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芳
摘 要:近年來,“國學熱”席卷教育領(lǐng)域。國學濡養(yǎng)人的心靈,啟迪人的思想,因此,讓學生了解掌握國學的精髓是極其必要的。在校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感悟國學的深邃思想和人生哲理,促進學生思維品質(zhì)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主要圍繞著如何在校外教育中弘揚國學這一主題展開一系列的討論和探究。
關(guān)鍵詞:校外教育;國學;生活
近年來,“國學熱”已掀起,可以說是無人不知,這股熱潮席卷著整個教育領(lǐng)域。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國學的精髓,啟迪學生心靈,作為一名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教師,我們應該想盡一切辦法來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觀念,切實有效地將國學中的精髓傳遞給學生。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時時刻刻注重學生對于國學中優(yōu)秀思想的理解和吸收,幫助學生重塑品性,讓學生在校外教育中能夠通過吸收理解國學傳統(tǒng)文化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思維品格。
一、組織國學知識競賽,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環(huán)境氛圍對學習者學習效果的積極和消極作用。要想在校外教育中讓學生把精力集中于國學的學習上,教師就必須想方設法地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國學學習氛圍中自主去學習探索更多的國學知識。因此,作為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國學知識競賽,并設置一定的獎勵來吸引更多的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報名參加,原則上不強制學生,目的是通過以賽促學,激發(fā)學生學習國學知識的積極性,讓學生能真正地從內(nèi)心深處感受到國學的魅力,而不是被迫去記憶背誦一些國學知識。除此之外,值得教師注意的是,每次國學知識競賽的主題不能千篇一律,而要有所差異,力爭讓學生能通過知識競賽理解掌握不同主題的國學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論語》這本書作為一次國學知識競賽的主題,題目形式可以設置得多種多樣,既有客觀題目也要有主觀性題目,除了讓學生默寫那些耳熟能詳?shù)拿渲?,還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論語》中的某一句例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或者社會現(xiàn)象談一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讓學生通過思考名言的哲理意義來意識到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促使學生在日后的生活中不斷反思自己、糾正自己。在知識競賽中,通過主客結(jié)合的題目形式幫助學生去更深度地思考國學知識中所提及的一些現(xiàn)象,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二、引領(lǐng)學生關(guān)注生活,感悟國學魅力
國學并不僅僅只局限于古代優(yōu)秀著作或者是百家思想,還存在于民俗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國學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貫穿于整個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弄清國學的文化范疇,要樹立正確的國學觀,不能縮小國學的文化范疇,不能把國學教育等同于經(jīng)典著作的教育,要為學生弘揚“大國學”意識,引領(lǐng)學生關(guān)注生活,跳脫出書籍的束縛,帶領(lǐng)學生去感悟日常生活中的國學魅力。因而,在進行校外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生活中的國學知識,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講解中國人的吃飯禮儀來向?qū)W生傳遞中國人的待客之道和尊敬之禮,例如中國人在請客吃飯的時候,主座為邀請人,邀請人可以指定客人的位置;在喝酒的時候,中國人習慣一起舉杯,在碰杯的時候,根據(jù)輩分,小輩的酒杯必須低于長輩的酒杯以示尊敬;在夾菜的時候,盡可能用筷子夾離自己比較近的菜等等諸多規(guī)矩。教師通過一系列細致的講解,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自己身邊的文化禮儀,增強學生的洞察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國學多元化的魅力,特別是能夠?qū)W以致用,提升自己的個人素養(yǎng)。
三、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進行校外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必要給學生太大的學習壓力,要善于采用一些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在向?qū)W生弘揚國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來和學生進行互動,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論語》《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等經(jīng)典著作中的一些場景為背景進行情景演繹,但是在表演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也就是教師要提前給學生準備好表演所用的服裝和道具,力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最為真實的表演場景,給予學生更為優(yōu)質(zhì)的表演體驗,讓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了解到古人森嚴的等級制度和正確的人生哲理,這樣的話,既能幫助學生繼承學習優(yōu)秀的哲理思想,又能促使學生分辨國學中的糟粕,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善于采用一些能夠活躍氛圍的活動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國學知識的熱情和興趣,寓教于樂,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獲快樂,讓學生在“國學熱”這股潮流中能夠真正地學習并繼承國學知識的精華思想,而不是僅僅只讓學生盲目從眾、漫無目的地進行機械式記憶。
作為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弘揚國學知識的過程中,要真正地做到啟迪學生心靈,讓學生能夠?qū)W有所得,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文化品格,學會分辨國學知識中的精華和糟粕,努力讓學生繼承并弘揚優(yōu)秀的國學思想,促使學生成為一個有思想、有底蘊的國學人才。
參考文獻:
[1]方正.把國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涿州市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特色國學課程受歡迎[J].兒童大世界,2016(3).
[2]于慧敏.論國學教育對于小學生文明禮儀培育的重要性[J].中外交流,2018(9).
[3]樊璐.傳承國學經(jīng)典,弘揚中華文化[J].中國德育,2018(10).
[4]趙靜.傳承國學經(jīng)典 浸潤學生心靈[J].甘肅教育,2014(4).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