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軍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主體,他們有著不同的知識、經驗、思想,不同的思維在交流中碰撞,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多變性、豐富性和復雜性。尤其是在低年級的課堂上,學生們的思維無拘無束,發(fā)言天馬行空,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意外”。這些在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意外”,有些是難得的可加以利用的課堂生成性資源。教師要巧妙地利用這種“意外”,捕捉其中的“亮點”資源,及時有效地進行反饋——要么幽默調侃,激活課堂;要么借題發(fā)揮,因勢利導;要么將錯就錯,錯中悟理;要么各抒己見,辯中求證,使課堂在不斷的“生成”中綻放精彩。
善用學生的問,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求知識的過程總是從有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后產生新的問題。在課堂中,學生學到哪兒問到哪兒,教師就可以適時抓住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燕子媽媽笑了》一課,在小燕子三次飛到菜園里觀察到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后,教師小結道:“燕子媽媽看到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觀察得仔細,一次比一次認真,她非常欣慰,所以高興地笑了?!痹捯粑绰?,有個男孩子立刻舉手問道:“老師,‘欣慰是什么意思呀?”這樣的“意外”馬上被教師捕捉到了,教師首先給學生一個正確的解釋:“‘欣慰就是形容心里歡喜而感到的安慰?!甭犃诉@樣的解釋,學生點點頭坐下了??墒墙處煹脑拝s沒有結束,繼續(xù)說道:“我要大力表揚這位同學,因為他會傾聽,會思考,會質疑。你們看,他一直在認真聽老師說話,聽到了自己不明白的詞語,就能夠大膽站起來提問,做到了學到哪兒問到哪兒,這就是會學習。我們都應該像他這樣。”聽了這番話,那位提問的男孩子的臉上露出了喜悅的微笑。
多么睿智的教師,多么精彩的反饋。教師開始的解釋其實已經解決了學生提出的問題,但他并沒有停止,不僅利用了這寶貴的生成資源增加學生的積累,而且把這個資源“放大”——肯定并表揚這位學生認真傾聽、積極提問的學習狀態(tài),讓這位學生充滿了自信,還把這個資源“做足”——告訴其他學生應該怎樣聽講、怎樣提問、怎樣學習,這樣的反饋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巧用學生的話,習得學習方法
教師不僅要講清知識,而且要示范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借鑒,進而掌握方法,這樣學生就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學習思路。
低年級學生思想自由,敢說,也愿意說。這就要求教師時刻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及時抓住學生發(fā)言中有價值、有意義的“點”,因勢利導,疏導出方向,總結出方法,讓學生逐漸學會學習。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但學生不能只單純地認識字,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能夠自主識字、主動識字。識字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中有一篇小詩歌《竹鄉(xiāng)之歌》,其中出現(xiàn)了許多帶有竹字頭的生字,認識帶有竹字頭的字,知道竹字頭表示的意思是這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當學生從課文中把帶有竹字頭的詞語都找出來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些詞語,說說自己發(fā)現(xiàn)了什么。面對這樣一個開放性問題,學生們思維活躍,有的說“這些詞語中都有帶竹字頭的字”,有的說“這些字都是上下結構的字”……教師必須從比學生更高的思維層次入手去反饋:“是啊,帶有竹字頭的字大部分都和竹子有關。在漢字當中,一部分偏旁幫助我們了解字的意思,一部分幫我們讀準字的音,這就是形聲字。我們的漢字多么有意思??!”這樣,既肯定了學生的發(fā)現(xiàn),點明了竹字頭表示的意思,又介紹了形聲字,讓學生了解了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特點,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讓學生可以運用這個方法去認識更多的字。
《雨鈴鐺》是一首優(yōu)美的小詩,詩中寫道“沙沙響,沙沙響,春雨灑在房檐上?!弊x到這里,一位學生站起來說:“我覺得這里的‘灑用得不合適,雨應該是‘落下來呀?!币皇て鹎永?,學生們紛紛舉手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有的說:“我覺得‘灑比‘落美,‘落有些硬邦邦的,好像直直地落下來,而‘灑很柔很美,像是飄滿了整個大地。”教師及時給予反饋:“你能夠抓住書中的語言文字去品味、去感悟,談出自己的感受,真會讀書?!庇械恼f:“春雨灑在大地上,大地會感覺到很舒服。”立刻有人補充:“而且‘灑能讓我感覺到春雨非常美,好像我們平時澆花一樣,把水灑在花瓣上。”這時,教師反饋:“你能夠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意思,真好?!薄詈螅處熯€總結道:“看來詩歌中的‘灑用得最準確、最精當呀?!睅讉€回合下來,教師這些源于學生又高于學生的總結,使學生無論是在學習生字、了解詞語方面,還是在感受、理解課文內容方面,都在不斷地積累和豐富學習方法。
妙用學生的錯,強化正確概念
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錯誤”中的教學契機,并與具體的教學情境結合起來,及時、適時進行引導和點撥,促使學生澄清錯誤,強化正確概念。
在學習《自選商場》一課時,教師出示了一組帶拼音的詞語讓學生認讀。沒想到,其中的“自選商場”這個詞語音節(jié)的拼讀難倒了不少學生。有的把“自”的整體認讀音節(jié)讀成了聲母和韻母相拼,有的把“選”的聲母后面的介母“ü”當做了“u”。這時,教師就要馬上“進”了,不能讓錯誤一再出現(xiàn),混淆其他學生已有的正確概念。教師告訴學生:“‘zi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是不能拼的,要直接讀。聲母‘j、q、x和韻母‘ü相拼時,小‘ü頭上的點就要去掉,所以‘xuǎn中的介母是‘ü不是‘u。跟我一起拼……”此處教師的反饋不僅要用語言解釋清楚,還要充分發(fā)揮示范作用,反復進行正確拼讀,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在學生的迷茫處和錯誤處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引導,有所拓展,從而強化正確概念,讓學生得到發(fā)展。
本文系北京市中小學名師發(fā)展工程項目論文
編輯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