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伊璞
(江蘇省南通市開發(fā)區(qū)竹行中學,江蘇南通 226000)
體育課不僅是增強學生體質(zhì)、提高學生體育技能的重要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zhì)與終身發(fā)展的意識能力更有重要的意義。毛澤東主席曾說:“文明其精神,野蠻其身體”。但在體育教學中,我們總會遇到學困生。體育教學中的學困生,是指那些身體素質(zhì)較差、運動不協(xié)調(diào)、力量素質(zhì)弱、接受能力困難、心理素質(zhì)低、厭上體育課的學生。具體表現(xiàn)為:體育意識模糊不清、行為消極懈怠、技能生疏不全、品德平庸無奇等。學困生成因很多,有體質(zhì)條件、性別因素、飲食營養(yǎng)條件等。美國教育家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提示,只要對學困生進行常規(guī)性輔導,改善學困生的學習方法、策略,就能讓他們完成學習任務(wù),達成學習目標。
體育學困生是班級體育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他們比其他學生更需要教師的關(guān)懷、信任和幫助。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把脈體育學困生的成因,只有“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對于學困生,教師要抱有真誠的期待和信心,耐心地幫助他們。當他們在體育學習中遭遇困難時,教師要和學困生共同分析錯因,提出改進方法和措施。同時,對于學困生的點滴進步,教師要給予積極表揚、激勵。
只有對學困生的學情有精準的把握,才能避免學困生出現(xiàn)連續(xù)性、重復性、連鎖性的錯誤[1]。學困生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學困生“一錯再錯”。教師從學困生的每一次體育學習、每一個動作入手,將每一次錯誤歸檔,建立體育學困生學習檔案,可以不斷提升學困生的認知能力,進而突破學困生的運動障礙。
例如,教學《投擲實心球》,盡管筆者多次示范,但學生在投擲的過程中還是出現(xiàn)了不少錯誤,如有學生投擲球時將后引臂變成后屈臂等。對于學生的錯誤,教師要分門別類,區(qū)別對待。對于“屢教不改”的學生,教師要將其“記錄在案”,對其悉心輔導。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超越原先的固化動作、掙脫技能障礙,將動作歸正。例如,對于“后仰引臂動作”,由于學生的眼睛習慣看著前方,容易頭部豎直而不能做出后仰動作,由此導致學生投擲球時不能向前上方投擲。為了讓學生體驗到“后仰引臂”動作確實能夠提升投擲球的效果,筆者將檔案中的部分學困生召集起來,從動作原理上啟發(fā)學生:向前揮臂力氣大,還是向后揮臂力氣大?學生紛紛認為“向前揮臂力氣大”?!暗谕稊S球的過程中為什么要后仰頭投球呢?”學生展開了深度思考。于是,筆者將兩個動作姿勢用鉛筆在紙上畫出來,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后仰投擲的時候,向前彎腰,就是向前投擲的后仰動作”。有了深刻的領(lǐng)悟,學生從主觀上積極改變,身體的趨向讓學生改變了原先的錯誤動作。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錯誤本身乃是達到真理的一個必然的環(huán)節(jié)?!钡拇_,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正確的動作有可能只是一種模仿,而錯誤卻絕對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經(jīng)歷,盡管這個經(jīng)歷曾經(jīng)讓學生“誤入歧途”。只要教師能夠把握學困生學情,對學困生進行因材施教式的糾錯,讓學生找錯、辨錯、改錯,體育學困生就一定能夠超越自我!
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改善體育學困生的學習必須順應(yīng)學生的體育學習心理,把握學生的體育學習規(guī)律。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融入趣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析錯、糾錯學習中來。在把脈學困生學情后,教師必須跟蹤學困生的學習檔案,針對學困生的獨特錯誤,采用適恰的手段、措施、策略,改善學困生的學習??梢哉f,許多體育學困生之所以學困,是因為其錯誤沒有得到及時糾正,以至于學困生“錯誤積累”“錯上加錯”。如果體育教師能夠融入趣味,喚醒學困生的體育學習激情,對學困生的錯誤進行及時指點,助其糾正,那么,學困生的錯誤將被消滅于萌芽狀態(tài)。
例如,教學《分腿騰躍》,對于學困生的體育學習,筆者首先和學困生談心,從心理上進行積極的疏導。在學生分腿騰躍的過程中,筆者仔細觀察,如學困生的助跑速度、節(jié)奏、眼神和面部表情等,分析學困生的錯誤原因,并根據(jù)經(jīng)驗找尋積極的方法。教學中,有些學困生動作定型,不容易糾正。為此,筆者融入趣味性練習、游戲等,采用必要的專門性練習和輔助練習讓學困生進行“立臥撐分腿”“直腿起”的練習、游戲。由于是學生所熟悉的動作,因此他們的學習興趣很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慢慢感受到腿部及全身用力時的肌肉工作狀態(tài)。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引導學生帶著繃腳尖、直腿的要求,用跳背游戲進行強化訓練。由于教學循序漸進,這些學困生漸漸地“進門檻”,逐步突破學習障礙。最后,筆者讓學困生展開跳箱的“分腿騰躍”。逐漸地,他們克服了分腿騰躍的心理障礙。
體育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動作的細節(jié)沒有處理好、心理障礙沒有疏導好就會影響學困生的學習。教師要依據(jù)每個學困生的學情,分析其學困成因,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找準對學困生施教的施力點,有的放矢地進行輔導。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困生的免疫力。
錯誤是學生體育學習中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對于學困生的體育動作錯誤,教師既不能視為洪水猛獸、懼怕錯誤,也不能聽之任之、漠視錯誤,更不能對錯誤敷衍了事。教學中,教師要捕捉學困生的錯誤,引導學困生暴露錯誤、分析錯誤、反思錯誤,讓學困生找錯、辨錯、改錯[2]。只有運用學困生的錯誤,錯誤才能成為一種課程資源。
例如,教學《立定跳遠》,學生易犯的錯誤主要是前擺手臂彎曲、后擺重心后坐。有學生在錯誤發(fā)生后,經(jīng)過教師的語言點撥、啟發(fā),能夠迅速調(diào)整到位。但是有些學生始終不能糾正偏差、錯誤。為此,筆者用“跳高架”和“小墊子”,巧妙地讓學生自我糾正錯誤。具體方法為:在跳高架拉一根橡皮筋,橡皮筋于學生的距離依照前擺手臂伸直、正手觸碰到橡皮筋為止。對于發(fā)生后擺重心后坐錯誤的學生,筆者用小墊子輔助學困生的學習。讓他們的雙腳后腳掌踩住墊子、前腳掌著地,做完整的立定跳遠動作。由于這樣的“自我糾錯”非常有趣,不僅學困生,許多學生都參與其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錯誤成為學生體育學習的動力引擎,成為學生體育學習的拐角,讓體育課堂生成了許多別樣的精彩。
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認為,教育的秘訣之一就是寬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錯誤”。對于學困生的錯誤,單純依靠正面示范和反復練習有時是不能奏效的,最正確的做法就是要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運用錯誤,開發(fā)體育學困生錯誤資源,引領(lǐng)學困生在體育學習中自主建構(gòu),能夠讓學困生突破原有習慣。通過學困生的自我糾錯和自我領(lǐng)悟,完成對錯誤的超越。
借鑒布盧姆掌握學習理論,激發(fā)學困生學習激情,引導學困生自主建構(gòu),能夠讓學困生有效“脫困”!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從學困生的體育運動技能、身體健康等學科維度出發(fā),更要從學生的生命成長出發(fā),將學生的體育學習潛質(zhì)誘發(fā)出來。如此,才能讓學困生的體育生命在體育學習中得到豐潤!
[參考文獻]
[1] 楊文軒,張細謙.新常態(tài)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J].體育學刊,2015,(05):1-4.
[2] 黃泉偉.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路徑探析[J].青少年體育,2014,(1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