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君
摘 要:不同類型的隱喻具備不同的語法、概念和語義屬性。本文主要對隱喻的定義、隱喻的概念遷移和互動、一致性隱喻和矛盾性隱喻進行介紹,并闡述了隱喻類型帶給翻譯者的一些啟示。希望翻譯者能夠對一致性隱喻和矛盾性隱喻引起足夠的重視,以便對未來的翻譯活動產(chǎn)生一些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隱喻 類型 一致性隱喻 矛盾性隱喻
一、隱喻的定義及概念遷移
1.隱喻的定義
隱喻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也是一個修辭學術語,對于隱喻的修辭學研究最早始于亞里士多德,他從隱喻的定義和功能兩個方面進行闡述,某種程度上引領了西方隱喻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內(nèi)容。隨后,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提出:隱喻是人類認識和表達世界的一種方式,隱喻是認知的本質(zhì),開啟了隱喻研究的認知時代。隱喻是思維問題,不是語言問題;隱喻是思維方式和認知手段,是從一個具體的概念域向一個抽象的概念域遷移的系統(tǒng)映。隱喻被定義為一個詞被轉移到另一個陌生的領域,從而對該詞詞義的延伸;是對互動交際注入新型概念的一種方式;是一個既可共享又不可替代,并服務于某一思想的語言系統(tǒng),它對沖突復雜的文本解釋意味著挑戰(zhàn)。[1]
2.隱喻的概念遷移
概念遷移和互動是隱喻產(chǎn)生的獨特來源,從隱喻產(chǎn)生的來源來分析相關的語言現(xiàn)象和問題是具備合理性且能夠被經(jīng)驗佐證的。在不同類型的隱喻中,有的相互沖突,有的相互協(xié)調(diào);有的與言語表達的原意保持一致,有的又相互排斥;有的具有復雜性的文本解釋,有的可以被替換,有的卻不能。為了建構一個相對單一而統(tǒng)一化的理論,對隱喻的研究可以考慮把焦點從存在的問題轉移到其來源上。當重心轉移了,隱喻研究就變成了一個統(tǒng)一而系統(tǒng)的過程,因為任何一個隱喻都起源于能引發(fā)概念互動的概念遷移。一個概念遷移到一個陌生的概念區(qū)域,然后不同概念之間發(fā)生互動。然而遷移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概念互動也是一樣的,它對于其他存在異議或者甚至截然相反的問題都呈開放性特點。[2]
在隱喻的遷移和互動過程中,要確定隱喻的本質(zhì)和其獨有的特征面臨著重重的障礙。因為遷移現(xiàn)象并不是隱喻所獨有的,轉喻和提喻中的話語都有可能發(fā)生遷移,然而,只有隱喻是把概念遷移到陌生領域的?;诖饲疤?,要把隱喻和其他修辭手法區(qū)分開來的關鍵并不是看遷移現(xiàn)象是否發(fā)生,而是要看涉及的概念之間其互動關系本質(zhì)。前面提到,隱喻就是把一個陌生的術語從它所屬的類別遷移并運用到其他的類別中,或者反之亦然。遷移過程中,發(fā)生語言或語義沖突是正?,F(xiàn)象,但是并不保證是否發(fā)生概念遷移。概念遷移作為處理隱喻沖突的一種方式,為相互矛盾的概念搭建了一座協(xié)同式的橋梁。
二、一致性隱喻和矛盾性隱喻
隱喻的一個基本屬性在于它打斷了人們基于交互平衡的隱喻類型的分析。有的隱喻具有一致性的內(nèi)容,而有的隱喻內(nèi)容與根深蒂固的概念結構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一致性的隱喻融入在人們?nèi)粘5恼Z言和思維活動當中,其語法、內(nèi)容、語言結構之間都不存在明顯的矛盾和沖突,尤其在表達較珍惜和重視的內(nèi)容的時候,都可以自然而然的被表達出來,甚至都沒有意識到在使用隱喻。
矛盾隱喻是對包括復雜含義的概念沖突進行的一種文本解釋,例句:Autumn infuses delights in crops.從大自然本體論視角來看,秋天是非人類的本體,它本身是感受不到喜悅之情的;喜悅之情也不是具體的事物,能夠被注入到其他的對象當中。在類似隱喻中,概念沖突是很明顯的,然而并不是失誤的;相反,它是一種資源和證據(jù),表明了類似表達結構蘊含著概念創(chuàng)造的種子。
三、對翻譯的啟示
一致性隱喻和矛盾性隱喻之間的差異對翻譯活動有著直接的影響,一個看似矛盾的表達可以被直接翻譯成目標語言,而包含隱喻功能的多義詞和習語卻不能簡單的按字面進行翻譯。很容易理解,創(chuàng)造性的隱喻概念翻譯要兼顧到其生活屬性以及矛盾屬性。翻譯的目的就是要把源語言中的表達用另一種語言重新塑造,需要注意的是一致性隱喻和矛盾性隱喻在其基本意義和象征意義上是截然不同的。一致性隱喻傳達的是話語的基本含義,而矛盾性隱喻的翻譯主要在于對該語言表達的可能性詮釋,這是需要話語的語義支持的,即其矛盾性內(nèi)涵。
在翻譯過程中,有時很難在目標語中找到源語言中對應的隱喻表達,所以,在現(xiàn)有的詞匯和習語的衍生背景下,選擇放棄翻譯這部分隱喻是比較明智的,因為這樣的處理保留了話語的基本含義且不會產(chǎn)生概念丟失。然而翻譯過程中,是否放棄對某些隱喻的翻譯,純屬翻譯者的個人選擇,這個選擇受到目標語言中具體詞匯結構的使用形式、語言內(nèi)容等因素的制約。由于矛盾隱喻受到概念沖突的影響,在翻譯中要放棄其翻譯就得找到一個一致性表達來替換原來的沖突含義,這時找到的替換表達有可能會遇到結構障礙。顯然,一致性隱喻翻譯并不是對原意的簡單翻譯,而是一種或有詮釋。因此,這會導致大量的概念缺失,概念沖突所投射出來的許多內(nèi)容也會某程度上丟失。然而,類似翻譯情況中,真正的風險在于翻譯者在傳達矛盾含義時過度添加了個人的主觀推斷,造成過度翻譯或過度詮釋。
最難翻譯的隱喻并不是內(nèi)容最豐富,詮釋可能性最多的矛盾性隱喻,而是為大眾廣泛使用的一致性隱喻,這樣的隱喻慣用多義詞以及包含復雜結構的習慣性表達。在翻譯非一致性隱喻時,需要翻譯的并不簡單是隱喻投射出來的內(nèi)容,因為這個內(nèi)容大多是翻譯者主觀推斷的結果,而要去翻譯矛盾表達自身所傳達出的含義。對于一致性隱喻的翻譯其困難來源于不同語言中詞匯結構使用的差異性,即語言的不對等性,由于這種不對等性的存在,即便隱喻概念活躍于某些語言中,隱喻的含義也很難做到精準翻譯。
結語
通過前面的闡述,我們對隱喻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面,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表情達意的修辭手段。一致性隱喻的翻譯受到一般概念結構和語言中具體詞匯結構的影響,而對于矛盾性隱喻的翻譯,翻譯者更多要做的在是翻譯過程中不斷質(zhì)疑自己是否恰當?shù)姆g了源文本所表達的內(nèi)容,而沒有摻雜個人的觀點和態(tài)度。對于隱喻的翻譯,一個總的原則就是要尊重所涉及語言的結構和內(nèi)容,以及源文本的結構和語義多樣性??傊?,掌握良好的隱喻知識,是翻譯者提高翻譯水平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2003.
[2]LakoffG.TheContemporaryTheoryofMetaphor.MetaphorandThought.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