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太倉市新區(qū)第三小學 陳建蓉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帶領(lǐng)下細品課文,感受閱讀的樂趣;在課外的語文學習中,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和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學業(yè)能力測試中,體現(xiàn)閱讀能力測試的閱讀理解分值越來越大,難度也越來越高。閱讀活動的核心是理解,“這幾乎是所有教育家、心理學家的共識?!闭玳喿x研究專家詹森所指出的:“閱讀和理解之間的區(qū)別僅僅是語義上的區(qū)別,英文沒有理解,閱讀就只是在追隨書頁上的記號?!碧岣邔W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特別是閱讀理解的解題能力,成為每一位一線語文老師的實踐重點。
以常見的記敘文為例,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jīng)歷和事物發(fā)展變化為主要內(nèi)容的一種文體形式。在課本中,我們常見的是記人、敘事、狀物這三種類型,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會運用5W1H的“六何分析法”:首先是WHY——“這件事情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這方面的培養(yǎng)應當滲透在學生的預習中,即在學習每一篇課文前,應當引導學生運用書籍、網(wǎng)絡等工具,搜集有關(guān)課文的背景資料,讓學生能夠在上課時就已經(jīng)對相關(guān)課文做到“心中有數(shù)”。根據(j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fā)展理論,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勤奮感對自卑感”的發(fā)展階段,他們在學習中通過勤奮獲得好成績,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加強了自我效能感,從而會加強勤奮行為;相反,成績不好被老師、家長批評,則會產(chǎn)生自卑感。所以在預習檢測中,教師應當保護學生的“勤奮感”,減少批評,讓學生自主、主動地去搜集資料,建立課文“WHY”的圖式。在教學實踐中,對于預習的檢測,筆者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寓教于樂,開展了“你問我答”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與全班進行交流,小組的“問”與其他同學的“答”為主要活動形式,對于問題提得好的小組進行整體加分,對問題回答得好的個人進行個人加分。
其次是WHAT——“這篇文章講了什么事情”,在了解課文內(nèi)容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簡單的語句復述主要內(nèi)容,這不僅可以當堂考查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夠鍛煉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以及對課文主旨內(nèi)容的把握。另外,WHERE——“地點”、WHO——“人物”、WHEN——“時間”,這三個要素的教學可以靈活運用于生本教學,讓學生交流自己所找到的相關(guān)語句和要素,以提高閱讀的分析能力。而“HOW”——“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這部分內(nèi)容的把握可以說是記敘文當中難度最高的環(huán)節(jié),而且也是閱讀理解考試中最熱衷的題目。教師在點撥時,可以把它放在第二課時中進行,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直接提取”和“直接推論”的方法。“直接提取”是通過字詞和句子的定義,搜尋與主題有關(guān)的信息,找出文章的主題句,推斷文章的主旨。在搜尋主題句的過程中,應當讓學生著重關(guān)注文章的開頭和結(jié)尾,因為這是主題句最容易出現(xiàn)的地方?!爸苯油普摗笔轻槍χ黝}句不明顯的文章,這就要求學生通過事情的發(fā)展順序,結(jié)合作者的寫作意圖,描述人物間的關(guān)系,歸納總結(jié)出文章的主旨。
在閱讀理解評講中,教師可以通過PPT的演示,從每一道題目入手,帶領(lǐng)學生從短文中“追本溯源”,找到題目相關(guān)的字詞或語句,再結(jié)合全文主體意思,推斷出正確的答案。
閱讀思路是指學生在做閱讀理解題目的時候,在初讀閱讀資料的基礎上,圍繞閱讀題目產(chǎn)生的閱讀信息提取、分析、推理的過程。比如在閱讀理解題目中,對于字詞意思的理解或者選出相近字詞這類題目的講解,教師應當先讓學生在原文中圈出題目涉及的字詞,然后再把題目中的選項替換到文中進行排除,最后敲定最恰當?shù)拇鸢?,這也就是通常所用的“替換法”。再比如對于推斷文章主旨意思的題目,一般會出現(xiàn)“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從這個故事中,你學會了/懂得了什么?”遇到此類題型,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分析題目的深層含義,讓學生知道只要是這種提問方式的題目,其實都是在問“你學到了什么道理”。既然是道理,那肯定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即在這篇短文中這個道理可以適用,在生活中這個道理也可以適用,這樣就可以排除那些不具備普遍性特質(zhì)的答案,再結(jié)合文章主旨選定正確答案。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應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
學生在經(jīng)過前期的閱讀思路的學習后,已經(jīng)能初步形成閱讀思路。學生僅僅習得方法,沒有進入實踐階段,教師所教授的閱讀思路還不屬于學生自己的知識內(nèi)容。根據(jù)復述策略的要求,應當幫助學生及時復習和開展形式多樣化的復習。這個階段,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做閱讀理解題目的時候運用閱讀思路,要求他們在做題的時候能夠?qū)⑾鄳木€索圈畫出來,這樣在評講階段的時候能夠更好地進行反饋交流。
在閱讀理解題目評講階段,我們要讓以教師評講為主的課堂變成學生主講的課堂。每講一道閱讀理解題目時,都應當鼓勵學生來交流自己的閱讀思路,教師只應當起到總結(jié)點化的作用。這時的閱讀課堂就會產(chǎn)生學生思維的碰撞,同樣的一道閱讀題目,有些學生會用排除法去做,有些學生會從文中找根據(jù),還有些學生會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判斷……學生交流的熱情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提高。對于不同閱讀思路的交匯,學生還可以從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從而能夠提高閱讀理解課堂的聽課效率。
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但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自己能夠建構(gòu)關(guān)于閱讀的圖式、掌握閱讀的方法、深化閱讀的思路?!皫熣撸瑐鞯朗跇I(yè)解惑也。”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不斷總結(jié)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幫助每一個孩子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