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靜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變革,中學德育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構建健全的德育制度,向社會、家庭拓展德育空間,在方法上,必須注重實踐。
關鍵詞:中學德育;現代化;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8-0022-01
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思想觀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贏得青少年就贏得未來。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上存在的一些負面影響給中學生的價值觀帶來沖擊。有的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識嚴重,價值取向扭曲,重物質利益輕無私奉獻,重等價交換輕愛心付出;有的知行脫節(jié),知道社會主義道德的一些基本內容,但在實際行動中卻是另一種表現;有的過分注重自我,社會責任感不強。社會轉型期也是價值觀的反思、裂變、更新和塑造時期。新的形勢既為中學的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嚴峻的挑戰(zhàn),同時也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中學德育作為社會德育的一個子系統,應以嶄新的德育觀迎接新時期的到來,需要學校采用新的德育內容、德育制度和德育方法來實現中學德育的現代化,使中學生具有對不同的道德觀念進行重新整合的能力。
1.更新德育觀念,開展工作與時俱進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深入發(fā)展,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們的思想意識、行為方式、利益關系、目標追求都出現了多元化趨勢。道德作為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tài),必將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發(fā)展,隨著經濟生活的改善而變革。在社會日益趨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教育不可避免地在高速運轉的社會之中運行。升學教育中,智育被抬到無限高的地位,德育則乏人問津。雖然今天素質教育以不可阻擋之勢逐漸取代應試教育,但是考試制度不變,德育地位仍難有根本提高。
中學德育工作出現種種弊端,從本質上講其根源在于自身。中學德育工作面臨的新問題中,教育對象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他們的思想意識、心理品質、價值標準與以往學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德育理論與實踐都未能及時地對這一特點進行科學分析或科學對待,依然沿用陳舊的方法,使德育工作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切實做好中學德育工作、走出學校德育工作誤區(qū)將是一項十分復雜而又艱巨的系統性工作。要通過社會實踐,跨學校和跨地區(qū)互助活動等渠道,讓學生進行道德體驗,用貼近生活的理論和實踐,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需的政治觀點、道德情操、價值觀念和文明行為,培養(yǎng)進取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平等競爭思想,以及適應社會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質。
2.突出主體地位,堅持以生為本
按照現代教育學觀點,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而學生則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育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互動交流、協同活動的過程,其核心目標是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升。這一教學理念同樣適用于班主任德育工作,即在開展德育教育過程中要建立平等、民主、互動的師生關系,這一關系的確立,將為提高德育工作帶來積極的影響。班主任應讓學生真正成為班集體建設的導演、演員,而自己則作為藝術指導、總監(jiān)。努力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合作氛圍,讓學生在班級管理中團結協作,開展廣泛的自評、互評、師評活動,在師生合作的同時努力實現師生合作。
3.直面教育、正確引導
高中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學校應該重視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對其品德教育放任自流。這個時期的學生總想與成人平起平坐,他們不愿意聽別人的指責,更愿意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對行為的結果作出判斷。此時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德育的前提是有一定的道德標準,教師可以把這個標準告訴學生,為其獨立思考提供依據。有了這個標準學生才好作出自我判斷、自我評價、自我約束。作為學校,就應該開設相應的課程,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正確引導,同時把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也作為德育內容,讓每個學生自覺樹立法治意識,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通過對學生的多方面教育,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
4.以實踐促發(fā)展
學生道德認識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發(fā)、道德意志的鍛煉、道德行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習慣的養(yǎng)成,都離不開各種實踐活動。學生的優(yōu)良品德不僅要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形成,也要在不斷豐富和深化的實踐活動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時,由于中學生活潑好動、精力充沛、求知欲和上進心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比較符合他們的興趣愛好,能滿足他們的多種需要。因此,教師要在實踐中采取多種實踐鍛煉方式,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在課堂上讓學生對特定事情采取他們認為有效且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措施,然后進行集體討論。這種通過師生的共同探討得出的道德評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德育工作有時需要針鋒相對,有時卻需要以柔克剛;有時需要大張旗鼓,有時卻需要偃旗息鼓,此時無聲勝有聲?,F在的青少年個性很強,我們的思想工作只有因人、因事、因地不斷變化才能取得實效。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深刻認識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注重德育創(chuàng)新,加強德育體制和制度建設,改善德育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順利完成德育這一核心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