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應蓮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對老年患者靜脈輸液進行分析。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進行靜脈輸液的200例老年患者(60歲以上)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結果:影響老年患者靜脈輸液質量原因是多樣的,但是主要包括滴速、血管選擇、穿刺方法這三個方面。結論:近幾年,老年患者靜脈輸液事故頻發(fā),老年患者靜脈輸液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本文就靜脈滴注速度、靜脈血管的選擇及穿刺方法這三個因素對老年患者靜脈輸液質量的影響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老年患者;靜脈輸液;靜脈滴注速度;靜脈血管的選擇;穿刺方法;靜脈炎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11-185-01
眾所周知,靜脈輸液技術是護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為老年患者進行靜脈輸液則是靜脈輸液技術的難中之難。為了總結影響老年患者靜脈輸液質量的因素、探究提高老年患者靜脈輸液質量的方法,筆者特對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進行靜脈輸液的200例老年患者(60歲以上)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通過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靜脈滴注速度、靜脈血管的選擇以及穿刺方法是影響老年患者靜脈輸液質量的三大主要因素。下面,筆者就從這三個方面進行討論。
1 滴速
1.1 老年患者進行靜脈輸液的必要性和滴注速度對老年靜脈輸液患者的重要性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nèi)各組織、器官的功能都會發(fā)生自然衰退(這種自然性衰退主要是指體液總量的逐步流失和細胞的長期極度缺水狀態(tài))[1]。在自然衰老的狀態(tài)下,人體內(nèi)的體液雖可以滿足日常生理代謝的需要,但當機體面臨創(chuàng)傷或應激狀態(tài)(尤其是發(fā)燒或其他可導致機體內(nèi)環(huán)境溫度升高的情況)時,則會因機體不能提供足夠的體液而導致一些重要的器官及組織發(fā)生功能衰退的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體液來維持正常的器官運轉)[2-3]。因此,當老年人的身體受到創(chuàng)傷或發(fā)生應激反應時,我們就需要積極地為其補充液體。
1.2 靜脈滴注速度的選擇 基于臨床實踐,筆者認為,臨床醫(yī)生應該從兩方面來考慮為老年患者選擇合適的靜脈滴注速度。
首先,控制靜脈滴注速度要以輸入液體的量和種類為基礎。一般情況下,用100 ~250毫升的葡萄糖為溶液為老年患者進行靜脈輸液時,醫(yī)生可按每分鐘50滴為標準為其進行靜脈滴速調(diào)節(jié),但當溶劑為低分子右旋糖酐時,醫(yī)生則需要將老年患者的靜脈滴注速度控制在每分鐘30~45滴[4]。這主要是因為低分子右旋糖酐具有快速擴充血容量的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分子量較小)。如果靜脈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速度過快,就會導致患者血管內(nèi)出現(xiàn)血容量驟增的現(xiàn)象,從而加重患者的心臟負荷,甚至導致急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生。在開始靜脈輸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時,醫(yī)生可將老年患者的靜脈滴速控制在每分鐘30~35滴。如果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患者沒有出現(xiàn)心率、呼吸等一般生命體征的改變,則醫(yī)生可再將其靜脈滴速調(diào)整至每分鐘40~45滴。
2 靜脈血管的選擇及穿刺方法
2.1 靜脈血管的選擇
由于老年人的靜脈血管大多比較細且不明顯,所以在老年患者體表選擇出一條較粗且明顯的靜脈進行穿刺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老年人的靜脈血管之所以呈現(xiàn)出如此的狀態(tài),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的原因:①血管結構改變。②血管壁脆性增加。③新陳代謝率較低。在為老年患者選擇靜脈穿刺血管時,有兩種老年人的靜脈血管較為難選擇。其中一種是體型偏瘦的老年患者。另外一種是體型肥胖的老年患者。他們的皮下脂肪多且厚、血管深而細。這些都不利于靜脈血管的選擇和穿刺。
2.2 穿刺方法
筆者通過對200例老年患者的靜脈穿刺過程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護士的工作態(tài)度是否認真是靜脈穿刺結果的決定性因素。認真的態(tài)度主要包括認真地選擇穿刺血管和專注地進行靜脈穿刺兩個方面。由于老年人的血管壁比較脆且薄,所以在靜脈穿刺時如果過早地使患者的血管充盈,則會可能在進針時穿破患者的血管。正確的穿刺步驟是:
①選擇穿刺血管;②松開止血帶;③進行皮膚消毒;④重新扎上止血帶;⑤進針(進針不易過深,只要回血即可);⑥固定。另外,為老年患者進行靜脈穿刺一定要選擇合適的針頭。一般選用6號針頭或稍小號的針頭即可。
3 靜脈炎的誘因及預防
3.1 靜脈炎的誘因及實證分析
有研究顯示,靜脈炎的發(fā)生主要與反復輸液、多次在同一條血管上穿刺、藥物濃度的刺激以及無菌技術操作不合格等因素有關。筆者此次觀察研究的結果與上述結論一致。在筆者所觀察的200例老年輸液患者(進行上肢靜脈輸液的150例,進行下肢靜脈輸液的50例)中,發(fā)生靜脈炎的共有3例(用濃度為50%的硫酸溶液濕敷后均痊愈)。其中,上肢靜脈輸液患者4例(3例進行的是手背小靜脈輸液,1例進行的是無名指旁小靜脈輸液),下肢靜脈輸液患者1例。據(jù)筆者觀察,4例發(fā)生靜脈炎的上肢靜脈輸液患者,均在同一位置連續(xù)進行了5天的靜脈輸液。由此看見,穿刺針頭的反復刺激可能會誘發(fā)靜脈炎。而1例發(fā)生靜脈炎的下肢靜脈輸液患者,其輸注的藥物是濃度為20%的甘露醇。據(jù)筆者分析,該患者發(fā)生下肢靜脈炎可能與藥物濃度過大有關。
3.2 靜脈炎的預防
靜脈炎的預防概括來說主要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環(huán)境,另一方面是穿刺。也就是說即要保證在無菌環(huán)境下進行靜脈輸液,又要避免在同一條血管,甚至是同一個部位進行反復穿刺。至于藥物濃度對患者血管的刺激,我們則可以通過1個小技巧來避免,即后續(xù)推液。當患者需輸注高濃度藥物時(如濃度為20%的甘露醇或濃度為25%的葡萄糖溶液等),護士可先為患者輸注高濃度藥液。待高濃度藥液輸完后,護士再為患者輸注50毫升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這樣做既能保證有效的藥物輸入,又能使殘留的藥液不刺激患者的血管壁。
綜上所述,靜脈滴注的速度、靜脈血管及穿刺方法的選擇這三個因素對老年患者靜脈輸液的質量和預防靜脈炎的發(fā)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高擁軍,王東馥.58例老年靜脈輸液外滲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101(5),129-130.
[2] 張曉鳴,林彩萍.2例老年患者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護理體會[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9,97(2):1002-2600.
[3] 徐萃.110例老年腫瘤患者外周靜脈輸液的護理體會[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17,77(35):1006-6845.
[4] 佟亞光.老年患者靜脈輸液的觀察與體會[J].求醫(yī)問藥.2012,10(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