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蕊
【摘要】目的 通過臨床試驗探索護理學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并探索更好的護理方式。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心腦血管患者,對其進行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分組護理,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進行護理干預,通過兩組患者的SBP、SDP、TC及纖維蛋白原比較及滿意度調查分析兩組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SBP、SDP、TC、纖維蛋白原及護理滿意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 針對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還需要通過行之有效的護理學知識予以促進,并對更好的護理方式予以探索,促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
【關鍵詞】心血管疾病;護理學;作用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9..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某醫(yī)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1例。對該61例病人進行了隨機分組,確定觀察組31例和對照組30例。其中對照組的患者年齡40~80歲,平均(61.29±1.28)歲,男21例,女9例。對照組的患者患病情況分別為:高血壓6例,冠心病5例,先心病4例,心肌病7例,心臟瓣膜病8例。觀察組有男21例,女10例。年齡42~81歲,平均(61.32±1.25)歲,觀察組的患者患病情況分別為:高血壓7例,冠心病5例,先心病5例,心肌病9例,心臟瓣膜病5例。根據(jù)兩組的病例資料進行觀察,兩組患者的不同情況不存在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比較的有效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醫(yī)院醫(yī)生進行診斷后進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在此前提條件下,對照組患者的治療附加護理措施,包括:監(jiān)測血壓、心律、心電圖等。觀察組則附加采用常規(guī)的基本衛(wèi)生護理措施。
(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根據(jù)了解掌握的患者心理狀態(tài),主動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從而使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其次,對患者進行良好的心理溝通、疏導工作,避免患者具有較大的思想負擔和其它疑慮。最后,向患者宣傳普及其病癥的相關治療知識。
(2)飲食護理。對患者日常的食物進行科學的細分,共分為:水果、谷類、谷制品、脫脂奶制品、肉類、魚類、甜食、脂肪以及種子、家禽等。在患者的日常飲食中,嚴格按照相關健康標準進行食物的攝入。
(3)運動護理。當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恢復較好后,護理人員可以指導督促患者進行適當?shù)捏w育鍛煉。鍛煉的強度和難度要因人而異,并且鍛煉量要逐步進行調整增加。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要對其收縮壓、舒張壓、總膽固醇、纖維蛋白原等元素含量進行檢測和比較,并就患者對其享受護理措施的滿意度進行有效測評。
1.4 評價標準
將護理滿意度設為三個等級,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的分值幅度分別為81~100分,61~80分,0~60分。計算統(tǒng)計滿意度的公式確定為: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專業(yè)的統(tǒng)計軟件SPSS 20.0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比對分析,其中,x±s符號代表計數(shù)資料并以率表示,t作為比較檢查符號并采用進行標注檢驗。兩者之間的差異為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SBP、SDP、TC、纖維蛋白原比較
經過相關的檢驗統(tǒng)計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SBP、SDP、TC、纖維蛋白原含量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相關的統(tǒng)計顯示,觀察組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目前我國對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方法是以藥物治療為主,隨著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進步,用健康護理的措施輔助藥物治療,已經成為醫(yī)學界大部分專家的共識。通過合理的飲食營養(yǎng)搭配和合理的運動鍛煉,使患者多吃清淡食物,少吃油膩食物,既不要過度的勞累,也不要靜臥等,從而保持健康的身體循環(huán)機能。另外,還應注意患者保持樂觀的思想情緒,通過有效的心理疏導,防止患者經常性的出現(xiàn)情緒激動、生氣等不利于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也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康復。通過一系列健康保健措施的護理,能夠有效配合藥物治療效果,從而實現(xiàn)心血管治療的新方法。
綜上所述,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療中,采用社區(qū)公共衛(wèi)生護理的模式配合常規(guī)藥物治療,能夠有效改善身體的各項患病指標,提升該類疾病的治療效果,具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田 夢.分層次護理管理對高血壓合并心腦血管危險因素患者的影響[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8,50(02):247-248.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