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鐘琪
作者單位:410013 長沙,中南大學湘雅醫(yī)學院
超聲是指振動頻率每秒在20 000次(Hz,赫茲)以上,超過人耳聽覺閾值上限的聲波。超聲檢查是利用超聲波的物理特性和人體器官組織聲學特性相互作用后產生的信息,并將其接收、放大和信息處理后形成的圖形、曲線或其他數(shù)據(jù),借此進行疾病診斷的檢查方法。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超聲診斷進展非常迅速。隨著醫(yī)學倫理和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超聲診斷從早期的A型、M型一維超聲成像,B超二維成像,演進到動態(tài)實時三維成像;由黑白灰階超聲成像發(fā)展到彩色血流顯像、諧波成像、組織多普勒成像等新型成像技術和各項新的超聲檢查技術,如腔內超聲檢查、器官聲學造影檢查、介入超聲等。
1.1 束射性或指向性 超聲波頻率極高,而波長很短,在介質中呈直線傳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或指向性,這便是可用超聲對人體器官進行定向探測的基礎。
1.2 反射、折射和散射 超聲在介質中的傳播與介質的聲阻抗密切相關。超聲束在具有同聲阻抗比較均勻的介質中呈直線傳播。超聲束傳播途中遇到大于波長且具有不同聲阻抗的界面時,部分聲束發(fā)生折射,部分聲束發(fā)生反射。如超聲束波長遇到遠小于聲波波長且聲阻抗不同的界面(如紅細胞)時則會發(fā)生折射,借此可以評價人體組織器官組織學特性和功能狀態(tài)。
1.3 吸收與衰減 超聲在介質中傳播時除了聲束的遠場擴散、界面反射和散射使其聲能衰減外,還有介質吸收導致的衰減,不同生物組織對入射超聲的吸收衰減程度不一。
1.4 多普勒效應 超聲束遇到運動的反射界面時,其反射波的頻率將發(fā)生改變,此即超聲波的多普勒效應。這一物理特性已廣泛應用于心臟血管等活動臟器的檢測。
1.5 非線性傳播 接收和利用由超聲波非線性傳播所產生的二次諧波信號進行超聲成像的技術叫二次諧波成像。
超聲圖像是根據(jù)探頭掃查的部位構成的斷層圖像,它是以解剖形態(tài)學為基礎,依據(jù)各種組織結構間的聲阻抗差的大小以明(白)暗(黑)之間不同的灰度來反映回聲之有無和強弱,從而分辨解剖結構的層次,顯示臟器和病變的形態(tài)、輪廓和大小,以及某結構的物理性質。
2.1 人體組織器官聲學分型 根據(jù)組織內部聲阻抗及聲阻抗差的大小,將人體組織器官分為4種類型,見表1。
2.2 多普勒成像特點 二維灰階圖像上疊加二維彩色血流圖的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可形象直觀地顯示血流的方向、速度及血流性質,多普勒頻譜曲線可檢測有關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以及反映器官組織的血流灌注,其功能可接近于“無創(chuàng)性血管造影”。
2.2 病理成像 除需了解超聲信息意義,還要對常見圖像特征有所認識,才能對病變進行準確的判斷?,F(xiàn)以掃查中的線陣或扇掃圖像為例,比較囊性與實性病變(表2)、良性與惡性病變的回聲特點(表3)。
常規(guī)超聲檢查應包括二維超聲檢查、頻譜型多普勒超聲檢查和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檢查。
在進行超聲顯像檢查時,為了取得清晰的圖像,從而達到滿意的診斷效果,必須做好檢查前準備工作。一般腹部的檢查應在空腹時進行,經(jīng)腹婦產科和盆腔部位的檢查應適度充盈膀胱,以避免氣體干擾。超聲探測時常規(guī)采取臥位,也可根據(jù)需要取側臥位或俯臥位、半臥位或站立位。露出皮膚,涂布耦合劑,探頭緊貼皮膚進行掃查。
3.1 二維超聲檢查 該技術能清晰、直觀地實時顯示各臟器的形態(tài)結構、空間位置、連續(xù)關系等,為超聲檢查的基礎。
3.2 頻譜型多普勒超聲檢查 包括脈沖波多普勒超聲和連續(xù)波多普勒超聲兩種檢查技術。脈沖多普勒超聲能對心血管內某一點處的血流方向、速度及性質進行細致的定量分析。連續(xù)波多普勒血流檢查能對心血管內聲束一條線上的血流方向、速度及性質進行細致的定量分析。
3.3 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 該技術能顯示心血管內某一斷面的血流信號,屬于實時二維血流成像技術,可與二維圖像相互結合同時顯示。彩色多普勒的優(yōu)點是血流圖像實時二維顯示,直觀形象,一目了然,檢查快速,漏誤診率較低。
超聲顯像診斷屬無創(chuàng)性檢查,患者無痛苦,且可反復或追蹤檢查診療效果,對許多臨床上難以發(fā)現(xiàn)及不能確診的疾病,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確診。現(xiàn)將其主要應用范圍分述如下。
4.1 顱腦 顱內囊腫或膿腫、新生兒顱內出血、腦積水及顱內腫瘤等。
4.2 眼部 視網(wǎng)膜脫離、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玻璃體積血、白內障、眼內異物、眼眶腫瘤等。
4.3 甲狀腺 甲狀腺腫大、甲亢、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單純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炎、甲狀腺腺瘤、甲狀腺囊腫、甲狀腺癌等。
4.4 乳腺 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癥、乳腺膿腫、乳腺囊腫、乳腺纖維腺瘤、乳腺癌等。
4.5 心臟 二尖瓣疾病、主動脈瓣疾病、三尖瓣疾病、擴張(充血)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法洛四聯(lián)癥、心包積液、心房腫瘤、冠心病等。
4.6 肝臟 肝囊腫、多囊肝、肝包蟲病、肝膿腫、肝癌、肝良性腫瘤、肝硬化、脂肪肝、肝淤血等。
4.7 膽道 膽系結石、膽囊炎、膽系腫瘤、膽道蛔蟲、先天性膽總管囊腫、阻塞性黃疸的鑒別診斷等。
4.8 胰腺 胰腺囊腫、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肝胰壺腹癌、胰島細胞瘤等。
4.9 脾 彌漫性脾大、脾腫瘤、脾囊腫、脾破裂等。
4.10 腹膜后間隙 腹膜后淋巴結腫大、腹膜后腫瘤、腹膜后囊性腫物、腹膜后大血管疾病等。
表1 超聲不同反射類型在人體不同組織器官中的影像表現(xiàn)
表2 囊性與實性病變的超聲影像學表現(xiàn)
表3 良性與惡性病變的超聲影像學表現(xiàn)
4.11 胃腸 胃腫瘤、胃憩室、胃石癥、幽門梗阻、腸道腫瘤、腸梗阻、急性闌尾炎等。
4.12 泌尿系 腎發(fā)育及位置異常、腎外傷、腎及腎周膿腫、腎盂積水、腎結石、腎炎及腎病綜合征、腎結核、腎囊腫、多囊腫、多囊腎、腎腫瘤、移植腎、先天性巨輸尿管、輸尿管囊腫、輸尿管結石、輸尿管腫瘤、腎上腺腫瘤、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膀胱畸形、膀胱異物、膀胱結石、膀胱腫瘤、睪丸腫瘤、鞘膜積液、隱睪等。
4.13 婦科 宮內避孕環(huán)、子宮發(fā)育異常、子宮肌瘤、子宮體癌、卵巢實質性腫瘤、卵巢贅生性腫瘤、卵巢非贅生性囊腫等。
4.14 產科 早孕診斷、中晚期妊娠檢測、雙胎、胎兒宮內發(fā)育遲緩、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羊水過多、羊水過少、胎兒畸形、死胎、流產、異位妊娠、葡萄胎等。
4.15 骨骼及關節(jié) 原發(fā)性骨腫瘤、轉移性骨腫瘤、骨腫瘤樣變、四肢軟組織腫瘤及瘤樣變、骨折、骨髓炎、軟組織異物存留等。
4.16 血管 頸部大血管病變、四肢大動脈閉塞、四肢深靜脈栓塞、動脈瘤、動靜脈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