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振興
(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實驗小學,江蘇泰州 22532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新課標對美術科目教學提出了新任務與要求,要求教師突破傳統(tǒng)知識灌輸式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應用新型教學模式是新時期美術教學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與落腳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是一種符合新課標教學理念的新型授課模式,可以通過強化教材文本、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引導學生在互動中提升學習效果,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1]。
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是他們學習的動力。同理,在開展課堂互動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全體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互動教學,美術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互動興趣,確保能夠有效調(diào)動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熱情[2]。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則是一種符合小學生認知發(fā)展的興趣激勵法,能夠在激發(fā)學生興趣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實際的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應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教學大綱要求及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愛好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富有啟發(fā)性和趣味性的問題情境,使全體學生滿懷激情地投入課堂互動教學中,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從而打破傳統(tǒng)美術教學模式帶來的枯燥感和乏味感。
例如,在《春天的色彩》一課的教學中,美術教師可以結(jié)合小學生好動、活潑等性格特征,利用《春天在哪里》這首學生非常熟悉的歌曲,為學生設置問題,如“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聽過這首歌呢?”由于大多數(shù)學生聽過這首歌,所以大多數(shù)學生會給出肯定答案。美術教師可趁熱打鐵,帶領學生合唱這首歌,并引導學生在歌聲中體會春天有什么特色或景色。讓學生以“同學們,你覺得春天的色彩是什么?”這一問題展開互動討論。有的學生認為春天是淺綠色的,因為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此時花草樹木剛剛長出新芽;也有的學生認為春天是粉紅色的,因為春天桃花盛開……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課堂氛圍被調(diào)動起來,這更有助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再如,在學習《魚的紋樣》一課時,教師在開展課堂互動教學期間,可以為學生設置趣味問題,如“同學們,你們都認識哪些魚?這些魚的紋樣有什么特征?”借助這些趣味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根據(jù)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知識進行討論。這時可以更好地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相關美術知識的興趣,提高互動教學的效果。
小學生的美術知識積累度、生活閱歷以及學習能力不足以支撐他們勝任某些自主學習任務,即使教師開展互動學習也無法順利解決問題。特別是小學生存在差異性,不同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時會遇到不同問題,所以在開展美術教學時,教師需要因材施教,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針對他們的美術學情、興趣愛好以及個性特征等科學制訂適宜的美術互動教學方案。但是為了從整體上降低課堂互動教學的難度,確保學生在互動教學中能夠有所收獲,教師在設定互動教學目標與任務時,要盡可能地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挖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的美術知識,以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或趣味游戲等方式開展課堂互動教學。這樣可以降低學生理解某些美術知識的難度,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美術互動教學中,進而提升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素描欣賞》一課時,教師可以選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素描練習,如籃球、香蕉、蘋果、水杯、桌子、板凳等。通過在講臺上展示這些物品,讓學生進行寫生訓練,可以降低學生素描的難度,促使學生就相關互動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再如,在學習《卡通卡通》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討論自己熟悉的卡通形象,從名字、色彩、造型等方面進行描述。然后再引導全班學生仔細觀察某一卡通形象的具體情況,同時引導學生分析、對比這些卡通形象與原型之間的異同點。這時,有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后發(fā)現(xiàn),卡通形象實際上是在一定程度上對原型進行了夸張表達。最后,教師可以進一步鼓勵學生結(jié)合自身情況,動手繪畫自己熟悉或喜歡的卡通形象。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會討論交流彼此的喜好,有助于互動教學的開展。
隨著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jié)合,教育信息化進程快速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普及,為美術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提供條件,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互動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互動教學效果。因此,在開展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期間,為了更好地促使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美術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結(jié)合美術教學目標和互動教學要求,通過圖片、文本、視頻和動畫等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美術課堂互動情境,使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學習相關美術知識,有助于提高課堂互動教學的趣味性,促使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課堂互動教學。
例如,在學習“繪畫技巧”時,教師采取互動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學習“長頸鹿”的簡筆畫,教學前師生之間可以就學生頭腦中長頸鹿的形象進行討論,如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見過長頸鹿嗎?你們認為長頸鹿的輪廓是什么樣的?是不是有高大的身材和長長的脖頸?”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預留一定時間進行相互討論。討論結(jié)束后,大多數(shù)學生對長頸鹿的形象有了初步認識,但仍無法深刻理解長頸鹿的繪畫方法。針對這種情況,為了更好地開展互動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長頸鹿的圖片或相關視頻,引導學生直觀地觀察長頸鹿形象,幫助學生深刻認識長頸鹿這一動物形象。之后再配合教師講解,就能使學生全面掌握長頸鹿這一形象,為后續(xù)學生繪制長頸鹿簡筆畫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互動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模式,在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實際小學美術教學中,為了順利應用互動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互動興趣入手,注意選擇貼合生活實際的教學內(nèi)容,降低互動難度,借助信息技術提高課堂互動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