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
《人世間》(長篇小說,中國青年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是著名作家梁曉聲的最新長篇小說,分為上中下三部,總計約115萬字。這樣一本大部頭小說,在閱讀愈發(fā)碎片化的當下,多少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尤其是對于已習慣了電子閱讀的年輕人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zhàn)。但作為一名“80后”讀者,我不僅通讀了整部小說,而且被其深深地吸引和打動。相信不少人,和我有著相似的閱讀感受。
《人世間》以生活在北方某省會城市A市的周姓平民人家為中心,通過對周秉義、周蓉和周秉昆三兄妹及其身邊家人、親戚、朋友、同事、鄰里等各自苦樂交織的悲喜人生歷程的詳細講述,以及對眾多人物之間復雜情感關系的巧妙勾連,描繪了一幅關于近50年來中國城市底層百姓世俗生活的精彩畫卷,并以此折射出當代中國跌宕起伏的歷史進程與不斷進步的社會現(xiàn)實。
顯然,這部小說延續(xù)了梁曉聲一貫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風格。在對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對他們或平凡或精彩、或卑微或輝煌的人生故事的講述中,飽含著作者對于普通民眾日常生活及其命運的熱切關注,也寄寓了作者對于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深情期望。但與其以往小說不同的是,這部小說是一部年代感十足的作品:始于上世紀60年代“文革”初期,至2016年,前后長達50年,“文革”“改革開放”“國企改革”等當代中國的重大歷史節(jié)點,在作者筆下幾乎皆有或直接或隱晦的表露。作者以旁觀者的視角將小說各色人物在不同社會發(fā)展階段內所經歷的人生起伏、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等娓娓道來,并以他們曲折的人生軌跡為線索將當代中國的50年風雨發(fā)展歷程從不同的側面予以串聯(lián)和呈現(xiàn)。從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我們似乎可以覓得自己的影子,更能切身感受到中國底層百姓面對人生苦難時的無奈與堅韌以及對于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我們可以回望那段已漸漸遠去的刻骨銘心的歷史,也能夠審視中國社會幾十年來的發(fā)展與進步。某種意義上,這是一部“極摹人情世態(tài)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的“五十年中國百姓的生活史”。
刻畫人物形象乃小說的中心任務??陀^地講,本部小說最值得稱道之處便是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活且重情重義的人物形象。周秉義的正直與隱忍、周蓉的叛逆與知性、周秉昆的熱誠與執(zhí)拗、鄭娟的單純與知足、蔡曉光的癡情與灑脫……均令人印象深刻,即便是筆墨較少的春燕、光明、關玲等人也被描繪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xiàn),無疑,他們便是大千世界眾生相的代表,是平凡世俗生活中你我的化身。這些讓人過目難忘的人物形象,除了得益于作者敏銳細致的洞察力和高超的人物塑造技巧之外,更基于以下三種真實:
其一,歷史的真實。盡管小說的時間跨度較長,但作者對于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狀況與時代變化均給予了如實的交代,“文革”時期社會的動蕩、生活物資的匱乏以及精神世界的貧瘠,改革開放時期思想的解禁、人心的浮動和經濟的復蘇,國企改革時期與城市拆遷過程中社會矛盾的激化等,隨著小說情節(jié)的推進,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展示。正是基于對時代語境的成功鋪設,才使得小說人物特定時期內的思想觀念、言行舉止、價值抉擇等顯得合情合理,即便是某些在今天看來匪夷所思的驚人之舉也擁有了真實可靠的依據(jù)。
其二,情感的真實。作為一名“80后”讀者,我顯然對于小說中所描繪的七八十年代的生活情景缺乏直接的體驗,但我在閱讀過程中非但沒有絲毫的歷史隔膜感,反而會被作者不時地帶入其中,和小說人物悲喜與共,甚至會不自覺地將自己與其對照,進行“批判與自我批判”。之所以如此,我想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強大且真實的情感力量,這不僅歸功于作者對人世間最珍貴的親情、愛情、友情等的淋漓盡致的刻畫,也在于作者對人類共通情感的細致入微的描繪。惟其如此,周秉昆因姐姐周蓉不辭而別前往貴州追求愛情與落魄詩人馮化成結婚的瘋狂舉動而產生的長時間的誤解乃至恨意,周志剛與金老太親家之間因身份與階層的差異而導致的天然隔膜感,鄰居因羨慕甚至嫉妒周家人生活境況的改善而產生的態(tài)度轉變與疏遠感,讀來在讓人唏噓感慨的同時,亦不得不感佩作者對于人情冷暖、關系遠近的深刻體悟。
其三,細節(jié)的真實。擁有豐富創(chuàng)作經驗的梁曉聲,在依靠細節(jié)來刻畫人物性格方面格外的駕輕就熟。表現(xiàn)在這部小說中,有些看似是作者信手拈來的細節(jié),卻是其匠心獨運之處,對于人物性情的表現(xiàn)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極富藝術感染力。例如,周秉昆初次給鄭娟家送錢時在路上幫扶并不相識的鄭娟母親的細節(jié),不僅凸顯了周秉昆善良的品性,也為后來鄭娟母親對于周秉昆的認可埋下了伏筆,帶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推進。周秉義身在岳母家與岳母談話時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細節(jié)描寫,則將周秉義心思周密且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一面展現(xiàn)得極為傳神。
正是借助于眾多生動飽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梁曉聲將其對于人世間蕓蕓眾生的生命觀照和其個人的人生感悟傳遞給了廣大的讀者。
小說題目“人世間”,看似平淡的三個字,卻耐人尋味。細細品讀小說中的文字:“老百姓在人世間的生活真是不容易啊,誰家一不小心就會出不好的事,一遇到事情,總是束手無策,幸好有小龔叔叔、老所長、母親等人,即使不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但起碼能給予人世間一點及時的溫暖和慰藉。”進而聯(lián)想至你我的現(xiàn)實生活,驀然驚嘆,梁曉聲所傳達的不正是人世間的生之艱辛與愛之無價嘛!
如此看來,“人世間”可謂是對小說主題的完美概括,亦是對小說人物命運及其歸宿的某種隱喻式表達,對于生活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追逐幸福的你我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啟迪。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