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峰
摘要 目的:探討心理健康促進療法干預對酒依賴患者復飲率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方法:收治酒依賴患者70例,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只給予常規(guī)基礎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健康促進療法干預。結(jié)果:治療后,研究組GQOLI總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隨訪10、18個月復飲率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心理健康促進療法能提高酒依賴患者的健康信念,對生活充滿自信心,降低了患者對酒的復飲率,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
關鍵詞 心理健康促進療法;酒依賴;復飲率;生活質(zhì)量
酒依賴是酒精依賴綜合征的簡稱,也叫酒精依賴,它是人們長期大量飲酒以后形成的對酒的一種強烈的心理渴求?;颊卟活櫤蠊亻L期大量飲酒出現(xiàn)嚴重的精神癥狀和人格改變,其對身心健康、人際社會交往能力、家庭責任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為了讓患者成功戒酒,回歸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復飲率、提高生存質(zhì)量,對酒依賴者實施心理健康促進療法,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酒依賴患者70例,均為男性,均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關于酒依賴的診斷標準。將7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5例,年齡28~ 60歲;已婚27例,未婚4例,離異4例;本科及以上學歷1例,大專3例,高中11例,初中14例,小學6例;酒齡1~3年9例,3~8年15例,>10年11例;農(nóng)民8例,工人12例,知識分子2例,無業(yè)和退休的13例。研究組35例,年齡24~ 58歲;已婚24例,未婚5例,離異6例;本科及以上學歷2例,大專2例,高中13例,初中10例,小學8例;酒齡1~3年10例,3~8年13例,>10年12例;農(nóng)民9例,工人10例,知識分子2例,無業(yè)和退休的1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婚姻、文化程度、酒齡、職業(yè)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方法:對照組只給予常規(guī)的基礎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健康促進療法干預8周。研究組成立心理健康促進干預小組,由主治醫(yī)師、責任護士和護士長負責具體實施,每周共4次授課,每次授課40 min,觀察8周。①健康教育:責任護士以積極、誠懇的態(tài)度去開導患者,給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關愛、友好的氛圍以取得患者的信任,講解過度飲酒對人體和精神危害的嚴重性,指導患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參加有益身心的戶外活動,參加各種使心情愉悅的音樂活動、閱讀、繪畫等以緩解和消除戒酒時出現(xiàn)的負性情緒。根據(jù)患者不同層次的知識水平采取個性化和集體化健康教育相結(jié)合的方法,因人施教,對共性的問題集體化教育,個性化的問題個別指導,引導患者在良好的氛圍中相互傾訴內(nèi)心的感受,告訴患者哪些是積極或消極的戒酒方式,應采取積極應對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并講解藥物對治療酒依賴的重要性以及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和處理方法,發(fā)放有關酒依賴健康教育的宣傳手冊,提高治療依從性。②支持性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可進行單獨和集體支持性心理治療,幫助患者正確認識酒依賴的特點、可能出現(xiàn)的戒斷反應以及將來的演變過程,酒依賴患者常常不承認現(xiàn)在的精神障礙由過度飲酒導致,認為飲酒能夠幫助緩解自身的壓力,借酒消愁等。那么通過心理治療認識到問題的所在,“承認”問題是改變飲酒過度行為的第1步,讓曾經(jīng)住院戒酒成功的患者相互加入微信聊天,通過溝通傳授成功戒酒的經(jīng)驗,使其能控制非理性的飲酒行為。③社會支持:做好患者家庭成員、親朋好友的健康教育,制定社會活動計劃,給予患者精神和經(jīng)濟上的支持和照顧,親屬是患者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多與家屬溝通,開展家庭座談會,督促患者家屬按時探視患者,告知家屬疾病的康復不僅僅是單純的藥物治療,親情對患者康復的重要性是藥物不能代替的,也是出院后戒酒成功、不再復飲的重要監(jiān)督者。
評定方法:由2名經(jīng)過各種量表培訓的精神科主治醫(yī)師于治療前及治療后第8周末采用生活質(zhì)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量表進行評定,其一致性檢驗的Kappa值為0.85~ 1.0。
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應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并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GQOLI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GQOLI總分及各因子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第8周末研究組GQOLI總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兩組患者出院后隨訪10~18個月復飲率比較:患者出院后10個月時研究組復飲率5.7% (2/35),對照組14.3%(5/35);出院18個月時研究組復飲率8.6% (3/35),對照組22.8%(8/35);研究組復飲率低于對照組(P<0.05)。
討論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通過衛(wèi)生知識傳播和行為干預,改變?nèi)藗兊牟唤】敌袨?,提高健康水?sup>[1,2]。長期酗酒不但危害自身健康,酒后暴力行為給家庭帶來不幸,造成社會不安全因素。單純的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復飲率高。實施心理支持和行為治療可提高患者飲酒的自控性,鞏固戒酒效果。
心理健康促進療法就是主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和行為治療以及社會家庭的支持,以糾正患者飲酒的不良習慣和行為[3,4]。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提高患者依從性,減輕其心理負擔的作用[5]。通過行為治療患者糾正了對酒精的錯誤認識,認識到了過量飲酒所導致的軀體疾病和精神健康的危害,理解了酒依賴出現(xiàn)的精神癥狀不僅需要藥物維持治療,還需要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和康復意志從而提高了治療的依從性,有助于患者生理、心理、社會功能的恢復,認知行為治療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家庭是社會化支持系統(tǒng)的中心。多數(shù)酒依賴患者有因家庭暴力傷害親屬導致妻離子散的經(jīng)歷,親屬不敢去醫(yī)院探視,對患者的康復治療是非常不利的,家庭支持低的患者生活質(zhì)量更差,家庭成員對患者的責難、敵意及過度的情感表達往往是復發(fā)的重要原因。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戒酒的成功率越高,良好的家庭支持和關懷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家屬干預當屬首位,使患者得到家庭的關愛與監(jiān)護能力,幫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為患者的社會性康復奠定基礎,擔負起對家庭的責任,回歸正常社會。
參考文獻
[1]黃金芳,劉玉瑩.護理健康教育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20.
[2]尹良爽,李澤愛,朱春燕,等.男性酒依賴患者的決策傾向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3,46(1):28-31.
[3]張彥,余毅,馮艷華.個性化護理干預對酒精依賴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2,24(15):1897-1900.
[4]薛梅,曹文媚,劉紅娟,等.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與家屬對教育及支持需求的調(diào)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8):51-53.
[5]李蘭.護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影響因素[J].現(xiàn)代護理,2004,10(11):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