄魑牡闹匾?。那么哪些才是思想呢?思想是學生通過觀察生活,在日常的情感體驗中,用自己的話凝練出來的精髓,這樣才是鍛煉了學生的思想能力。當然,思想不僅僅包括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還有在寫作中對于作文整體結(jié)構(gòu)的思考。在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的寫作四中,要求學生寫一篇游記。游記便是最簡單、最入門的鍛煉學生寫作思考能力的一種文體。學生可以自己決定按什么樣的順序?qū)懽?,哪里該詳細,哪里該一筆帶過,怎樣突出文章的中心。這種對于文章結(jié)構(gòu)的考慮,也是思考的一種。
把思想、語言、寫法合在一起思考的過程,不僅僅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訓練小學生的“想心思”。那么怎樣培養(yǎng)這種對于作文的構(gòu)思能力呢?可以在寫作之前擬一個提綱,先確定這篇文章“我”到底要表達什么,“我”著重表達什么,哪些是可以一筆帶過的地方,做到有條不紊。如果說內(nèi)容是血肉,那么結(jié)構(gòu)就是骨架,我們要運用自己的思考把血肉融入骨架,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既有血有肉,又脈絡(luò)清晰。
寫作是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之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能只是天天紙上談兵。一篇作文,有內(nèi)容,有結(jié)構(gòu),但是將這些東西串聯(lián)起來的是最基本的詞語、句子。沒有人是一生下來就會寫作的,都是不斷地積累。很多學生不知道該怎么寫作文,提筆也只能望紙而嘆。
寫作基于閱讀,習作能力的根是閱讀能力,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勞于讀書,逸于作文”。書上提供再多的經(jīng)驗,老師傳授再多的技巧,都是紙上談兵,只教給了學生兵法,但是怎么實戰(zhàn)演練還是不知,不如將他帶到戰(zhàn)場上,讓他先看別人是怎么寫的,然后自己嘗試著用書本上、老師所說的技巧,把自己的所思所感給表達出來。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的“習作3”便是讓學生選擇一本最喜歡的書,抓住書中讓學生印象最深的內(nèi)容,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見解。學生可以嘗試著自己寫一些簡短的評論,比如可以借助課文中的例子,讓學生舉一反三,不僅鍛煉了閱讀的能力,又學習了寫作的技巧,并且還可以訓練自己的思考能力。
所謂“厚積才能薄發(f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薄i喿x和寫作相結(jié)合,在讀中學寫,在寫中悟讀,讀寫結(jié)合,開拓了眼界,拓寬了知識面,也能增加寫作的素材。
總而言之,寫作要看、讀、寫三位一體,相互結(jié)合。觀察生活中可以值得寫作的素材,閱讀提高自己的知識面,增加自己遣詞造句的能力,利用這些素材,加上自己經(jīng)過閱讀所習得的知識、技巧,寫出一篇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