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實驗學校 劉 赟
小語作文教學在語文學科教學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我們始終沒有開設一門專業(yè)課來對學生進行深入的教學,這使得作文教學研究一直處于散點狀態(tài)。作文教學效率低,學生的寫作水平遲遲不能提高。研究新的作文教學方法迫在眉睫。
很多小學生在寫作文時都會抓耳撓腮,嚷嚷著“我不會寫,我想不出來”。絕大部分這樣的學生都是因為缺乏觀察力和想象力,他們自己不去觀察周圍發(fā)生的事情或者是四季變化的風景,問起他們來是一問三不知,說話也是顛來倒去,不清不楚。口頭表達能力都如此薄弱,何談書面寫作?再者,現在學生的想象力也是差強人意。千篇一律的思維方式將學生禁錮在一個牢籠里,久而久之,他們就喪失了想象力,只會按照固定的模板往上套。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手機等智能化產品進入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只愛玩手機,不愛看書。課外閱讀的減少直接影響了自身的語言積累,而沒有語言積累,則讓孩子的作文變得枯燥無味,仿佛是唱白歌一般。讀出來就是平淡如水,流于表面,讓人提不起細細傾聽的欲望。
小語作文教學模式很久以來都是非常單一的,老師舉例示范或者優(yōu)秀范文示范;老師說,學生聽記。老師沒有將真正的寫作技巧教給學生,也沒有積極地引導他們去思考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降低了,根本不愿主動地去練習寫作。
藝術來源于生活。大部分的故事都是發(fā)生在現實生活中的,立足于現實,就能找到完美的寫作素材。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真切地感受身邊發(fā)生的事件,將自己帶入其中,體會當事人的情感。利用身邊的事來引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表達欲望,鼓勵他們說說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并且?guī)椭麄兪褂靡恍┚哂形幕胶臀膶W素養(yǎng)的詞句。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就是我們的寫作源泉。小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太低,很多時候連表達都是含糊不清、邏輯不通的。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從細微處入手,帶領學生細心觀察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如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書中的習作——春游的建議,老師在教此類作文中,首先要抓住重點:如何提建議?指導學生在提建議之前,要先對自己想要推薦的地方進行一番了解,說說它美在哪兒,你為什么想讓大家去那兒。還可以在描述景物有多美時賣個關子,留下懸念,或者盡量寫具體,吸引別人的注意。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寫好身邊的事就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
教學方法的單一化使得學生很容易對寫作產生疲勞感,降低了他們的寫作學習效率,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水平得不到提高,還把自身的積極性消磨了。教師必須開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技術,延伸課堂的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立體的情景,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同時,可以準備與寫作主題相關的視頻圖畫等,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在情境中指導他們欣賞品味文字的美,帶領他們進行語言積累,加大詞匯的積累量,才會有字可寫,有話可說。
語言是積累的過程,是不斷疊加的過程。為了真實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必須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鼓勵開展各項課外閱讀活動,甚至可以將每日一讀作為當天的必備作業(yè)。在選擇課外閱讀材料時,要尊重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以他們的想法為主,結合教師的專業(yè)眼光,二者聯(lián)合,共同幫助學生不斷地積累詞句、知識,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和眼界。在課外閱讀活動中,老師要發(fā)揮引領輔助作用。帶領學生組織一些專項活動,類似針對某一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并發(fā)表見解的閱讀討論會。在學生產生疑惑時積極為他們解答,幫助他們對文章了解更深入,找到文章真正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綜上所述,小語作文教學的變革是順應語文新課程改革而為的。它的重要性正促使著教師們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多方位、多層次地去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老師可利用多媒體科技,生動形象地將說寫結合到一起,有趣的說帶領充實的寫,開辟多種教學方法,鼓勵課外閱讀,多種方式糅合,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