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八位教授的回信中提到:“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p>
京源學校始終重視美育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學校堅持開足開齊國家規(guī)定的音樂、美術課程,同時,通過研究各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開發(fā)了中小幼一體縱向銜接的泥塑、剪紙、陶藝、動畫、京劇、舞蹈、戲劇等校本課程,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陶冶情趣,滋潤心靈。
學校開發(fā)實施了“十五年一貫制京源特色京劇課程”,成為教育部認定的“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校園傳承研究項目基地?!焙汀叭珖诙腥A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校”。學校成立了“京劇藝術工作室”,著重打造“京源學校京昆藝術團”,結合地域特點,深入挖掘學校所在地蘊涵的文化內涵,打造“在地文化非遺京劇課程”,從課堂到社團,從校內到校外,在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和不同校區(qū)開展豐富多彩的京劇藝術傳承教育的實踐和研究。學生在學習京劇藝術的過程中,掌握了京劇知識和唱段,對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文化瑰寶。
京劇表演劇照
開發(fā)創(chuàng)意舞蹈課程?!霸诳鞓分袑W習舞蹈,在舞蹈中享受快樂”是京源學??啄壤蠋煹奈璧附逃砟?。她大膽開發(fā)、積極探索,突破舞蹈教育服務于舞臺表演的局限性,推進舞蹈教育的對象由少數學生向全體學生的轉變,為學生藝術素質的整體提升奠定基礎。在舞蹈創(chuàng)編課程中,孔娜老師引導學生發(fā)現并感受生活中的美,鼓勵學生運用肢體語言準確地表達情感,大膽創(chuàng)編屬于自己的校園舞蹈。其作品《月兒灣 花兒開》《勞動狂想曲》《母與子》《成長》《蒲公英》等作品在各項中學生校園舞蹈大賽中頻頻獲獎。與此同時,學校還通過開展舞蹈主題活動,讓舞蹈文化在校園文化中得到固化與傳承,如一年一度的“薪火相傳”、校園舞蹈節(jié)、教師舞蹈節(jié)、舞蹈與電影、人與自然情境舞蹈創(chuàng)編大賽、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等。
學校還開設了豐富的藝術社團與選修課,包括陶藝、定格動畫、版畫、合唱、戲劇、京昆、影視表演與制作等,旨在讓每個學生都能培養(yǎng)一兩項藝術特長或愛好,接受藝術的熏陶。
成立“春芽戲劇社”。京源學?!按貉繎騽∩纭背闪⒂?015年12月。學校聘請張子揚先生、著名劇作家童道明先生、石景山電視臺賀啟功先生等作為戲劇教育的顧問和指導專家。戲劇社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課程,包括朗誦臺詞訓練、表演形體訓練、經典劇作賞析和劇本改編及原創(chuàng)等。開展的活動包括:經典名作排演、音樂和臺劇排演、詩詞雅集、主持。戲劇社先后排演了《神圣戰(zhàn)爭》《哈姆雷特》《共產黨宣言》等劇目。學校提倡“人人參與戲劇”,在濃厚的氛圍帶動下,學生人人參與其中,幼兒園的孩子表演美德故事,求真于??;小學生改編課本內容,明德于戲;中學生演繹經典名著,善美于行。
合唱課程是京源學校美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唱團是學生參與音樂實踐的重要園地。通過合唱訓練,學生們基本上能夠掌握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和基本樂理知識,具備視唱練耳等方面的能力。通過欣賞和學唱不同風格、不同時代的中外名家名作,學生們理解和掌握了各種音樂表現手段,提高了音樂修養(yǎng)。2016年,京源學校合唱團參加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舉辦的合唱比賽,榮獲金獎;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暑假,合唱團飛赴澳大利亞,在悉尼歌劇院的“中澳之夜”音樂會中演唱,榮獲“最佳表演獎”。
獲獎只是一種結果的呈現。京源學校的合唱課程以育人為第一要務,長期以來,不管是否有比賽或演出任務,合唱團都始終保持訓練的狀態(tài),通過合唱訓練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同能力,使學生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提升精神層面的追求,從合唱教育中收獲幸福感。
電影社團的學生則通過自編、自導、自演、自制的校園微電影《誠信小店》《你的無意我的流浪——酸奶盒漂流記》,向全校學生開展誠信教育與環(huán)保教育。
在面向全體學生開齊開足藝術課程的同時,京源學校積極探索美術特長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1997年,北京市金帆書畫院石景山分院“花落”京源學校。此后,學校逐漸形成了初高中一體化美術特長人才培養(yǎng)體系。學校設置了包括以素描、色彩、速寫、設計為主的美術專業(yè)課和中外美術理論、欣賞課程;聘請了不同專長的美術專職教師,有擅長造型藝術的,有擅長工筆、國畫的,還有擅長速寫素描和水粉油畫的……還特聘書畫家宋建華老師為學生開設書法和校園速寫課程,邀請家長志愿者為學生開設服裝設計課程和美術史講座等。學校鼓勵教師根據自身特長,努力進行多種教學方式、多學科融合的實踐。如美術老師宋蕊開創(chuàng)了“美術鑒賞同傳互動課程”,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場所通過微信直播的方式為學生授課,與不同年級的學生、不同學科的教師、不同領域的專家互動,實現了“使全世界成為孩子們學習的課堂”的目標。此外,學校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京源版畫、陶藝、油畫、校園速寫作品美術展等,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風采的平臺,為他們的美術專業(yè)之路奠基。
從2003年第一屆高三美術特長生畢業(yè)至今,畫院已為全國三十多所高等藝術院校輸送了四百多名優(yōu)秀學子。學校金帆書畫院已成為北京市重要的美術教育試驗基地,也成為有志于學習美術的孩子們的樂園。
縱向銜接、橫向多元的課程設置和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學生的藝術作品走出了校園和國門,出現在梅蘭芳大劇院、天橋劇場、悉尼歌劇院、維也納金色大廳等藝術殿堂。在京源學校這片藝術沃土上,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喜愛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表達方式,表達他們對美的感悟和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