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杰
記不得那是哪一年,但我記得那個關于“依波表”的故事,清楚地記得。
那塊依波表,是我結婚后為自己買下的第一個“大件”。上世紀九十年代,面包車、背投彩電、家庭影院、名牌手表,被稱為結婚必備的“四大件”,與現(xiàn)在的名車、豪宅有著相同的分量。然而,關于我的手表,卻有著另外的故事。
第一塊手表,是我上技校時媽媽送的,上海牌,表盤是白鋼的,表帶也是。雖然它予我而言是人生的第一件奢侈品,雖然我知道媽媽是用額外時間的勞作換來了計時的它,但這并不足以令我欣喜,因為我還沒活到會巧妙地掩飾自己情緒的時候,因為它與別的手表并沒有本質(zhì)意義上的區(qū)別。當時,我是很重視“第一印象”的——大約從早些時候起,我就近乎固執(zhí)地認為,凡事應該與別人“不一樣”——我沒法表現(xiàn)出開心得要死,但也怕傷了媽媽的心。于是,我總是以“課間要打排球”、“放學要大掃除”為借口,拒絕戴它?;蛘呱蠈W時先戴著,待一出家門,便把它從腕上退下來,放到書包的夾層里。直到媽媽看清我的本意,嘆口氣、搖搖頭,把好端端的手表換了半價了事。我終于也松了一口松,不用每天再編故事。
我腕上的第二塊手表是尼維達,那是婆婆送給我的結婚禮物。它是蛋糕一樣的檸檬黃色,看著,心仿佛就要融化了。表鏈呢,是手鏈一樣并排的兩行細細的軟鏈,松松地環(huán)著腕。表盤不是完整的圓形,也不是橢圓,總之很時尚。但我對它總有敬而遠之的不恰切、不妥貼之感?,F(xiàn)在想來,或許那時候我就隱約感到:它太成人化了,是熟女的行頭——雖然我已成人,但是,我,我覺得自己還沒長大呀!
當時,我在企業(yè)報當記者,我默默地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寫字,自己掙錢,買一塊真正喜歡的手表。于是,就有了我心心念念的第三塊表——依波表?;叵肫鹋c它的相遇,真的不亞于又一次“初戀”。
我去了當?shù)刈畲蟮陌儇洿髽?,看了所有的手表專柜,最后看上了其中的一種——可是,竟然沒有貨!
店員說,樣品是不能賣的,是用來打樣兒的。如果你確定要買這種手表,要先繳一點象征性的押金,然后我們再去深圳的廠家拿貨,回來你再補齊差價就可以了。不過,前提是,我們進了貨,你不想買了,我們是不退押金的。
我正焦灼地盼望著呢,怎么可能“不買”?我一邊一迭聲地答應著,一邊繳了押金。但是,我根本不知道等待會是那么漫長。
當年,深圳對于偏安東北一隅的我來說,它太過遙遠了,但它也太過美好了,簡直就是夢中的天堂。
19歲時,我去過一次海南,那時海南還沒有建省,我去參加有生以來的第一次詩會,從此,對南方有了最初的新奇和好感。恰好那一年,姐姐22歲,她工作所在的區(qū)政府派她到深圳學習一個月。她不停地給家里寫信,告訴我們關于深圳的消息——那些沒有電話的舊時光,時常令人懷念——她寫信告訴我:深圳滿街的米蘭花香,能醉人呢;中英街是一條熙來攘往的街市,漂亮極了;需要手扶著帽子,才能看到旋轉(zhuǎn)餐廳的高層。還有,她為我買了從來沒穿過的泡泡紗連衣裙、可以回環(huán)播放的巴掌大的CD唱機、黃白相間的18k的小天鵝項鏈……聽著周峰的《夜色闌珊》,我學會了靜心地體會、耐心地等待。因為那個速度與激情并重,花團錦簇和藍天碧海共生的所在,向我打開了通往宏廓海天的浪漫通途。
我隔三差五就跑到百貨大樓手表專柜去看,希望在乍驚乍喜的歡暢的同時,看見它已經(jīng)安靜地在那里等著我了。我知道,有一個寶貝正向我奔來,像我盼望著它的到來一樣,日里、夜里。
有時候,我實在不好意思總?cè)タ?、去問,就假裝是去百貨大樓買別的東西,順路——對!是順路——來看一眼。雖然,明明白白我是“專程”且急切而去。我怕手表專柜的店員笑話我。更重要的,我要言談舉止像個淑女,好與那只優(yōu)雅的表,相襯——或者也可以說,只有讓自己更優(yōu)雅,才有資格擁有它。
后來,我與手表專柜那幾名店員達成了默契。起初,我猶猶豫豫、躲躲閃閃的不自在,在她們熱情的迎候中,倏然冰釋了——像多年的閨蜜,我們彼此多么熟悉??!完全是基于對美好事物共同著迷的心照不宣。她們見我過來,遠遠地打招呼,主動告知我它的行程:已經(jīng)通知配貨了;已經(jīng)從深圳的廠家出庫了;已經(jīng)在運輸?shù)耐局辛耍ㄒ粫赫f是飛機運輸,一會兒又說是鐵路)……我還翻出家中的地圖冊,特意查了從深圳到我的家鄉(xiāng)盤錦之間究竟多少里程,并動用了我并不擅長的乘除運算。
等待是漫長的,也是幸福的——它來啦!終于!
與此同時,我發(fā)現(xiàn)自己養(yǎng)成了兩個新的行為習慣:一,愛穿袖子較短的上衣,那樣的話,左腕上的手表就可以完完整整地顯露出來。二,有事兒、沒事兒,總會查看一下“幾點了”。對于時間的敏感,是不是起于那時?不得而知。但我的確對時間的風吹草動,心有戚戚。
兒時,家里沒有鐘表,我和姐姐常常需要爬過鄰家的斷墻,去看裁縫老肖家墻壁上的掛鐘,才知道是否到了該做晚飯的時候。運氣好的話,隔墻可以聽到掛鐘叮叮當當報時的聲音,屏心靜氣數(shù)著,就不必冒著爬斷墻可能擦破皮肉的危險了。不過,也有因為沒聽仔細而誤事兒的時候;19歲生日過后,我曾因為年齡的開頭是“2”而不再是“1”了,傷感得寫日記,還滴過幾滴廉價的眼淚;再后來,對季節(jié)的交替敏銳,對月亮的虧盈掛懷,葉落傷情,花凋傷心。時光如一個轉(zhuǎn)換的輪盤、變幻的萬花筒,明顯讓我憂多于喜。
買了依波表之后,我還專門給它配了一個類似化裝盒似的表盒,里面是淡黃色的絲絨襯底,摸上去細細的、柔柔的,如嬰兒的皮膚。每天早上,我總要在忙完了粗枝大葉的家務之后,凈手、凈心,儀式感一般從表盒里取出它,再輕輕地環(huán)在左腕上。要知道,它匹配我所有的衣服,西服套裙的職業(yè)裝、牛仔服、休閑裝,真的,它有這個能力。再旋開淡淡的香水,略施粉黛,整個人就神清氣爽了。然后,我扭轉(zhuǎn)“木蘭”摩托的鎖孔,讓略高于摩托車橫把的兒子站在前面的腳踏板上,一路香噴噴的,我要先送兒子去幼稚園,再轉(zhuǎn)向辦公室的格子間。兒子、手表和我,我們?nèi)灰惑w,互相提醒著、見證著存在、發(fā)生、成長。這其中,時間用它圣潔的、確切的光亮,照拂著、跟從著,令我心安。這一切,可不可以看做是一位職業(yè)女性的標準像,是那個年代我的美好生活的佐證。立此存照。
表,本是冰涼的器物。但是,當它參與了你和親人的成長,當它被打上流年的徽章銘刻在記憶的影壁之上,當你為此注入了依依、款款的深情——哦,它已變身為“活物”,會呼吸、會說話,有溫度、有情懷。它的美麗如“生命之樹”旺盛的根須,向四面八方無限延展;又如靜水深流的水域,那分明是情感世界里“愛的深深的海洋”。
半夜,去洗手間的工夫,我偶然還會跑到表盒前,看它一眼。我甚至理解了14歲的時候看見爸爸、媽媽半夜里拉開電燈,對著我們家新漆的、烙畫的大衣柜指指點點的喜悅,這是“平湖秋月”,那是“漁舟唱晚”,真好!真好!他們一點兒也沒夸張。同樣,它太令我可心啦!圓圓的、白白的表盤,像個干凈的女生,清清爽爽,氣韻天成。黑色的皮表帶,柔軟而貼心,像懂事的孩子安靜地守著黑夜與白天。于深夜,俯身探看秒針一寸一寸地移動著,我的心中竟自生出欣喜的快意和莫名的溫暖。人類已經(jīng)深睡,但是,它還像戀人一般癡癡地守在原地,順應著時序的彎轉(zhuǎn)軌跡,用心靈記錄著歲月的印痕。在蠻荒年代,它像勤勉的敲鐘人,提示與警醒;在記憶的深處,它像深沉的哲人,冷峻地雕刻時光。
后來,因為戴的時間過長,皮表帶系扣的扣眼兒周圍已經(jīng)磨出了毛邊兒,雖然我不時用溫肥皂水、細軟的手帕小心地擦拭,但是,“用劍者傷于劍”,任誰能抵擋得住時光的耗損呢——盡管,它曾主宰過時光……
“歲月流轉(zhuǎn),情懷依舊。”我依然不愿意換戴其他的腕表,雖然它們的價格本身代表著財富和身份,雖然它們與而立之年的我會彼此烘云托月。但是,我仍舊堅持著,像固執(zhí)地愛著青梅竹馬的懵懂伙伴那樣,一想起來,心就是動蕩的、溫軟的。
我也曾去過修表處,換了相仿的黑色皮表帶;我也曾想過,再買一塊從前樣式的“依波”繼續(xù)“上崗”。但是,有個哲學命題不是這樣說的嘛: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斑@一個”怎么可能是“那一個”?在時光面前,誰都得低下頭,任流逝的光陰,把美好的事物帶走……
——而記憶,漸遠,漸無窮。
有二十年了吧。
今年暮春,當我與“依波”不期而遇,如遇初戀的情人,心潮難平,往事蜂涌。青春的心重又潤澤、潮濕,情不自禁地,沿著時光的棧道,獨自走一段長長的回程。其實,我們是時光的容器,我們也是時光的標本、時光的孤兒?!皶r光不在鐘表之內(nèi),而在我們體內(nèi)?!保ㄒ耘f作)時光悠悠往復,如夏日傍晚清涼的鐘聲四散。但是,你所鐘情的,必將以別樣的方式,在時光的隧道深處,靜靜地等著你——光陰帶走的,必將以更加美好的事物,償還你,慢慢地……
在北京的某個凌晨,當我寫下上面這些文字,我的心里是柔軟而澄明的。是的,下個月回家時,第一件事,我要拉開抽屜,翻開表盒,看看我和光陰的故事還在不在……
(選自《香港商報》2018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