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立茹
淶水鎮(zhèn)學區(qū)南關小學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文明禮儀教育,是育人的關鍵,也是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和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途徑。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教育”,從小養(yǎng)成文明知禮的好習慣至關重要。但在實際工作中,要做好這項工作又實非易事,要真正使文明禮儀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使文明成為每一個學生終生擁有的一種良好習慣,我們還任重道遠。近幾年我們的文明禮儀教育實踐證明,對小學生實施文明禮儀教育一定要依據(jù)其身心特點,從“小”處著眼,從“細節(jié)”入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提高學生對文明禮儀要求的認識,最終使文明禮儀要求成為學生自覺的行為習慣。
集體生活中的禮儀,我要求學生要“七做到”:做到儀表端莊,服裝整潔,堅持佩戴紅領巾;做到向老師、長輩行鞠躬禮;做到見到老師同學問聲好;做到在走廊上、樓梯上行走,輕聲漫步,右行禮讓,不大聲喧嘩,不追逐打鬧,不推拉擁擠,不亂蹦亂跳;做到放學站隊離校,和老師、同學道別、再見;做到進老師辦公室,先輕聲敲門,經許可后再進入,見到老師問聲好,離開時說聲“老師,再見”;做到學校聚會,整隊入場,講究秩序,保持安靜。
我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要“七會”:會行禮,老師行鞠躬禮時學生要向老師行注目禮;會端坐,上身自然坐直,兩手垂放,兩腿自然彎曲,兩腳平落地上,端正大方;會站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要站立,身體端正向前,不把手插入口袋或放在胸前;會舉手,發(fā)言必須先舉手,舉手要一律用左手,小臂彎曲,肘關節(jié)平放桌上,五指并攏;會答問,回答問題時,聲音清晰響亮,讓大家聽得清楚;會聽講,上課專心聽講,認真思考,不隨便講話,不做小動作;會“報告”,上學遲到,要先喊“報告”,經老師同意后,再進教室,上課時若有需要請假,也要先喊“報告”,經老師同意才能辦理。
要做到“七要”:早上起床要向父母問“早上好”;上學或外出要向父母打招呼;睡覺前要向父母長輩問安;就餐時,要先請父母、長輩入座。待客時,要做到“起立—請坐—倒茶—交談—送行”;來客與父母交談,要主動回避。要文明打電話;父母、長輩工作時,要保持安靜,不隨便打擾。
“親其師,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強調教師以身作則的必要性,他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陶行知先生也提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因此,教師的以身作則、身正為范至關重要。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師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當學生見到老師問好時,老師也應該點頭或招手向學生問好;每天送孩子放學到校門口,看到家長要熱情地說:“您好!”或微笑著點頭致意。對于學生,也要用“請”、“你好”“謝謝”“對不起”這些字眼。老師不隨地吐痰,看到垃圾主動撿起,在樓梯及樓道內要靠右側行走。這樣以身示范的教育,會潛移默化地教育著學生,影響著學生。小學生在行為實踐中的榜樣影響,除教師外還有同學,學生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根據(jù)他們喜歡被表揚這一特點,我在進行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時,堅持正面教育,注意樹立學生典型,為其他同學起帶頭和示范作用。
在每個月的月末,我都會評選出文明禮儀之星,頒發(fā)獎狀,張貼在榮譽榜上。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能被評為“文明禮儀之星”,成為其他同學學習的榜樣。
教師應把課堂教學作為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載體,把每堂課教學內容的德育滲透認真發(fā)掘,使課堂教學不僅完成知識教育和能力教育目標,還要完成德育目標。
因此,在教學中,我借助班會課、思想品德課,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教育,語文課也是非常好的滲透教材。
例如,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的《從現(xiàn)在開始》,可以滲透尊重別人的教育?!都埓惋L箏》,可以滲透團結友愛,心胸寬廣的教育?!端{色的樹葉》,可以進行互相幫助,樂于助人的教育。三年級的《一次成功的實驗》可以進行做人要謙讓,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的教育。四年級的《中彩那天》和五年級的《釣魚的啟示》可以進行講誠信、守規(guī)則的教育。
自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以來,我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文明禮儀德育,把文明禮儀的滲透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努力做到教育而無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禮儀教育要取得整體效應,就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
現(xiàn)在的許多學生,有的是獨生子女,家長在教育管理上過分溺愛、有的是“留守兒童”,家長外出打工對孩子的過分放任,導致了學生家庭禮儀的缺失。因此,每次開家長會,我都會給家長明確禮儀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家庭禮儀規(guī)范。使家長懂得良好的行為養(yǎng)成教育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并要求家長掌握禮儀訓練的內容和方法。另外,我還采取多種方法與家長進行溝通,如家訪、家校聯(lián)系本、與家長通電話、借助校訊通平臺等。在相互溝通中,家校雙方更好地、及時地了解了學生的情況,大大提高了文明禮儀教育的實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共同參與到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中來,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yǎn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明禮儀教育,是一種養(yǎng)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教育訓練,持之以恒,需家庭、社會和學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以點帶面,全面推進,使學生逐步形成文明識禮的好習慣。如果出現(xiàn)反復,也是一種正常現(xiàn)象,應對學生充滿信心,抓反復、反復抓、真真實實,堅持不懈。