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h界牌鎮(zhèn)周莊小學 張道平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偏重自身講解,只對作文題目進行簡單描述,然后就讓學生開始寫作。這種教學方式缺乏趣味性和多樣性,使學生被動、機械地學習,在影響教學質量的同時,還容易讓學生失去寫作興趣。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要改善自身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制定合理的作文教學計劃,在上課時能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和教學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教師要想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先提升學生的寫作欲望。首先,教師可以講故事、圖片或視頻等方式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生趣味盎然的時候,教師再逐步引出主題,并引導學生針對主題展開自己的想象,使其構建和主題相關的情景。其次,教師要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其能在經過豐富的想象后針對主題描述相關場景。教師給學生修改作文時,對于作文中的亮眼之處要予以鼓勵和表揚,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對于作文中的錯誤,教師要及時幫其修改,并采取一定措施提高其寫作水平。另外,教師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其進入作文意境,如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技術、講述生活中的實例等,并適當降低寫作難度,使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在明確主題后有興趣、有目的地去寫。只有學生有著濃厚的寫作興趣,才能深入學習寫作,真正寫好作文。
為了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一定的教學措施來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首先,教師在上課時要開闊學生視野,擴大其閱讀量,使學生積累好詞好句,拓展其思維空間。其次,為了避免學生盲目閱讀,教師可以文章取材、立意和結構為目的來促使學生解析和領悟作者是如何運用素材的,使學生有意識地讀書,并且要讀好書,在體會讀書樂趣的同時豐富其寫作素材。另外,教師可舉辦一些教學活動來鍛煉學生對作文素材的應用能力,如針對主題讓學生講故事、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賽等,使其通過參與教學活動,不僅學會如何應用作文素材,還能聯(lián)系實際生活切實有效地規(guī)范思維結構。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措施,使學生具備較多的作文素材,不僅能拓寬學生寫作思路,還能使其在寫作過程中得心應手,并消除對寫作的恐懼。
教師不僅要在寫作課上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在平常上課時也要利用各種教學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手法和寫作習慣。在上課前教師要認真?zhèn)湔n,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的思維方式去整理文章結構,對于較難理解的內容,教師可適當準備一些教學活動來啟發(fā)學生思考和學習。在上課時,教師要引領學生打好知識基礎,如對名詞佳句的積累、成語和句式的用法等。對于較好的文章,教師要引領學生從文章背景、立意結構、寫作手法及寫作技巧等方面詳細解析文章,并力求語言精練、流暢,以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和對比,適當時可要求學生進行仿寫,最后教師再進行評閱,并引導學生學會修改和自我修改。如在《春雨的色彩》一課教學中,教師可先讓學生泛讀課文,并進行一定程度的講解,使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和春雨的力量。在學生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后,教師再講解作者是如何用擬人的手法描寫春天美景的,如何利用多線敘述法突出主題的等,使學生在了解文章結構的同時學到一定的寫作技巧。學生通過在課堂上學習寫作技巧,并熟悉各種優(yōu)秀文章的寫作手法,才能為提高寫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文是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有作者的感情投入。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訓練學生從生活中尋找作文素材,通過對主題的了解與感悟,把自身感情融入作文中。在上課時,教師要根據課文有策略地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擴大自己的眼界,并引導學生講述和自己相關的經歷,使其感知生活,認識自己,從而在寫作時有感而發(fā),融入自己對主題的理解。在課后,教師也可推薦給學生一些感情豐富的文章,并要求其寫讀后感或后記,使其在課外也能接觸較多的文章,在豐富自身寫作材料的同時提升作文水平。如在課堂上,教師可給學生推薦文章《拉薩的天空》,教師可先對文章進行簡單描述,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簡單的解析,在學生閱讀完成后,教師可讓學生寫讀后感,并規(guī)范其文體結構,要求加入一定的情感,最后教師再進行評閱和修改。學生在寫作時融入自身情感,能顯著增強其在生活中的想象力和觀察力。
對于小學生來講,寫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經過不斷的作文練習與素材拓展。另外,教師也要大膽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在教學過程中能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欲望,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使學生樂于寫作。同時,教師還需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寫作時能有清晰的思路和較凝練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利用多種教學措施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